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流摩擦环境效应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54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92514.8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流摩擦环境效应实验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摩擦磨损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温度调节模块、湿度调节模块、真空调节模块、辐射模块、腐蚀气氛模块、环境控制系统,箱体使电接触件在箱体内进行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实验;温度调节模块对箱体内的温度进行测量和调节;湿度调节模块对箱体内的湿度进行测量和调节;真空调节模块对箱体内的真空度进行测量和调节;辐射模块使箱体内产生辐射;腐蚀气氛模块产生不同极端环境中的腐蚀气氛;环境控制系统与温度调节模块、湿度调节模块、真空调节模块、辐射模块和腐蚀气氛模块信号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模拟电接触件载流摩擦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多种复杂环境。

    基于原位加热的载流摩擦耦合损伤解耦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66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69808.9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加热的载流摩擦耦合损伤解耦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摩擦磨损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滚动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测试装置本体、加热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滚动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测试装置本体包括主动转轮、从动转轮和电接触件,电接触件滚动连接于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之间,主动转轮转动能够带动电接触件及从动转轮转动,主动转轮、电接触件和从动转轮与电源搭配能够形成滚动摩擦载流回路;加热装置分别对电接触件与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接触的位置进行原位加热;温度测量装置对电接触件与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接触的位置进行温度测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地确定不同工况下滚动载流摩擦耦合损伤的主导机制。

    基于原位降温的载流摩擦耦合损伤解耦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796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71428.1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降温的载流摩擦耦合损伤解耦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摩擦磨损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滚动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测试装置本体、降温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滚动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测试装置本体包括主动转轮、从动转轮和电接触件,电接触件滚动连接于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之间,主动轮转动带动电接触件及从动转轮转动,主动转轮、电接触件和从动转轮与电源搭配形成滚动摩擦载流回路;降温装置分别对电接触件与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接触的位置进行原位降温;温度测量装置对电接触件与主动转轮和从动转轮接触的位置的进行温度测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地确定不同工况下滚动载流摩擦耦合损伤的主导机制。

    一种具有丝杠驱动楔形块下压的空间仓储转运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200245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349020.8

    申请日:2025-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丝杠驱动楔形块下压的空间仓储转运平台,包括:仓储装置,仓储装置包括顶板和存储机构、丝杠下压装置,存储机构设于顶板的底部,存储机构用于存储货包,且丝杠下压装置设于存储机构内,丝杠下压装置的楔形块适于插入至货包内,与货包连接;楔形块包括丝杠配合块、弹簧和楔形滑块,楔形滑块滑动设于丝杠配合块的凹槽内,弹簧一端与楔形滑块连接,另一端与丝杠配合块连接;转运平台,包括底部平台和动子,底部平台设于存储机构的底部,动子设于底部平台上,动子用于转运货包。采用丝杠下压装置驱动的楔形块下压,保证所需货包的精准转运,提高了转运效率。

    一种电磁辅助增大初始推力的电磁作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000373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40486.7

    申请日:2025-02-08

    Abstract: 一种电磁辅助增大初始推力的电磁作动装置,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电磁作动器初始推力较小而导致航天器无法以预定速度分离的问题。定子包括外磁结构、内磁结构、上磁结构、下磁轭及定子线圈结构,外磁结构套设在内磁结构的外侧,动子包括动子线圈结构,动子线圈结构包括动子线圈骨架及设置在动子线圈骨架上的动子线圈。给定子线圈通入与动子线圈相反的电流,所产生的强大电磁场与动子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方向相反,在通电的瞬间定子线圈产生的电磁场对动子线圈结构产生强大推力。在原有线圈处于永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基础上再多受到一个大的电磁场斥力,增大动子线圈结构所受到的初始推力,使目标航天器以预定速度分离。

    一种具有吸附力的双磁路平面电磁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75835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48995.9

    申请日:2025-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吸附力的双磁路平面电磁转运装置及转运方法,属于航空航天领域。解决了现有转运平台无法适应空间微重力环境,且转运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定子模块和动子模块,动子模块设置在定子模块上方,定子模块包括定子磁轭、定子导轨、线圈组安装架和线圈组,定子导轨设置在定子磁轭上,多组线圈组安装架阵列排布在定子磁轭上,动子模块包括动子底板、动子永磁体组件和动子上板,动子上板设置在动子底板上方,动子永磁体组件包括上磁轭组件和永磁体组件,永磁体组件与定子磁轭之间存在气隙,线圈组位于气隙中,永磁体组件与线圈组正对设置,动子模块与定子导轨滑动连接。它主要用于立方星的转运。

    一种微小动态扭矩测试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375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22422.2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动态扭矩测试装置,涉及扭矩测量技术领域,包括:台架、驱动件、第一非接触扭矩传递件、第二非接触扭矩传递件、扭矩传感器、第三非接触扭矩传递件、第四非接触扭矩传递件和负载件,第一非接触扭矩传递件与驱动件固定连接,第二非接触扭矩传递件与第一非接触扭矩传递件非接触连接并接收驱动件传递的动力扭矩;第四非接触扭矩传递件与负载件固定连接以接收负载件的阻力扭矩,第四非接触扭矩传递件用于与第三非接触扭矩传递件非接触连接以将阻力扭矩传递至第三非接触扭矩传递件,扭矩传感器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分别和第二非接触扭矩传递件及第三非接触扭矩传递件连接,结构简单,有效提高扭矩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