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27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17575.9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岩爆数值模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岩爆数值模拟方法在电子设备中执行,该方法包括:生成指示隧道岩体结构的光滑粒子,得到隧道模型;设置隧道模型的元素参数,元素参数至少包括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各粒子的初始位置、速度、密度、材料参数;基于各光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更新光滑核函数;利用光滑核函数,基于预设的粒子变化参数,确定出各粒子中的损伤粒子;将损伤粒子转换为离散元粒子;基于光滑粒子对、光滑粒子与离散元粒子和离散元粒子对之间的关系,确定粒子数值函数;利用粒子数值函数计算当前隧道模型中各粒子的数值,作为岩爆数值模拟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2316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221682.9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热对流下溶质运移的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核函数,根据第一浓度和第二浓度得到基础粒子在无热对流条件下的初始浓度流量;根据浓度扩散系数得到基础粒子在热力条件下的目标浓度流量,并根据目标浓度流量得到在热对流条件下的浓度变化函数;基于核函数,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得到基础粒子在无对流条件下的初始热流量;根据初始热流量得到在对流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函数;将目标浓度流量、浓度变化函数、初始热流量和温度变化函数,作为溶质运移的模拟函数;利用模拟函数,对从初始时刻到目标时刻的时间段内溶质运移进行模拟,得到目标时刻的浓度场和温度场。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92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15645.1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30/13 , G06T17/1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多场耦合的深部隧道的损伤分析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初始化深部隧道的模型中粒子的粒子参数;针对每个时间步,基于粒子的当前粒子参数、所述模型的材料参数和边界条件计算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更新所述粒子的当前内核函数;基于所述当前内核函数计算所述粒子的当前密度分布、当前内力分布、当前外力分布、当前第一渗流分布和当前第一温度分布;并更新所述粒子的所述当前粒子参数,得到新的粒子参数用以下一时间步的迭代,直至达到预设总时间步;基于最后时间步中的渗流分布、温度分布、应力分布和损伤分布得到所述深部隧道的损伤分析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6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48074.4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5 , G06F17/12 , G06F17/1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水力压裂过程的模拟方法及相关设备。具体地,所述模拟方法包括获取并基于目标岩体的岩体力学参数和裂隙分布,利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构建岩体模型;所述岩体模型包括流体粒子,所述流体粒子被赋予预设水压;基于预设渗流场的偏微分方程、预设控制方程以及预设时间参数,对所述岩体模型的粒子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其中,所述特征参数包括位置和速度;所述预设控制方程包括多个控制方程;所述多个控制方程对应粒子的不同类型和状态。这样的技术方案,将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和渗流场相结合对水力压裂过程进行模拟,连续域到不连续域的转换在SPH框架下实现,可显著提高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5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48075.9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5 , G06F30/28 , G06F17/12 , G06F17/1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干热岩晶体尺度的损伤与破裂模拟方法及相关设备。具体地,损伤与破裂模拟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模拟温度、目标晶体的晶体粒子分布及晶体粒子的初始参数;根据所述目标模拟温度、所述晶体粒子分布及所述晶体粒子的初始参数,构建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框架的耦合模型;基于预设热力学方程、预设控制方程以及预设时间参数,对所述耦合模型中的晶体粒子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其中,所述特征参数包括位置和速度;所述预设控制方程包括多个控制方程;所述多个控制方程分别对应不同的粒子状态。这样的技术方案,精确地捕捉了干热岩晶体的颗粒组成以及微结构,模拟了在热力条件下的晶体微裂纹扩展以及损伤特性,可显著提高计算效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