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分隔墙的大型连体复杂深基坑拆换撑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48725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32828.8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设分隔墙的大型连体复杂深基坑拆换撑施工方法,换撑位置一侧已有施工完成的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柱/墙和主体结构楼板,在不设分隔墙的条件下,先预设格构柱和支撑连系梁,后可通过设置扶壁墙和扶壁立柱拆换基坑支撑,并采用自动伺服系统轴力补偿的方式将支撑轴力托换至扶壁墙和扶壁立柱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不设分隔墙的大型连体复杂深基坑拆换撑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中无需分块留土、分块开挖即可完成拆换撑,能够优先确保主体结构关键工序完成施工,可大大缩短工期,节约工程总体造价。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下水池抗浮验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856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216225.0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下水池抗浮验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在Revit中依据相对标高建立三维水池模型,并以地面标高为基准,利用Visual Studio设置地下水池标记界面,通过Revit启动程序选择楼板,并在Visual Studio中对地下水池模型中选中的楼板添加标记;利用Visual Studio设置地下水池抗浮计算界面并在界面中输入相关数据,基于标记后的楼板信息、模型信息和输入数据对构件总重量、挑板上压重、浮力及抗浮系数进行计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工作量,同时可根据验算结果快速调整方案,并重新验算,有利于大大提高地下水池结构的设计效率等优点。

    一种基于BIM的浅埋地道参数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862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04136.1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浅埋地道参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地质勘查数据建立地质模型;根据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建立地道中心线及其相应地面道路中心线的空间曲线模型;根据规范、设计道路等级和时速,确定地道净宽和净高;根据地质条件及净宽净高设计地道横断面,通过计算进行验算,建立参数化地道横断面轮廓;根据横断面类型及设计节段长度划分地道,按桩号生成地道节段模型从而形成地道主体模型;按设计生成地道附属结构模型、横撑立柱模型和抗拔桩模型,获取最终的地道整体模型;生成节段平面图、横断面图、节段参数表、桩位布置图及桩位参数表,并进行工程量统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引用BIM技术对浅埋地道进行设计的问题,能够提高三维设计效率,并将设计的参数信息保存在BIM模型当中。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下水池抗浮验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856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216225.0

    申请日:202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地下水池抗浮验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在Revit中依据相对标高建立三维水池模型,并以地面标高为基准,利用Visual Studio设置地下水池标记界面,通过Revit启动程序选择楼板,并在Visual Studio中对地下水池模型中选中的楼板添加标记;利用Visual Studio设置地下水池抗浮计算界面并在界面中输入相关数据,基于标记后的楼板信息、模型信息和输入数据对构件总重量、挑板上压重、浮力及抗浮系数进行计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工作量,同时可根据验算结果快速调整方案,并重新验算,有利于大大提高地下水池结构的设计效率等优点。

    型钢和波纹钢组合暗挖重构破损盖板涵结构体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9201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332819.9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和波纹钢组合暗挖重构破损盖板涵结构体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型钢重构破损盖板涵单位底板;原有盖板涵结构单位断面重构;重构整段破损盖板涵。本发明采用内拼装的型钢+波纹钢组合结构对现状盖板涵进行非开挖修复,将盖板涵素混凝土底板改造成型钢混凝土底板,与其上波纹钢板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将无法承受外水压荷载的盖板涵结构,重构为能承受内、外压工况的结构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重构后的结构提高原有破损盖板涵的承载能力;重构盖板涵结构的施工过程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有效改进了传统盖板涵暗挖修复方法;暗挖修复破损盖板涵降低工程总体造价。

    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159762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55396.4

    申请日:2020-05-26

    Inventor: 王波 周青 索超峰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对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构建请求,展示参数输入界面;获取通过参数输入界面输入的目标对象的基础参数的值;根据基础参数的值,以及预先配置的构件的属性与基础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对象的项目样板文件中的构件的属性值,生成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采用本方法能够根据输入的基础参数快速调整项目样板文件中的构件的属性值,生成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时间和绘图时间,提高目标对象的建模和出图效率。

    一种基于BIM的浅埋地道参数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862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210104136.1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浅埋地道参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地质勘查数据建立地质模型;根据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建立地道中心线及其相应地面道路中心线的空间曲线模型;根据规范、设计道路等级和时速,确定地道净宽和净高;根据地质条件及净宽净高设计地道横断面,通过计算进行验算,建立参数化地道横断面轮廓;根据横断面类型及设计节段长度划分地道,按桩号生成地道节段模型从而形成地道主体模型;按设计生成地道附属结构模型、横撑立柱模型和抗拔桩模型,获取最终的地道整体模型;生成节段平面图、横断面图、节段参数表、桩位布置图及桩位参数表,并进行工程量统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引用BIM技术对浅埋地道进行设计的问题,能够提高三维设计效率,并将设计的参数信息保存在BIM模型当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