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349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1327.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M7/483 , H02M7/5395 , H02M7/49 , H02M1/00 , H02H7/122
Abstract: 多电平逆变器混合调制方法及装置,解决了非对称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当前面临的级联模块数有限、功率不均衡的问题,属于级联多电平逆变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适用于非对称级联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该拓扑结构包括级联在一起的单个高压模块和n‑1个低压模块;所有级联模块输出电压极性非异,高压模块采用低频阶梯波调制;低压模块采用基于载波置换的高频载波移幅调制:本发明有利于进一步增加逆变器输出电平数从而获取更高质量的输出电压波形。当低压模块遵循载波置换原则时,逆变器所有模块能够在输出电压极性非异的同时,在全调制范围下保持输出功率之比为k:1:···:1,妥善解决功率不均衡以及功率倒灌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7887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59058.2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电网参数辨识技术的自适应阻抗重塑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目前新能源发电技术并网应用存在的谐振失稳的问题,属于新能源发电及电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获取电网阻抗在线辨识结果、新能源并网功率计算结果以及谐振分量计算结果,基于自适应虚拟阻抗算法,动态调整所需补偿的虚拟阻抗值,将计算结果送入外加储能变流器的控制环路之中,进行阻抗重塑,重塑谐振频段处的系统阻抗以抑制谐振现象,在保证储能变流器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兼顾系统响应速度与功率效益,为实现新能源高效稳定并网提供可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6994985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710149826.8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L25/021 , B61L1/161 , B61L25/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单侧计轴传感器,包括集中在一个壳体内的第一感应线圈、第二感应线圈、励磁线圈和铁芯;所述铁芯的轴向方向设置为与铁轨平行,所述励磁线圈缠绕在所述铁芯上;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对称设置在所述铁芯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感应线圈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的轴线与所述铁芯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本发明集计轴、方向检测、速度检测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功能强大、成本低等优点。将励磁线圈与感应线圈密封到一个壳体内的设计,有利于单侧计轴传感器的安装、维护、升级,对加强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提高铁路的运营效率、加速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611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29420.7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适用于高压母线系统的单级无桥PF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基于电压倍增单元的PFC拓扑元器件数量较多、电流畸变的问题,属于单相PFC变换器拓扑领域。本发明包括输入滤波电感L1、储能电容C1、储能电容C2、2个双向开关、储能电感L2、输出滤波电容Cdc1、输出滤波电容Cd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使用两个双向开关为输入电流和储能电感电流提供双向通路,减少了无源元件的使用数量;输入侧二极管桥臂被完全移除,因其带来的效率降低问题不再存在;仅使用一个输入滤波电感、一个储能电容与一个储能电感,元器件利用率较高;在较高的输出电压下有效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使用占空比控制策略,输入电流畸变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
公开(公告)号:CN107016171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710149846.5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单侧计轴传感器感应线圈空间配置的优化方法,包括S1:对单侧计轴传感器、列车车轮和铁轨进行有限元建模;S2:令单侧计轴传感器中的感应线圈角度、第一垂直距离和轨腰间距离的参数分别取不同的数值进行仿真,计算不同取值情况下的感应电动势;其中感应线圈角度指的是单侧计轴传感器中的感应线圈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第一垂直距离指的是单侧计轴传感器的中心距离所述铁轨下底面之间的高度,所述轨腰间距离指的是所述单侧计轴传感器的中心距离所述铁轨的轨腰的第二垂直距离;S3:根据仿真计算结果,确定所述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变化率较大时所述参数的取值范围;S4:根据加权组合法优化公式对单侧计轴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94131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11877.5
申请日:2019-04-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1L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侧计轴传感器的感应电动势计算方法及装置,所述感应电动势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单侧计轴传感器的尺寸参数;分析在无车轮时的磁通路径,建立无车轮时的等效磁路网络模型;分析在有车轮时的磁通路径,建立有车轮时的等效磁路网络模型;将无车轮时和有车轮时的磁场划分为多个磁通区域;对无车轮时的和有车轮时的所述等效磁路网络模型进行简化;对所述单侧计轴传感器无车轮时和有车轮时的感应电动势进行计算。本发明所述的通过磁路法进行划分,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提供优化方向,大大减少计算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6994986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710150093.X
申请日:2017-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L25/021 , B61L1/161 , B61L25/023
Abstract: 一种基于单侧计轴传感器的列车行驶速度及行驶方向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试无列车经过时位于铁轨一侧的两个感应线圈的初始感应电动势幅值ε0;S2:设置单侧计轴传感器的检测阈值εT;S3:检测有列车经过时所述两个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幅值;其中设第一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幅值经过所述检测阈值εT的时刻为tT11和tT12,其感应电动势幅值达到最小值εmin1的时刻为tmin1;设第二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动势幅值经过所述检测阈值εT的时刻为tT21和tT22,其感应电动势幅值达到最小值εmin2的时刻为tmin2;S4:根据公式计算列车的行驶速度;S5:根据所述两个感应线圈检测车轮的先后顺序来判断列车的行驶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772961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51714.7
申请日:2017-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 G06F17/50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COMSOL的单侧计轴传感器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实物图,建立有限元模型球体,包括车轮、铁轨、感应线圈、励磁线圈;以所述有限元模型的几何中心点为球心,建立第一空气域,以模拟单侧计轴传感器运行的空气环境;以所述有限元模型的几何中心点为中心,建立第二空气域;对所述第一空气域进行粗化正四面体剖分;对所述第二空气域及其包围的单侧计轴传感器、铁轨、车轮进行细化正四面体剖分;对各部分模型进行材料参数设置,根据各部分模型材料的实际值进行材料属性值设置。借助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剖分的复杂程度,减少单元格数量。还可以对关键部件附近的空气域的磁场变化进行计算,使计算结果更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50556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08920.3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光伏准确预测的储能优化方法,解决了现有储能系统优化方法存在的储能容量得不到有效利用及功率平抑效果不好的问题,属于新能源发电、储能并网应用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光伏准确预测的储能优化方法,包括:根据光伏预测结果区分不同时间尺度,若为长时间尺度,基于长时间尺度的光伏预测结果,对未来一个预测周期内的储能系统SOC进行预估,结合工况限制对当前SOC进行调整,避免未来一个周期内的储能系统SOC越限现象,若为短时间尺度,基于短时间尺度的光伏预测结果,超前响应未来短期内大幅光伏功率波动,在最大限度满足当前电网侧功率需求的前提下,优化功率平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28504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469964.7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nventor: 关万琳 , 李浩昱 , 徐明宇 , 陈晓光 , 荣爽 , 刘延龙 , 尤超 , 宋柏越 , 董尔佳 , 刘志鹏 , 张明江 , 胡远婷 , 崔佳鹏 , 吕飞孔 , 郝文波 , 穆兴华
Abstract: 一种极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功率传输能力提升方法,涉及并网逆变器控制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并网逆变器在极弱电网下功率传输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采集并网点电压、电网电压和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将PCC电压幅值信息引入到并网电流控制结构中,根据并网电流和电网阻抗自适应调节无功功率输出补偿因输出电流的提高导致的PCC电压幅值的下降,扩大并网电流的输出范围。它用于提升并网逆变器的功率传输能力和对于不同输出工况、不同接入地点的适应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