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寒区矿泉水水质形成过程的水岩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8532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011472766.1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寒区矿泉水水质形成过程的水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气降水模拟装置、土壤样品存放釜、碎屑岩石存放釜、块状岩石存放胶套、冻融模块、温度控制模块、高温高压控制模块和集液瓶;用软管连接好实验各装置,调节温控水箱中的水至指定的温度,用流量控制阀调整流量,打开流量控制阀,开始淋滤实验,实验开始前用蒸馏水对实验装置进行淋滤,在土壤与松散岩石填充过程中保证均匀并避免周边出现较大孔隙,以防止水流短路,块状岩体为圆柱体,以利于氟橡胶套管在水压作用下紧密包覆致密岩体岩样外表面;取不同位置、不同淋滤时间或不同降雨强度的淋滤液进行测试,探究淋滤过程中,不同因素影响下,岩土中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

    一种改进量子粒子群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477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47147.X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量子粒子群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优化方法。包括:确定水质类别,建立模型并优选地下水监测指标;确定需要优化的各监测点的空间坐标,结合水质类别,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与初始粒子群;随机化初始种群中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设定搜索维数与粒子数目,计算粒子的适应度大小;迭代第t次时,计算各粒子迭代后的适应度值,使用较优的适应度值对应的粒子位置作为个体的最优位置,并计算其对应的群体的全局最优位置、吸引点及种群全局最好位置的平均值;将较优的适应度值对应的群体全局最优位置作为当前的全局最优位置,根据其平均值确定种群中每个粒子的新位置;利用当前的种群计算最优解。

    一种改进量子粒子群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4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47147.X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量子粒子群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优化方法。包括:确定水质类别,建立模型并优选地下水监测指标;确定需要优化的各监测点的空间坐标,结合水质类别,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与初始粒子群;随机化初始种群中粒子的速度和位置,设定搜索维数与粒子数目,计算粒子的适应度大小;迭代第t次时,计算各粒子迭代后的适应度值,使用较优的适应度值对应的粒子位置作为个体的最优位置,并计算其对应的群体的全局最优位置、吸引点及种群全局最好位置的平均值;将较优的适应度值对应的群体全局最优位置作为当前的全局最优位置,根据其平均值确定种群中每个粒子的新位置;利用当前的种群计算最优解。

    灌溉退水对沉积物-水界面物质迁移影响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964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046129.5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灌溉退水对沉积物‑水界面物质迁移影响试验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箱、隔仓和分隔网板;具体试验方法如下:S1:静态试验;S2:动态试验;通过在试验箱的第二试验室内装入沉积物和上覆水,直接模拟静态的环境条件下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通过在试验箱的第二试验室内装入沉积物和上覆水,以及在第一试验室内装入盐渍土,并采用流通的地下水,模拟动态扰动环境条件下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从而研究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迁移扩散浓度和通量,并同时研究上覆水不同分层的营养盐交换量。

    一种包气带与饱和带渗流运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715303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13052.2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气带与饱和带渗流运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导学模块;实验目的模块;下渗实验模块;井流实验模块;融合包气带下渗试验与饱水带井流模拟实验的虚拟仿真情景,全面实现包气带‑饱和带原位渗流的虚拟仿真模拟,通过包气带与饱和带渗流运动模拟虚拟仿真实验的训练与学习,可实现熟练掌握室内与野外条件下探究包气带下渗运动规律与饱和带井流模拟的实验技术方法,通过实验过程中记录的下渗量数据推求下渗率,绘制下渗曲线,判定包气带稳定下渗率即下渗能力,以及深化理解地下水向井运动的理论知识,掌握通过设计井流实验,获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能力。

    基于多核极限学习机的有机污染物迁移数值模型替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9216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00946.8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核极限学习机的有机污染物迁移数值模型替代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观测资料,建立地下水有机污染多相流运移数值模型,确定模型中对于污染物时空分布贡献程度较高的污染源特征、含水层参数以及各变量的取值范围;准备训练样本集;训练多相流数值模型的单一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建立核函数关键参数及核函数组合权重的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以遗传算法求解优化模型,识别最优的核函数参数及组合权重,构建数值模型的遗传进化多核极限学习机智能替代模型。解决地下水有机污染多相流数值模型的替代问题,提升污染物运移模拟预测的计算效率,为地下水污染源特征及污染物运移参数反演识别提供高效解决途径。

    一种模拟寒区矿泉水水质形成过程的水岩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8532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472766.1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寒区矿泉水水质形成过程的水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气降水模拟装置、土壤样品存放釜、碎屑岩石存放釜、块状岩石存放胶套、冻融模块、温度控制模块、高温高压控制模块和集液瓶;用软管连接好实验各装置,调节温控水箱中的水至指定的温度,用流量控制阀调整流量,打开流量控制阀,开始淋滤实验,实验开始前用蒸馏水对实验装置进行淋滤,在土壤与松散岩石填充过程中保证均匀并避免周边出现较大孔隙,以防止水流短路,块状岩体为圆柱体,以利于氟橡胶套管在水压作用下紧密包覆致密岩体岩样外表面;取不同位置、不同淋滤时间或不同降雨强度的淋滤液进行测试,探究淋滤过程中,不同因素影响下,岩土中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

    一种水面曲线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723820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13057.5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曲线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及其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架、底部水箱、明渠供水箱、明渠模拟槽、循环水箱、循环水管和明渠模拟槽升降模块;该实验平台采用精细化3D建模、水流动画仿真和人机交互等技术进行三维场景的搭建及水流现象的还原,包括实验装置与实验内容模块;知识储备与预习测验模块;实验流程与实验操作模块;实验考核模块;本发明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专业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灵活多样的交互环节,全新的实验方法和教学方式是水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利用深度融合知识逻辑与工程实践,将传统单项实验整合为综合设计实验,实现了不同水流现象有机衔接,提升实验效率和效果。

    基于超启发式-同伦算法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源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739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1602792.6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启发式‑同伦算法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源反演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观测资料,建立地下水有机污染多相流运移数值模型,确定模型中待反演的污染源特征、含水层参数以及各变量的取值范围;准备训练样本集;训练多相流数值模型的单一机器学习替代模型;建立组合智能替代模型;建立污染源特征及含水层参数反演识别的非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将集成学习智能替代模型耦合其中;以超启发式‑同伦算法求解优化模型,反演识别待求的污染源特征值及含水层参数值;本发明可以解决地下水有机污染源及多相流运移参数反演问题,为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准确模拟预测提供技术保障。

    一种地下水检测用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277072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0575542.1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水检测用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水平隔板、L型隔板、水泵、收管辊、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取水管;通过设置收管辊,取水管通过旋转接头与第三管道接通,在使用时,可以旋转收管辊由于取水管的一端与收管辊固定连接,实现将取水管缠绕在收管辊上,对取水管的收放十分方便;同时,通过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分别设置电磁阀,在使用时,可以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控制一电磁阀关闭,使得取水管内的残余低下水进入蓄水腔内,防止上层的地下水进入到下层的地下水,导致取水不准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