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2463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1301294.8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B17/382 , H04L1/00 , H04L25/02
Abstract: 基于空间调制的上行免授权系统接收方法,本发明涉及上行免授权系统接收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大规模接入场景中,现有多址接入方式资源开销过大,以及现有授权机制中接入时延过大以及用户数量增大后带来的接收机复杂度提高的问题。过程为:步骤一、建立基于空间调制的上行免授权系统;步骤二、基于步骤一建立的基于空间调制的上行免授权系统,对最小均方误差MMSE进行修正,得到信道矩阵的估计值;步骤三、基于步骤一进行联合信道估计和活跃用户检测;步骤四、基于步骤二和步骤三进行ZF‑ML信号检测,输出信号检测的结果。本发明用于通讯信号检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2012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65579.2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25/02 , H04B7/0413 , H04B17/391
Abstract: 基于离散分数傅里叶变换的近场信道上行估计方法及设备,涉及一种近场信道上行估计方法及设备。为了解决现近场信道上行估计算法存在复杂度过高的问题。本发明首先根据导频开销率γ设定基站接收导频信号时天线阵列的移相器参数;若γ≥1,天线的移相器参数设置为傅里叶变换基底的形式;否则天线的移相器设置为随机相位;对接收信号中通过逆傅里叶变换即可得到信道矩阵的初步估计结果,或者使用原始接收信号与移相器相移矩阵进行相乘后的结果进行进一步信道估计;然后进行离散分数傅里叶变换,并通过峰值位置估计能量最大路径的距离和角度参数;然后将已检测出路径的影响从信道初步估计结果或原始接收信号中减掉,并重复检测剩余路径的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371481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1911400554.X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B7/0456 , H04L1/06 , H04L1/00
Abstract: 基于多矩阵循环层空时结构的下行链路SCMA码本生成方法,属于通讯信号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编码方法存在信号畸变和非正交干扰的问题。本发明所述基于多矩阵循环层空时结构的下行链路SCMA码本生成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采用干扰抑制预编码矩阵选择算法获得预编码矩阵;利用预编码矩阵获取预编码后的待发送信息;发射机将待发送信息经过衰落信道发送至接收机,接收机采用基于预编码矩阵的干扰抑制MPA算法进行迭代译码,获得码本。本发明用于对通信系统进行编码。
-
公开(公告)号:CN108521317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10312135.X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异步检测的SCMA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属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发送端用户根据基于星座图旋转的SCMA码本进行编码,生成发送码字;然后接收端根据不同用户的时延将得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段处理;接着利用置信传播算法,以串行消息更新的方式计算分段后的码字的后验概率;再利用等增益合并准则,将每个码字的三段概率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概率作为MPA迭代译码的初始概率;最后进行SCMA系统MPA迭代译码,获得每个用户发送的比特信息并输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SCMA上行链路系统中,信号传输异步带来的用户间符号干扰所造成的系统误码性能的下降的问题。本发明可用于移动通信。
-
公开(公告)号:CN11106468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422425.0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上行链路空间调制单载波频域联合均衡方法,属于通讯信号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空间调制技术在接收机端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本发明发射机用户采用空间调制方法,将待发射信息加入循环前缀后通过NT根天线中的一根进行发送;不同天线上的信息通过不同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发送至接收机用户;接收机用户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在频域进行NR根天线的联合均衡;接收机用户采用逆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最大似然检测,实现联合均衡过程。本发明用于对上行链路进行空间调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03074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142694.1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B7/0456 , H04B7/06 , H04L5/00
Abstract: 基于分层空时结构的下行链路SCMA码本设计方法,涉及通讯信号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通讯信号检测技术的问题。利用每个用户的信道状态系数进行时隙资源选择,采用RD-DCP算法,得到系统映射矩阵F;设计矢量d使其满足功率约束条件和线性相关条件;根据映射矩阵F和矢量d,通过遍历搜索法得到生成矩阵G;发送端用户根据获得的生成矩阵G生成码字s;码字s通过衰落信道到达接收机后,采用MPA迭代译码算法进行解调,得到接收信号。它用于对下行链路的码本进行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060179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87755.0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1/00 , H04B7/0456
Abstract: 下行多用户联合信道编码发射、接收方法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址接入技术未考虑编码增益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资源块和服务用户的数目确定多址接入系统的参数;步骤二:将多用户的发送信息进行多用户联合信道编码和交织,根据映射矩阵,将码字从有限域映射到复数域;步骤三:根据传输码本将信息分配给不同的资源块,进而在信道中传输。本发明在支持多用户传输的同时,还获得了编码增益。本发明从编码的角度给出了多址接入的数学模型,并引入多用户编码的概念,从而将多址接入技术和传统的编码技术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
公开(公告)号:CN11041781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816380.9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用户交织的物理层加密、解密方法及系统,涉及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单次加密方法存在保密性差、安全性低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用户的发送信息进行交织处理;步骤二:对单路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路并行数据流;步骤三:对每一路数据流进行逐行加密;步骤四:对多路数据流进行逐列加密;步骤五:对加密后的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后得到单路串行数据流,将其作为待发送的信息序列。本发明基于多用户联合传输的通信模式。作为一种多用户混合型的加密结构,考虑到多用户数据交织的结构,其适用场景为下行多用户场景。与传统加密算法相比,本发明保密性、安全性要远优于传统的单次加密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15040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55741.3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4L1/00 , H04L1/06 , H04B7/04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1/005 , H04B7/0456 , H04L1/0071 , H04L1/0625 , H04L1/06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时间资源SCMA和MPA迭代检测的多天线复用传输方法,涉及多天线复用传输方法,属于传输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发送端分别对每根发射天线上的用户数据根据基于星座图旋转的SCMA码本进行SCMA编码;对SCMA编码后的数据进行交织,采用V‑BLAST方式进行编码形成发送信号,并通过若干发射天线发送;发送信号经过慢衰落到达接收端形成接收信号,由若干接收天线对接收信号进行接收;然后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进行解交织,根据扩展映射矩阵构建扩展泰讷图;最后利用扩展泰讷图进行MPA迭代检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在较低的复杂度下实现分集和复用增益,进而导致误码率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可用于多天线复用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906750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120223.6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1/0048 , H04L25/03343 , H04L2025/03624
Abstract: 一种基于唯一可译码的多址上行接入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唯一可译码的多址上行接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多址接入方法单位频带利用率低以及通信的可靠性低的问题。具体过程为:一、对于上行链路,发射端是用户,接收端是基站;假设有M个用户终端,对于第m个用户,1≤m≤M;将第m个用户通过唯一可译码编码器Cm进行编码,得到唯一可译码码字集合Am,编码后的信息序列为vm,二、将vm进行BPSK调制映射,映射后的符号矢量为xm;三、基站BS接收信号为y,四、基站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译码,得到用户发送的信息。本发明用于多址接入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