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0073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273102.3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5/00 , G01N25/20 , H01M10/615 , H01M10/6555
Abstract: 方形锂离子电池内部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中直接获取传热模型方程解析解的方法都是对电池整体参数进行辨识,并不能对电池内部的热物性进行辨识的问题。根据电池外壳及内部质量、外壳定压比热容、加热功率和电池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获得电池内部的定压比热容;根据传热过程、比热容和边界条件,得到电池内部的纵向导热系数;利用每个电池外壳上的两个热电偶分别获取两个温度,并利用纵向导热系数和传热模型,获得锂离子电池外壳内侧同一厚度上两个温度点的温度;利用该两个温度点及边界条件,根据传热模型获得电池内部材料横向导热系数。用于辨识电池内部热物性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990073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910273102.3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5/00 , G01N25/20 , H01M10/615 , H01M10/6555
Abstract: 方形锂离子电池内部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中直接获取传热模型方程解析解的方法都是对电池整体参数进行辨识,并不能对电池内部的热物性进行辨识的问题。根据电池外壳及内部质量、外壳定压比热容、加热功率和电池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获得电池内部的定压比热容;根据传热过程、比热容和边界条件,得到电池内部的纵向导热系数;利用每个电池外壳上的两个热电偶分别获取两个温度,并利用纵向导热系数和传热模型,获得锂离子电池外壳内侧同一厚度上两个温度点的温度;利用该两个温度点及边界条件,根据传热模型获得电池内部材料横向导热系数。用于辨识电池内部热物性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868161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1810290295.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Abstract: 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辨识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在充电加热时,电化学参数辨识的误差在热参数上进行叠加,无法准确、可靠的的得到热物性参数的问题。将方形加热片置于两块同种型号的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中间置于绝热环境,使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内部沿厚度方向进行传热;根据加热片的加热功率和两块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获得CP;根据由比热容构建的传热模型及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沿厚度方向进行传热的过程获得kthr;用圆形加热片将方形加热片替换掉,使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内部沿抛物线方向传热获得kin。用于获得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868161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290295.9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F2217/80
Abstract: 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辨识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在充电加热时,电化学参数辨识的误差在热参数上进行叠加,无法准确、可靠的得到热物性参数的问题。将方形加热片置于两块同种型号的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中间置于绝热环境,使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内部沿厚度方向进行传热;根据加热片的加热功率和两块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获得CP;根据由比热容构建的传热模型及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沿厚度方向进行传热的过程获得kthr;用圆形加热片将方形加热片替换掉,使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内部沿抛物线方向传热获得kin。用于获得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热物性参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