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7213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0443842.8
申请日:2024-04-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4/88
Abstract: 公开一种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的制备方法及金属极板多步成形生产线,其中,一种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上料工序,将金属基材上料至具有第一序成形模具的第一序冲压设备;所述金属基材的厚度小于0.2mm;第一序成形工序,利用第一序冲压设备对所述金属基材进行第一序冲压预成形,形成预成形金属极板;转运及电处理工序,控制转运电处理设备将预成形金属极板移动至转运电处理设备上的电处理工位进行电处理,在电处理结束后将电处理后的金属极板取出;所述电处理夹持面积>500mm2;第二序成形工序,利用第二序冲压设备对对所述电处理后的金属极板进行第二序冲压成形得到完全成形金属极板;下料工序,将所述完全成形金属极板自所述第二序冲压设备取下。
-
公开(公告)号:CN11607292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211570003.X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8/04119 , H01M8/04111 , H01M8/04007 , H01M8/04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空气尾排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方法包括依次设置在燃料电池系统空气尾排处的分水器、二次水处理装置、电子三通阀、空压机涡轮回收装置和尾排管;二次水处理装置的两端连接有压差传感器、输出端连接有湿度传感器、并设有加热装置;电子三通阀还直接连接尾排管;压差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判断二次水处理装置的吸附能力是否正常,若正常则通过电子三通阀连通二次水处理装置和空压机涡轮回收装置;若不正常,则通过电子三通阀连通二次水处理装置和尾排管;加热装置用于恢复二次水处理装置的吸附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减少了尾排液态水对空压机涡轮回收装置的腐蚀损伤和高速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实用性高、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67466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334698.5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扩散层抗变形服役能力评价方法、组装优化方法,包括:将气体扩散层面电阻分解为纤维轴向电阻和纤维间接触电阻;计算不同应变对应的面电阻和纤维轴向电阻;计算不同应变下的纤维间接触电阻与面电阻的比值,绘制纤维间接触电阻占比与应变/压力关系图;基于绘制的关系图确定气体扩散层的弹塑性变形区域;基于弹塑性变形区域宽度评价气体扩散层抗变形服役能力并根据弹塑性变形区域对应的压力区间确定最优组装压力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反映压缩变形时气体扩散层内的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实现气体扩散层抗变形服役能力的可靠评价,并实现气体扩散层的组装压力的可靠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79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010560945.4
申请日:2020-06-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202 , H01M8/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燃料电池单电池及燃料电池电池堆,电池堆由多个单电池堆叠装配而成,单电池包括依次堆叠的阴极板、质子交换膜、阳极板和水板,质子交换膜正反两面位于阴极板和阳极板的流场位置处叠层设有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单电池还包括膜电极支撑体,质子交换膜周侧固定在所述的膜电极支撑体内并与膜电极支撑体形成一个完整平面,膜电极支撑体与质子交换膜、催化层和气体扩散层作为一个整体夹设在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通过注入的密封胶密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稳定、密封性能优异、耐久性好、发电性能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488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64721.4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4/88 , H01M8/0213 , H01M8/0221 , B29C43/02 , B29C43/52 , B29C69/00 , B24B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热固性树脂复合双极板及其快速模压方法与应用,快速模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树脂基混合物和石墨粉混合,得到混合浆料;S2、将所述混合浆料在50~80℃下进行预热处理;S3、将预热处理后的混合浆料在150~200℃下进行模压成型,得到初级极板;S4、将成型后的初级极板脱模,在80~100℃下进行后处理,得到次级极板,S5、将次级极板进行表面打磨处理,得到石墨热固性树脂复合双极板,制备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分段处理的方式,提高复合双极板的生产效率,有利于产品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而且快速模压制得复合双极板的电导率≥180S/cm,抗弯强度≥50Mpa,具备优良的产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153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97332.7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催化剂浆料狭缝涂布工艺的模拟仿真方法,包括:首先构建狭缝涂布工艺的二维横截面物理模型;再通过层流与相场接口相结合定义计算域方程;之后通过设定相应的边界和参数值定义,得到边界条件和初始值;最后根据模型对浆料狭缝涂布过程进行瞬态仿真,通过后处理实现过程可视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改变槽模几何形状与狭缝间隙、入口速度和基底平移速度等结构及工况参数的组合,可预测狭缝涂布的可操作条件范围,从而优化和提升形成涂层的品质,防止涂层缺陷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073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15475.6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8/0258 , H01M8/04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诱导冷凝强化排水极板流道结构,包括:流道和设于流道上的凸起冷凝岛,流道包括:间隔分布的收缩区和扩张区;扩张区的宽度大于收缩区的宽度;多个凸起冷凝岛在流道上交错分布,凸起冷凝岛内设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用于对凸起冷凝岛表面降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优异的排水和气体传输性能,利用气流动能与局部表面冷凝和强疏水相结合,诱导流道内两相流流型,避免流道和气体扩散层中的“水淹”效应,降低传质阻力,改善燃料电池内部水管理,提升燃料电池整体性能和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870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25752.1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F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电堆冷却液流量的测量方法。获取N个氢燃料电池电堆冷却液温度数据点并确定对应的时间信息,形成连续数据集;设置计数编号q,按带有单次信号相关性计算的数据片段的截取长度n的信号相关性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带有预设数据长度M的数组集;比较数组集中各元素大小,得到最大值对应的编号P;计算氢燃料电池电堆冷却液流量;更新计数编号q,直到满足n+M+q=N‑1,获得氢燃料电池电堆冷却液流量数据集,再取其平均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在不采用任何流量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测量得到氢燃料电池电堆冷却液流量,解决氢燃料电池电堆集成的系统中氢燃料电池电堆冷却液流量不可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20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0184345.6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8/026 , H01M8/0228 , H01M8/0206 , H01M8/0258 , B21D35/00 , B21D22/02 , B21D28/02 , B21D39/02
Abstract: 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用高精度高耐蚀钛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材料获取工序,获取0.05mm以上且0.2mm以下厚度的钛基材;模具获取工序,获取构造有相切连接圆弧流道的预成形模具;预成形工序,通过所述预成形模具对所述工业纯钛材料进行预成形得到钛极板;退火热处理工序,将预成形的钛极板进行退火热处理;完全冲压成形工序,通过完全成形模具对所述热处理后的预成形钛极板进行完全冲压成形;冲裁工序,对完全成形后的极板进行冲裁,去除飞边及腔口多余材料;焊接工序,对冲裁后的极板进行堆叠,通过焊接将堆叠的两极板进行连接形成双极板;表面涂层工序,对焊接后的双极板进行表面涂层。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2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85142.5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极化电势的质子交换膜直流电导率测试装置及方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夹具、湿度传感器、进气管道、排气管道、加热部件和恒电位仪;测试夹具包括通过螺栓组固定连接的待测膜样品装夹组件和双电极组件。通过测试装置控制过质子交换膜的电流i在测试过程中不变,使得氢氧化反应过电势ηHOR(i)和氢还原过电势ηHER(i)在测单张质子交换膜电导率和两张质子交换膜电导率时一致,通过计算得以消除测试电极极化电势在正负气体扩散电极之间的电势差的贡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测试方法消除了测试电极极化电势对质子电导率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测试时间短,测试装置操作简单且可靠性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