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巯基嘧啶-MOF正极材料的水系锌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626992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629403.7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正龙 张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巯基嘧啶‑MOF正极材料的水系锌离子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使用水热法制备巯基嘧啶‑MOF,然后将巯基嘧啶‑MOF、导电剂和粘结剂按照一定质量比例混合,滴入N‑甲基毗咯烷酮,研磨均匀后,将混合浆料涂布在集流体上,干燥,得到正极材料。本方法制备的巯基嘧啶‑MOF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点,并且具有较高循环稳定性能。制备出的二次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储锌性能,可以作为大型储能工具有效地储存和分配能量。

    一种基于巯基嘧啶-MOF正极材料的水系锌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62699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0629403.7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正龙 张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巯基嘧啶‑MOF正极材料的水系锌离子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使用水热法制备巯基嘧啶‑MOF,然后将巯基嘧啶‑MOF、导电剂和粘结剂按照一定质量比例混合,滴入N‑甲基毗咯烷酮,研磨均匀后,将混合浆料涂布在集流体上,干燥,得到正极材料。本方法制备的巯基嘧啶‑MOF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的优点,并且具有较高循环稳定性能。制备出的二次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储锌性能,可以作为大型储能工具有效地储存和分配能量。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覆改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5648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011350943.9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正龙 陈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覆改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酚醛树脂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包覆剂1,包覆剂1与石墨充分混合均匀,在氮气气氛保护下,碳化得到一次包覆石墨;(2)将沥青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沥青混合液,再将石墨烯导电浆料与沥青混合液混合均匀,得到包覆剂2,包覆剂2与一次包覆石墨充分混合均匀,在氮气气氛保护下,碳化得到二次保护石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设备要求低、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制备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高的压实密度、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快充型电池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废弃回收环氧树脂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321201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51569.4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废弃回收环氧树脂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使用建筑废弃回收的环氧树脂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机械破碎、微波辅助加热和高温碳化制备了活性多孔碳材料,变废为宝,将原本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转化为可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多孔碳处理,积极响应了当下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与目前多数实验过程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的热固性塑料降解回收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降解废弃环氧树脂,实验流程简单、成本低廉。同时,经高温碳化得到的多孔碳材料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性能,可进一步与其他类型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复合,拥有很大的改性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非晶态硼氮共掺杂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5790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33998.4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正龙 付宁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晶态硼氮共掺杂碳(a‑BCN)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以硼酸、尿素、聚乙二醇和金属盐为原料,通过在水溶液中混合形成碳化前驱体,再通过高温碳化即可获得非晶态硼氮共掺杂碳纳米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阴离子调控使原位形成的非晶态金属(a‑M)纳米团簇均匀的嵌入在a‑BCN纳米片中;原位嵌入的a‑M纳米团簇有效促进了a‑BCN纳米片向纳米管结构的形貌转变;a‑M@a‑BCN纳米管兼具了纳米管和扩层间距(0.40nm)短程有序结构;该非晶态硼氮共掺杂碳纳米管在气体吸附分离、催化、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原位非晶态钴模板法合成氮掺杂单峰超微孔碳纳米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5790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59848.8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正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非晶态钴模板法合成氮掺杂单峰超微孔碳纳米片、方法6PH4及2VOP应为中用原P,4料以V,PPC转4oV2化+P与和为PCC4Voo‑CPNl形2D·成C,C通o‑过P4CVl‑P诱,在导C和o2C+的o‑N催键化限下域Co作‑用诱导非晶态Co纳米团簇形成,并包覆在P4VP转化的碳纳米片中,经酸蚀刻除去非晶态Co纳米团簇,形成具有孔径0.5±0.05nm超微孔的Co‑NDP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活化法或模板法存在的腐蚀性、安全性差、工艺复杂等缺点,且合成的Co‑NDPC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CH4/C2H2/C2H6/C3H8/CO2/N2吸附分离剂。

    耐水性可再生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66502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10960197.8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正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水性可再生纳米纤维素薄膜的制备方法。通过机械法对纸浆进行预处理后,采用TEMPO/NaClO/NaBr体系进行催化氧化处理,再经过超声粉碎处理和高压均质处理后得到纳米纤维素悬浮液,并采用半烘/半自然静干法处理制得可再生纳米纤维素,最后采用聚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乙醇溶液进行喷涂处理,自然静干即制得一种耐水性可再生纳米纤维素薄膜;该发明使用机械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可制得一种耐水性再生纳米纤维素薄膜,大幅度降低纳米纤维素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生产效率,产率高达95%以上,疏水处理对比实验表明,未疏水表面处理的纳米纤维素薄膜的接触角为45~55°,而疏水表面处理的纳米纤维素薄膜的接触角为110~140°;本发明具有绿色生产、操作简便、制备产率高、成本低廉、对环境无污染和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

    一种基于罗丹明B-2-甲醛噻吩衍生物的Cu2+显色指示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87071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032182.6

    申请日:2013-01-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正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离子检测剂,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罗丹明B-2-甲醛噻吩衍生物的Cu2+显色指示剂的制备方法。首先由罗丹明B与一水合肼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一种肼化罗丹明B;该肼化罗丹明B与2-噻吩甲醛反应得到一种基于罗丹明B-2-甲醛噻吩衍生物;该基于罗丹明B-2-甲醛噻吩衍生物的水-乙醇混合溶液可用作Cu2+显色指示剂。本发明可用于快速分析水样中特定Cu2+含量的高效显色指示剂,它对其他金属离子(Zn2+,Cr3+,Fe3+,Cd2+,Mn2+,Hg2+,Fe2+,Pb2+,Ba2+,Ag+)的抗干扰能力强,适用pH范围为弱酸性到中性,是一种高效的Cu2+显色指示剂;该Cu2+显色指示剂对Cu2+的响应时间在3 min,最低检测限为1.7×10-7 mol/L;本发明具有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检测限低、应用前景广泛等优点,可用于复杂样品的实时和快速测量,也能用于不同来源的环境样品微/痕量Cu2+的半定量检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