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行程能耗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56018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1542380.3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提供电动汽车行程能耗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电动汽车的行驶行程测试数据以及历史行驶行程数据;根据行驶行程测试数据及预设的整车能耗模型,确定多个工况特征对应的多个能耗敏感性参数;根据历史行驶行程数据,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易变参数进行自适应学习,确定自适应学习参数;根据未来行程的多个工况特征、出厂标定参数以及自适应学习参数,确定电动汽车的未来行程能耗预测结果。本发明可以在极小且简单的计算量下准确地估计行程能耗,易于实施,克服了目前机器学习方法计算量大,不可解释且收敛性难以评估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于电动汽车行程能耗估计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种电动汽车运行大数据的动力电池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1340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65939.X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电池风险评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汽车运行大数据的动力电池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步骤一:输入电池安全相关特征量,步骤二:获取最外围样本边界,获取无故障样本的外围边界,步骤三:在外围样本边界随机生成故障样本,步骤四:获取正常样本与模拟故障样本的边界,步骤五:缩放正负样本边界,依据样本概率确定风险系数,其结构合理,结构明了,准确度高,避开训练样本中故障样本稀缺的问题,发挥了大数据在故障诊断风险评估上的优势。

    电动汽车行程能耗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5601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42380.3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提供电动汽车行程能耗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电动汽车的行驶行程测试数据以及历史行驶行程数据;根据行驶行程测试数据及预设的整车能耗模型,确定多个工况特征对应的多个能耗敏感性参数;根据历史行驶行程数据,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所述易变参数进行自适应学习,确定自适应学习参数;根据未来行程的多个工况特征、出厂标定参数以及自适应学习参数,确定电动汽车的未来行程能耗预测结果。本发明可以在极小且简单的计算量下准确地估计行程能耗,易于实施,克服了目前机器学习方法计算量大,不可解释且收敛性难以评估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于电动汽车行程能耗估计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种应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横臂前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1283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206910.3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横臂前悬架系统,包括:转向节,其具有向上延伸支臂;上控制臂,其和所述支臂的顶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下控制臂;其和所述转向节的下端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减振器球铰下支臂,包括一段侧开口空心圆柱体和与所述空心圆柱体垂直布置的矩形平板,所述矩形平板外伸末端通过球头销连接所述支臂的中部形成第三铰接点;弹簧减振器总成,其上端支撑在车身上,下部的缸筒固定在所述空心圆柱体内;内转子轮毂电机,其与所述转向节的中空圆柱体相配合;其中,第三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上。本发明避免了轮毂电机对于悬架部件的布置和车轮转向、上下运动时各部件的干涉问题。

    一种应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横臂前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128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1810206910.3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横臂前悬架系统,包括:转向节,其具有向上延伸支臂;上控制臂,其和所述支臂的顶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下控制臂;其和所述转向节的下端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减振器球铰下支臂,包括一段侧开口空心圆柱体和与所述空心圆柱体垂直布置的矩形平板,所述矩形平板外伸末端通过球头销连接所述支臂的中部形成第三铰接点;弹簧减振器总成,其上端支撑在车身上,下部的缸筒固定在所述空心圆柱体内;内转子轮毂电机,其与所述转向节的中空圆柱体相配合;其中,第三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上。本发明避免了轮毂电机对于悬架部件的布置和车轮转向、上下运动时各部件的干涉问题。

    一种应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横臂前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085471U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20343126.2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内转子轮毂电机驱动的双横臂前悬架系统,包括:转向节,其具有向上延伸支臂;上控制臂,其和所述支臂的顶端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下控制臂;其和所述转向节的下端铰接形成第二铰接点;减振器球铰下支臂,包括一段侧开口空心圆柱体和与所述空心圆柱体垂直布置的矩形平板,所述矩形平板外伸末端通过球头销连接所述支臂的中部形成第三铰接点;弹簧减振器总成,其上端支撑在车身上,下部的缸筒固定在所述空心圆柱体内;内转子轮毂电机,其与所述转向节的中空圆柱体相配合;其中,第三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上。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轮毂电机对于悬架部件的布置和车轮转向、上下运动时各部件的干涉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