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733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29455.9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9C1/02 , B09C1/00 , C02F1/0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动力耦合循环井修复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循环井主井单元、围绕主井单元的若干个电动力监测井单元和控制单元,循环井主井单元内含可移动柔性电极;电动力监测井单元内含可移动柔性电极兼具监测功能;控制单元通过对井内污染物的识别和判断,调谐循环井主井单元和电动力监测井单元的工作参数。本发明设置的循环井主井单元通过水力环流形成围绕循环井周围的三维循环水流修复地层中污染物,地层中污染物在水流冲刷下进入循环水流,被抽到地表修复装置中;电动力监测井和循环井主井中柔性电极通入直流电源形成电场,促进低渗透地层中污染物进入三维循环水流,实现对污染场地污染物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6282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9551.0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1/463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矿山含重金属酸性废水的双脉冲低压电絮凝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明确原水水量和水质情况;选择竖式折板絮凝池,竖式折板絮凝池中设有若干铁制柱状阳极和铁制折板状阴极,絮凝过程中速度梯度或絮凝流速由进水口朝向储水口逐渐变小;电絮凝池阴阳极板所通电流选择双脉冲低压电流,利用脉冲电源“通电‑断电‑通电”的间歇模式进行对废水的处理;通过双脉冲波形调控结合曝气及驱气改变絮体的磁分离性能,控制水处理污泥减量。本发明使用双脉冲电流取代直流电,可以大幅度的节省处理的能耗,减少污泥的生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7070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21553.8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1/72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羧甲基‑β‑环糊精强化反应体系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简单易得、绿色环保且可生物降解的化学降解体系,操作安全简单,通过利用羧甲基‑β‑环糊精作为二价铁的螯合剂和四氯乙烯的增溶剂,对过硫酸钠和二价铁反应体系进行强化,提高反应体系中有效的二价铁含量和四氯乙烯污染物的溶解度,提升了四氯乙烯污染物的降解率。该反应体系适用于pH为1‑7、温度为10‑25℃的含水层环境,并且受含水层环境中常见阴阳离子种类和浓度以及腐殖酸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反应技术及工艺简单,四氯乙烯污染物的降解率可达到95%以上,同时可实现四氯乙烯污染物的完全降解矿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8542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19352.4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1/461 , C02F1/72 , B09C1/00 , C02F101/3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涉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循环井主井单元,其包括管壁设有花孔的监测井,监测井内设有抽水管和注水管;设置于监测井内的封隔单元,能够将监测井内部封隔或解封,注水管位于封隔单元上方,抽水管贯穿封隔单元;电芬顿反应单元设于封隔单元上方,其能够产生过氧化氢;电力驱动单元能够通过抽水管带动封隔单元上下移动;本发明基于上述系统的修复方法,能够完成井的封隔与解封,进而实现自由调节井上、下筛段位置及筛段与实段比例的目的;电芬顿反应单元通过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实现氧化药剂的原位足量生成,通过与循环井技术的耦合来实现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氧化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642527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217814.X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2F1/469 , C02F1/66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容去离子技术去除水中重金属污染物铬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明确原水水量以及铬离子存在情况;调节含铬废水的pH以使得铬离子以理想的便于处理的形式存在;含铬废水经蠕动泵进入流动电极膜电容去离子装置,充电后两个电极板会产生均匀的电场,目标铬离子在此区域富集;电压设置大于水的电解电压,吸附和解吸过程同时进行,电极的解吸将含铬离子富集在流动电极浆液里,从而达到除铬的目的。本发明方法可以很好地突破电压的限制,同时利用法拉第反应以及电解的反应,简化了电极再生的操作步骤,实现高效去除水中重金属污染物铬。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483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153388.9
申请日:2014-04-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03D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1 , Y02P7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0W风力发电机叶片,本发明的叶片采用海鸥翼型,取自海鸥翅膀半翼展、距离翅膀根部50%处,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位于弦长(c)的20.63%,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位于弦长(c)的45.06%,当弦长(c)为单位长度1时,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为0.1079,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为0.1094。本发明之仿海鸥翼型叶片,由海鸥翼型根据设计安装角构建得到。海鸥翼型的上、下表面流速差大,压差大,从而具有更大升力。当雷诺数为100000,攻角为0~20°时,海鸥翼型的升力系数与升阻比均高于标准翼型,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196倍,最大升阻比提高34.10%。试验表明,当风速为0~10.7m/s时,仿海鸥翼型叶片与标准叶片相比,效率明显提高,平均提高率达25.77%。
-
公开(公告)号:CN103883483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53388.9
申请日:2014-04-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03D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1 , Y02P7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0W风力发电机叶片,本发明的叶片采用海鸥翼型,取自海鸥翅膀半翼展、距离翅膀根部50%处,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位于弦长(c)的20.63%,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位于弦长(c)的45.06%,当弦长(c)为单位长度1时,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为0.1079,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为0.1094。本发明之仿海鸥翼型叶片,由海鸥翼型根据设计安装角构建得到。海鸥翼型的上、下表面流速差大,压差大,从而具有更大升力。当雷诺数为100000,攻角为0~20°时,海鸥翼型的升力系数与升阻比均高于标准翼型,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196倍,最大升阻比提高34.10%。试验表明,当风速为0~10.7m/s时,仿海鸥翼型叶片与标准叶片相比,效率明显提高,平均提高率达25.77%。
-
公开(公告)号:CN203770019U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20185353.9
申请日:2014-04-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03D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100W风力发电机叶片,本实用新型的叶片采用海鸥翼型,取自海鸥翅膀半翼展、距离翅膀根部50%处,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位于弦长(c)的20.63%,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位于弦长(c)的45.06%,当弦长(c)为单位长度1时,海鸥翼型的最大厚度(t)为0.1079,海鸥翼型的最大弯度(f)为0.1094。本实用新型之仿海鸥翼型叶片,由海鸥翼型根据设计安装角构建得到。海鸥翼型的上、下表面流速差大,压差大,从而具有更大升力。当雷诺数为100000,攻角为0~20°时,海鸥翼型的升力系数与升阻比均高于标准翼型,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196倍,最大升阻比提高34.10%。试验表明,当风速为0~10.7m/s时,仿海鸥翼型叶片与标准叶片相比,效率明显提高,平均提高率达25.77%。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