-
公开(公告)号:CN1197645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126823.7
申请日:2025-01-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低成本氧化物‑氯化物复合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氧化物‑氯化物复合固体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是要解决现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掺杂改性Li2ZrCl6电解质的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复合固体电解质材料化学式为xMOm/2‑Li2ZrCl6,0
-
公开(公告)号:CN11759495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67330.4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50/44 , H01M50/446 , H01M50/431 , H01M50/414 , H01M50/403 , H01M10/0565 , H01M10/052 , H01M10/058 , D01F6/54 , D01F1/09
Abstract: 一种纤维隔膜、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原位聚合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它涉及纤维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要解决现有的原位聚合固态锂电池倍率性能差、容量衰减快、循环寿命短的问题。纤维隔膜是由含有锂离子导体纳米管填料的聚合物混合溶液经过静电纺丝和水溶相分离而成。制法:将金属盐和聚合物的混合溶液静电纺丝并煅烧,得到锂离子导体纳米管;再将其与聚合物粉末的混合液静电纺丝、水溶相分离,得到纤维隔膜;纤维隔膜上刮涂凝胶电解质前驱液再固化,得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或将正极、纤维隔膜、负极组装在电池壳内并注入凝胶电解质固化,得到固态锂电池。该电池在室温下循环1000圈的容量保持率76.7%~86.0%,可用于锂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2198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00195.X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42 , H01M10/052 , H01M10/058 , D04H1/728 , D04H1/43 , D04H1/4291 , D04H1/4318 , D04H1/4326 , D06M15/37
Abstract: 一种复合电解质薄膜、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它涉及电解质薄膜及其制法和应用。它是要解决现有的固态锂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复合电解质薄膜由多孔聚合物纤维骨架和填充的凝胶电解质组成;多孔聚合物纤维骨架是由聚合物静电纺丝成膜后再进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原位生长而成。制法:聚合物静电纺丝成多孔的聚合物纤维膜,再用金属框架有机化合物前体混合浸泡生长得到多孔聚合物纤维骨架;将凝胶电解质前驱液滴涂在多孔聚合物纤维骨架上,预固化后得到复合电解质薄膜,将其与正极、金属锂负极组装成固态锂电池,室温0.5C循环570圈的容量保持率为82.4%~91.9%,可用于锂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04642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0929805.2
申请日:2018-08-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35/02 , B01J35/06 , C25B1/04 , C25B11/091
Abstract: 一种氮和硫原位共掺杂镍钴基碳纤维电解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镍钴基碳纤维电解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氢气制备时电解效率低和所采用的催化剂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催化剂由碳纤维基体和纳米颗粒构成;纳米颗粒负载在碳纤维基体内部及表面。制备方法:按照分子式NixCoyNz和NiaCobSc中各元素的摩尔比称取硝酸镍、硝酸钴和硫代酰胺化合物,再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前驱液;进行静电纺丝;最后进行高温烧结。本发明为氮和硫原位共掺杂镍钴基碳纤维电解水催化剂材料,具有较好的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还具有氢析出和氧析出的双功能催化,电解效率高达95%。本发明适用于制备电解水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267052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78482.0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应力设计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它涉及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稳定性的方法。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长期工作过程中阴极Sr元素偏析而造成阴极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方法是:在阴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热膨胀系数小于阴极材料的第二相材料,形成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制备阴极材料;再烧结在电解质片的一侧,得到复合阴极。本发明基于材料晶格应力的角度来设计高稳定性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用第二相材料与阴极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对阴极材料内部产生压应力,抑制元素表面偏析,从而提高阴极的稳定性。可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89651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59147.5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25/45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i1.3Al0.3Ti1.7(PO4)3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导率低和致密度差的问题。一、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Ti源、Li源、Al源和P源;二、将Ti源溶解于稀硝酸中,再加入Li源和Al源,完全溶解后加入络合剂,待完全溶解后,调节pH值,再加入P源,完全溶解,再加入分散剂,搅拌均匀,蒸发水分直至得到粘稠的湿凝胶,真空干燥后煅烧,随炉冷却至室温,球磨,得到Li1.3Al0.3Ti1.7(PO4)3粉体。粉体经研磨,压片后烧结得到的电解质薄膜,可以用作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的固态电解质。
-
公开(公告)号:CN105226296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599119.X
申请日:2015-09-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 , B01J27/24 , H01M4/9083 , H01M4/96 , H01M12/06
Abstract: 氮和磷共掺杂钴基碳纤维多功能电化学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氮/过渡金属共掺杂碳材料催化活性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化学催化剂是由氮和磷共掺杂至钴基碳纤维中形成的,其中Co:N:P=4x:x:y,x=1~2,y=1~4,钴负载于碳纤维表面。制备方法:一、将硝酸钴、尿素和三苯基磷,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至溶解,再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溶解后得到静电纺丝前驱液;二、静电纺丝;三、烧结,即得。该催化剂有氧还原催化活性和氢析出催化活性,且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均具有氧还原催化活性。可用于锂-空气电池,燃料电池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49772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012620.1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50/411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复合电解质薄膜、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它涉及电解质薄膜及其制法和应用。它是要解决现有的固态锂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差的技术问题。该复合电解质薄膜由多孔聚合物纤维隔膜和填充的凝胶电解质组成。制法:将锂离子导体型填料用表面处理剂包覆,再与聚合物混合成静电纺丝溶液,纺丝得到多孔聚合物纤维隔膜;将用锂盐、聚合物单体、增塑剂和引发剂混成的凝胶电解质前驱液刮涂在多孔纤维隔膜上,加热固化后,得到复合电解质薄膜。将正极、复合电解质薄膜和金属锂负极组装在电池壳内,加热固化得到固态锂电池。该电池在室温下0.5C循环200圈的容量保持率为86.4%~99.9%,可用于锂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62922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849716.9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 ,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D04H1/728 , D04H1/4282 , D04H1/43 , D04H1/4318
Abstract: 一种用于固态锂电池的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是要解决现有固态锂电池中正极与固体电解质界面接触差、正极内部离子/电子传导不连续、以及活性物质载量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正极由多孔正极骨架和填充的聚合物电解质组成。制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三维互联的多孔正极骨架;将含有聚合物单体、锂盐和引发剂的聚合物电解质前驱液,滴在多孔正极表面,静置后将极片加热聚合固化,得到复合正极。组装成固态锂电池在2.8~4.3V电压区间内循环,正极活性材料负载量为9.28mg/cm2时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28.0mAh/g,52圈循环内循环稳定,可用于固态锂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59984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1559495.3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双层固态电解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固态电解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全固态锂电池中复合电解质电化学性能较差、电解质和负极之间界面兼容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解质薄膜由复合固态电解质层和柔性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层组成。制法:将氧化物类锂离子导体型填料用表面处理剂包覆,然后与聚合物、锂盐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溶液;用聚合物和锂盐制备柔性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溶液;先将复合固态电解质溶液刮涂在平板基底上,再刮涂柔性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溶液,干燥后得到双层固态电解质薄膜。组装的全固态锂电池在3.0~4.2V电压内,室温下0.5C循环130圈的容量保持率为90.0%,可用于锂电池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