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811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269319.4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40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AI技术的消化内镜检查辅助系统及方法,涉及消化内镜检查技术领域,其通过获取被检查患者的消化道内镜图像,并采用基于AI的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来对所述消化道内镜图像进行消化道状态特征提取和多尺度感知,以此根据所述消化道内镜图像在多尺度强化下的特征来智能地评估被检查患者的消化道异常类型,并发出预警提示信号。这样,系统能够同时在多个尺度上分析图像,提高了对不同大小和形状病变的检测能力,包括微小病变和大范围异常。同时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动提取图像特征,减少了对人工设计特征的依赖,提高了消化内镜检查辅助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170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198567.4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B1/273 , A61B1/05 , A61B17/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止血消化内镜,涉及消化内镜技术领域,包括内镜操作手柄、橡胶管,橡胶管固定连接在内镜操作手柄的底部,橡胶管远离内镜操作手柄的一端安装有内镜摄像头,橡胶管靠近内镜摄像头的一端呈环形设置有止血夹,橡胶管上设置有递进止血组件,递进止血组件包括主操作腔,主操作腔开设在橡胶管靠近内镜摄像头的一端,主操作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载夹圈,载夹圈上滑动连接有钢丝套管;通过阵列设置的止血夹均向T形承载杆方向递进一个位置,医护人员可以重复对递进止血组件的操作,实现对患者患处的连续止血工作,避免了现有医护人员需要频繁地将夹钳抽出内镜的操作通道,来替换新的夹钳的问题,缩减了整个止血操作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778211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22943.1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7D235/18 , C08G73/10 , C08L79/08 , C08J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双N‑取代苯并咪唑二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含双N‑取代苯并咪唑二胺中双苯并咪唑环都带有侧基,双N‑取代苯并咪唑的引入在保留传统苯并咪唑端氨基较强亲和性的同时,可以增加该类分子侧基的空间位阻效应,进而提高利用本发明的二胺单体制备的聚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和溶解性;此外,本发明在双N‑取代苯并咪唑环之间引入了柔性基团或大体积侧基,进一步增加该类分子的柔性和空间位阻效应,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二胺单体制备的聚合材料的溶解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30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297657.9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内窥镜图像识别系统及方法,涉及智能诊疗领域,其通过获取待识别疑似病变部位的内窥镜检测图像,且从数据库中提取所述待识别疑似病变部位的正常状态图像,并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来对所述内窥镜检测图像和所述正常状态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显著性优化,以此基于优化后检测状态和正常状态之间的语义差异系数来自动地判别所述待识别疑似病变部位是否发生病变。这样,能够捕捉到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微小病变,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同时减少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升了内窥镜图像识别的自动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83104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123004.9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双N‑取代苯并咪唑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酰亚胺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含双N‑取代苯并咪唑聚酰亚胺既保留了苯并咪唑类聚酰亚胺材料的高耐热性能及优异的机械性能,同时通过引入N取代基和柔性基团,能够显著增加聚合物的链段距离,降低分子链堆积密度,进一步增加材料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拓展了苯并咪唑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含双N‑取代苯并咪唑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11~390℃,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4677937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31175.0
申请日:2015-03-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管外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定位装置,主要由定位框架、圆管和定位底座组成,所述定位框架固定于定位底座上;所述测量管外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定位装置还包括横梁和阶梯梁;所述横梁和阶梯梁分别固定于定位框架的上、下底面中部;所述圆管一端与横梁固定,另一端与阶梯梁固定。定位装置的设计简单、精巧;通过调节横梁与卡槽位置适时的改变管路角度,能够实现不同换热系数下对流换热的强化;将本定位装置与自然对流换热特点、大空间自然对流准则方程相结合,可整理出自然对流的换热规律,在传热强化,节约能源方面有深远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82301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97657.9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内窥镜图像识别系统及方法,涉及智能诊疗领域,其通过获取待识别疑似病变部位的内窥镜检测图像,且从数据库中提取所述待识别疑似病变部位的正常状态图像,并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来对所述内窥镜检测图像和所述正常状态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显著性优化,以此基于优化后检测状态和正常状态之间的语义差异系数来自动地判别所述待识别疑似病变部位是否发生病变。这样,能够捕捉到肉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特征,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微小病变,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同时减少了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升了内窥镜图像识别的自动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8111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69319.4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T7/00 , G06V10/40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AI技术的消化内镜检查辅助系统及方法,涉及消化内镜检查技术领域,其通过获取被检查患者的消化道内镜图像,并采用基于AI的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来对所述消化道内镜图像进行消化道状态特征提取和多尺度感知,以此根据所述消化道内镜图像在多尺度强化下的特征来智能地评估被检查患者的消化道异常类型,并发出预警提示信号。这样,系统能够同时在多个尺度上分析图像,提高了对不同大小和形状病变的检测能力,包括微小病变和大范围异常。同时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自动提取图像特征,减少了对人工设计特征的依赖,提高了消化内镜检查辅助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62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45580.8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内腔高效清洗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清洗槽和放置于清洗槽内的内镜操作部,所述清洗槽上安装有水龙头,所述内镜操作部上连通有插入软管,所述内镜操作部的侧边连通有导光软管,所述内镜操作部远离导光软管的一侧面开设有吸引器孔道,所述内镜操作部靠近插入软管的一端开设有活检孔道,通过防打弯限制机构对内镜操作部进行固定,而收卷防磨损机构中计数开关可通过计数控制解锁内镜操作部,从而限制医护人员务必对内镜管道完成标准的刷洗次数,否则无法将内镜操作部取出,进一步规范了医护人员的清洗操作流程,提高清洗质量,减少由于内腔刷洗不到位导致的细菌残留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81055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1227.9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氧气输送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创呼吸氧气输送管道用转换接头。其包括氧头和设置在氧头下侧的吸氧瓶,氧头和吸氧瓶之间通过转换接头进行连接,在转换接头和吸氧瓶连接时根据吸氧瓶的类别对转换接头中通气的通道进行改变,使转换接头中的气体进入到新的吸氧瓶中,并在更改过通气的通道后,转换接头对原先通气的通道进行气体的吹拂,将通道中的药液进行外排。本发明在不同的吸氧瓶和转换接头连接时,挡气件被吸氧瓶顶起,使挡气板将其中一个换气道封堵上,当氧头中的气体向转换接头中传输时,气体只能从另一个换气道中流动,确保气体和药液的单向流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