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7371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514215.X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32 , C02F3/34 ,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内置复合电极处理钢厂冷轧酸洗废水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和人工湿地内置复合电极系统,人工湿地内置复合电极系统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布水系统、厌氧电荷收集区、兼氧电荷再分配还原沉积区和湿地植物,进水管路与布水系统连通,厌氧电荷收集区内设置电荷收集阳极,兼氧电荷再分配还原沉积区内设置兼氧反硝化阴极和厌氧沉积复合阴极,两复合阴极均通过外电路与电荷收集阳极连接;兼氧反硝化阴极为纳米多孔碳修饰的电极,厌氧沉积复合阴极为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纳米多孔碳修饰的电极。本发明通过对钢厂冷轧酸洗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Fe3+、Cr3+、NO3‑N及有机污染物(COD)的去除,实现污水深度净化并达标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487371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14215.X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00 , C02F3/32 , C02F3/34 ,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湿地内置复合电极处理钢厂冷轧酸洗废水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进水管路和人工湿地内置复合电极系统,人工湿地内置复合电极系统包括由下而上设置的布水系统、厌氧电荷收集区、兼氧电荷再分配还原沉积区和湿地植物,进水管路与布水系统连通,厌氧电荷收集区内设置电荷收集阳极,兼氧电荷再分配还原沉积区内设置兼氧反硝化阴极和厌氧沉积复合阴极,两复合阴极均通过外电路与电荷收集阳极连接;兼氧反硝化阴极为纳米多孔碳修饰的电极,厌氧沉积复合阴极为醛基纤维素固化单宁/纳米多孔碳修饰的电极。本发明通过对钢厂冷轧酸洗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Fe3+、Cr3+、NO3‑N及有机污染物(COD)的去除,实现污水深度净化并达标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53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09864.2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12M1/42 , C12M1/107 , C12M1/04 , C12M1/00 , C12P5/02 , C02F3/00 , C02F3/34 , B01D53/84 , B01D53/62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基于碳减排CO2生物合成甲烷的装置与方法,属于碳减排、能源回收领域。本发明的生物滤池主体为环形池体,环形池体的外层池体为清水池,环形池体的内层池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生物阳极、多孔基质及生物阴极,由内层池体、生物阳极、多孔基质及生物阴极组合构成生物电解池滤池,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均通过铜导线与外电路连接;单向排水管固定穿出生物电解池滤池侧壁的上部,生物电解池滤池通过单向排水管与清水池相通,处理水排水管固定穿出清水池侧壁的上部,生物电解池滤池的上方与排气烟道连通;进水管路的一端穿过清水池及生物电解池滤池侧壁与生物阳极的下方区域相通。本发明利用CO2和污水有机污染物碳源生产甲烷,达成能源回收、碳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53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1509864.2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12M1/42 , C12M1/107 , C12M1/04 , C12M1/00 , C12P5/02 , C02F3/00 , C02F3/34 , B01D53/84 , B01D53/62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基于碳减排CO2生物合成甲烷的装置与方法,属于碳减排、能源回收领域。本发明的生物滤池主体为环形池体,环形池体的外层池体为清水池,环形池体的内层池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生物阳极、多孔基质及生物阴极,由内层池体、生物阳极、多孔基质及生物阴极组合构成生物电解池滤池,生物阳极和生物阴极均通过铜导线与外电路连接;单向排水管固定穿出生物电解池滤池侧壁的上部,生物电解池滤池通过单向排水管与清水池相通,处理水排水管固定穿出清水池侧壁的上部,生物电解池滤池的上方与排气烟道连通;进水管路的一端穿过清水池及生物电解池滤池侧壁与生物阳极的下方区域相通。本发明利用CO2和污水有机污染物碳源生产甲烷,达成能源回收、碳减排的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