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煤化工废水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混凝吸附脱酚沉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91466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397451.X

    申请日:2011-12-05

    Abstract: 去除煤化工废水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混凝吸附脱酚沉淀装置,它涉及一种降解煤化工废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煤化工废水好氧处理后含有部分的有毒有机物残留和悬浮物,无法降解,为后续高级氧化工艺增加了污染物负荷的问题。本发明分为吸附区、絮凝区、辐流式沉淀区,污泥管道间及污泥储存区五部分:吸附区设有可调速叶桨搅拌机,投加活性炭、硅藻土、絮凝剂和脱色剂;絮凝区设有提升式搅拌机;辐流式沉淀区设有提升式刮泥机。本发明用于去除煤化工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

    一种煤制气废水高效生物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2440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310260061.7

    申请日:2013-06-26

    Abstract: 一种煤制气废水高效生物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煤制气废水生物处理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煤制气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差、出水不达标、需进行深度处理后才能排放的问题,方法为:一、预处理之后的煤制气废水进入UASB高温厌氧处理单元;二、UASB高温厌氧处理单元出水总体积80%~85%的出水流入PACT活性污泥处理单元;三、PACT活性污泥处理单元出水流入中沉池;四、UASB高温厌氧处理单元出水总体积15%~20%的出水和中沉池出水导入水解酸化脱氮单元;五、水解酸化脱氮单元的出水流入MBBR处理单元;六、MBBR处理单元的出水流入二沉池进行沉淀;二沉池出水上清液直接排放。本发明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一种煤制气废水高效生物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42440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60061.7

    申请日:2013-06-26

    Abstract: 一种煤制气废水高效生物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煤制气废水生物处理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煤制气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差、出水不达标、需进行深度处理后才能排放的问题,方法为:一、预处理之后的煤制气废水进入UASB高温厌氧处理单元;二、UASB高温厌氧处理单元出水总体积80%~85%的出水流入PACT活性污泥处理单元;三、PACT活性污泥处理单元出水流入中沉池;四、UASB高温厌氧处理单元出水总体积15%~20%的出水和中沉池出水导入水解酸化脱氮单元;五、水解酸化脱氮单元的出水流入MBBR处理单元;六、MBBR处理单元的出水流入二沉池进行沉淀;二沉池出水上清液直接排放。本发明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去除煤化工废水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混凝吸附脱酚沉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91466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97451.X

    申请日:2011-12-05

    Abstract: 去除煤化工废水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混凝吸附脱酚沉淀装置,它涉及一种降解煤化工废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煤化工废水好氧处理后含有部分的有毒有机物残留和悬浮物,无法降解,为后续高级氧化工艺增加了污染物负荷的问题。本发明分为吸附区、絮凝区、辐流式沉淀区,污泥管道间及污泥储存区五部分:吸附区设有可调速叶桨搅拌机,投加活性炭、硅藻土、絮凝剂和脱色剂;絮凝区设有提升式搅拌机;辐流式沉淀区设有提升式刮泥机。本发明用于去除煤化工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

    采用氮气气浮装置处理煤制气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50500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57068.1

    申请日:2010-11-24

    Abstract: 采用氮气气浮装置处理煤制气废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处理煤制气废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气浮法处理煤制气废水时以空气为气源,导致废水颜色加深、易生产氧化物对后续的生化处理造成影响的问题。方案一:氮气溶于废水中进入气浮池;过饱和氮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释放,与第二部分废水混合,废水中的分散油类污染物粘附在微小气泡的表面形成复合颗粒;复合颗粒被刮渣机刮除;方案二的不同点在于压缩氮气从设置在气浮池底部的扩散板或扩散管的表面以微小气泡形式逸出;方案三的不同点在于保持气浮池上部的空间处于常压,废水溶解氮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通过真空泵使气浮池的上部空间呈为真空状态。本发明用于处理煤制气废水。

    半焦生物滤池及用其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01746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553753.7

    申请日:2010-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半焦生物滤池及用其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生物滤池及用其处理废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生物滤池使用的填料价格昂贵、填料的更换补充困难及无法保证处理后的废水的难降解污染物和色度稳定达标的问题。装置方案:半焦填料层设在本体内,半焦填料层的高度为2-6m;方法方案:步骤一、待处理的煤制气废水由进水配水管均匀布水,废水进入滤池后从上至下穿过半焦填料层,水力停留时间为0.5-6小时;步骤二、同时通过曝气管不断向本体内曝气废水和空气在填料层中反向运行,充分接触和混合;步骤三、半焦填料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截滤。本发明用于处理煤制气废水。

    一种厌氧处理的氮气搅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4028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59907.5

    申请日:2013-06-26

    Abstract: 一种厌氧处理的氮气搅拌方法,本发明涉及厌氧搅拌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厌氧搅拌方法存在搅拌效果不佳,对厌氧处理系统造成危害的问题。方法:一、在反应器底部设置氮气搅拌系统;二、通入氮气进行搅拌。本发明方法不仅搅拌均匀,还可以在搅拌的同时吹脱溶液中溶解氧、H2、游离氨、H2S、CO2等溶解气体和部分挥发性有机物,达到保证良好的厌氧处理环境和降低处理负荷的双重效果。本发明用于厌氧处理的氮气搅拌。

    一种降低煤化工废水污染物的生物增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15351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21076.8

    申请日:2011-12-15

    Abstract: 一种降低煤化工废水污染物的生物增浓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废水污染物的生物增浓装置。为解决现有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存在出水中含有部分有毒有机物残留、高浓度氨氮和悬浮物,使出水难以达标问题。池体内通过隔墙分隔成三个区和七个廊道;三个区分别是厌氧沉淀区、斜管沉淀区和回流污泥区,七个廊道分别是第一纵向廊道、第一横向廊道、第二纵向廊道、第二横向廊道及第三、四、五纵向廊道,由第一纵向廊道、第一横向廊道、第二纵向廊道和第二横向廊道组成生物增浓氧化外廊道,由第三、四、五纵向廊道组成生物增浓氧化内廊道,由生物增浓氧化外廊道和生物增浓氧化内廊道组成生物增浓氧化廊道。本发明用于降低煤化工废水污染物。

    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1290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85997.0

    申请日:2013-03-18

    Abstract: 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臭氧氧化方法臭氧水溶性差、降解率低的技术问题,成功的应用于煤化工废水的深度处理,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毒害物质,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一级标准。本发明如下:一、洗涤活性炭颗粒;二、将活性炭浸渍在金属硝酸盐溶液中震荡、混合反应12小时后取出;三、将活性炭烘干后放入马福炉,采用氮气作为保护气,先升温至200℃,焙烧1小时,继续升温至600℃,在600℃下焙烧3小时,得到处理煤化工废水的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的使用大幅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十分适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领域。

    一种降低煤化工废水污染物的生物增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1535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21076.8

    申请日:2011-12-15

    Abstract: 一种降低煤化工废水污染物的生物增浓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废水污染物的生物增浓装置。为解决现有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存在出水中含有部分有毒有机物残留、高浓度氨氮和悬浮物,使出水难以达标问题。池体内通过隔墙分隔成三个区和七个廊道;三个区分别是厌氧沉淀区、斜管沉淀区和回流污泥区,七个廊道分别是第一纵向廊道、第一横向廊道、第二纵向廊道、第二横向廊道及第三、四、五纵向廊道,由第一纵向廊道、第一横向廊道、第二纵向廊道和第二横向廊道组成生物增浓氧化外廊道,由第三、四、五纵向廊道组成生物增浓氧化内廊道,由生物增浓氧化外廊道和生物增浓氧化内廊道组成生物增浓氧化廊道。本发明用于降低煤化工废水污染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