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5294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94525.5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Inventor: 王雪
IPC: G06V20/64 , G06T17/00 , G06V10/10 , G06V10/20 , G06V10/4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V10/778 , B25J9/16
Abstract: 一种用于预防交叉感染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医疗废物的图像识别模型和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中获得医疗废物的可夹持区域,获得可夹持区域的夹持前表面系数和夹持后表面系数,获得医疗废物在不同夹持力度下的表面形变程度,并构建机械臂的力度控制模型,通过图像识别模型对医疗废物进行识别,通过力度控制模型获得医疗废物的控制力度,采用所获得的控制力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为不同的医疗废物的可夹持区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夹持力度,能够针对不同医疗废物的不同可夹持区域均形成有效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837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84368.4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硅波导主流法监测人体呼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传感器,环形谐振腔利用多个耦合区域形成多个支路使得光分别耦合进入三个马赫‑曾德干涉仪实现多参量探测;马赫‑曾德干涉仪传感臂的温度、待测样本折射率发生变化时,使其光谱发生漂移;将环形谐振腔与马赫‑曾德干涉仪阵列级联,产生游标效应提高灵敏度,通过监测输出光谱中包络最大波长位置变化即可反映周围环境温度以及待测样本信息;通过对马赫‑曾德干涉仪参考臂电极施加电功率进行热调谐,可将光谱包络的变化再转化成电功率的变化。在传感臂的波导表面修饰可特异性吸附气体的表面膜,实现将人体呼出气体的周期性变化转化成电功率的周期性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552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994525.5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Inventor: 王雪
IPC: G06V20/64 , G06T17/00 , G06V10/10 , G06V10/20 , G06V10/4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V10/778 , B25J9/16
Abstract: 一种用于预防交叉感染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医疗废物的图像识别模型和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中获得医疗废物的可夹持区域,获得可夹持区域的夹持前表面系数和夹持后表面系数,获得医疗废物在不同夹持力度下的表面形变程度,并构建机械臂的力度控制模型,通过图像识别模型对医疗废物进行识别,通过力度控制模型获得医疗废物的控制力度,采用所获得的控制力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为不同的医疗废物的可夹持区域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夹持力度,能够针对不同医疗废物的不同可夹持区域均形成有效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83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1184368.4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硅波导主流法监测人体呼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传感器,环形谐振腔利用多个耦合区域形成多个支路使得光分别耦合进入三个马赫‑曾德干涉仪实现多参量探测;马赫‑曾德干涉仪传感臂的温度、待测样本折射率发生变化时,使其光谱发生漂移;将环形谐振腔与马赫‑曾德干涉仪阵列级联,产生游标效应提高灵敏度,通过监测输出光谱中包络最大波长位置变化即可反映周围环境温度以及待测样本信息;通过对马赫‑曾德干涉仪参考臂电极施加电功率进行热调谐,可将光谱包络的变化再转化成电功率的变化。在传感臂的波导表面修饰可特异性吸附气体的表面膜,实现将人体呼出气体的周期性变化转化成电功率的周期性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17691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210019435.5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干部病房护理车,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干部病房护理车,包括一级安装底板,所述一级安装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二级安装板,所述一级安装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与二级安装板螺纹连接。该多功能干部病房护理车,通过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可将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调整为水平状态,对该护理车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可实现对患者进行转移,通过伺服电机带动调节丝杆转动,可根据病床高度对二级安装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高度进行调节,同时可将移动伸缩板伸出,便于医务人员将患者抬至第一支撑板顶部。
-
公开(公告)号:CN221214036U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22671690.0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Inventor: 王雪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院氧气瓶搬运装置,包括车架和车轮,车轮安装在车架背面的下部,所述车架包括长方形框架、弧形钢带和夹紧机构;所述长方形框架的背面设置有轮轴,所述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轮轴的两端;所述弧形钢带的两端固定连接在长方形框架上,弧形钢带的曲率与氧气瓶外径的曲率匹配;弧形钢带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各弧形钢带沿长方形框架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左夹爪和右夹爪,左、右两个夹爪均呈圆弧状。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由左夹爪、右夹爪和锚定滑块组成的夹紧机构,在氧气瓶竖立于地面的状态下,便可将氧气瓶提起并夹紧,进而彻底避免对氧气瓶的搬运,达到省力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17245892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0466298.5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IPC: A61M5/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护理用可移动的输液架。其包括支撑装置和设置在支撑装置上方的收纳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纵向贯穿开设有穿孔,所述底板底部位于穿孔下方转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设置有滚轮,所述连接轴的外圈位于穿孔处设置有驱动齿轮,该护理用可移动的输液架中,通过设置的收纳装置,传动杆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使带动收卷盘,收卷盘将输液管缠绕在其外圈,以便于在移动时对输液管的自动收纳,解决了由于站起与坐下之间的高度差别较大,患者站起后,导致输液管会在患者小腿部附近,影响患者走路的同时还存在输液管被物体挂到的现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7245617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0468109.8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IPC: A61J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年病护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老年病护理用可防撒漏的喂药装置,包括外筒,外筒一端设有可拆卸的出药管,出药管上开设若干出药孔,外筒内设有推杆,推杆一端的推柄上设置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一端与第一滑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杆与滑轨滑动连接,滑轨一侧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外筒的侧壁相连,滑轨一端滑动设置的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与第一滑杆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第二滑杆一端固定设置转杆,转杆与盛药件一侧转动连接,盛药件上表面开设漏药孔,漏药孔下端设有集药筒。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盛药件、推杆、外筒、滑轨的配合,可将喂入患者嘴内的流出的药液接住。
-
公开(公告)号:CN212118539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343965.1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换药的研究床,包括翻转机构和转环,所述翻转机构的中部安置有固定机构,且翻转机构的侧端穿设有锁位螺丝,所述转环固定于锁位螺丝的侧端,且转环的中部穿设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的端部安装有防护板,且防护板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该便于换药的研究床通过翻转机构的设置,将把手与床架之间形成旋转性能,便于通过主轴使得床板与床架同时发生翻转,同时将床架两端之间通过转轴进行旋转,使得翻转后的病人,将其背部分成左右两块分别进行换药,防止病人自行发生侧翻后导致伤口严重加剧的情况发生,将绑带活动于固定壳的内部,便于通过抽拉,使得卡环与卡扣相互卡合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212118374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334778.7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IPC: A61F5/0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骼牵引康复装置,包括上护骼块、上软垫和第一弹簧,所述上护骼块的外部一侧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下端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固定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侧连接有连接块,所述上护骼块的内部两侧设置有上软垫,且上护骼块的外部两侧固定有上固定螺栓。该骨骼牵引康复装置设置有弹簧,弹簧与上护骼块呈钝角状分布,呈钝角分布的弹簧可以保证上护骼块、弹簧和下护骼块之间位置的准确性,不会出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导致影响上护骼块和下护骼块之间运动位置的变化,同时弹性的结构可以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出现在使用过程中二次损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