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矿浆萃取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

    公开(公告)号:CN102010993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37463.3

    申请日:2010-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矿浆萃取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工艺。将红土矿破碎,磨细,装入高压釜中高压酸浸除铁,注入带有搅拌槽经过5-12级萃取、反萃和分相,洗涤、分别得到镍钴混合液,萃取分离镍、钴,分别得到纯净的镍、钴溶液,再分别经沉淀、煅烧得氧化镍、氧化钴产品。本发明通过萃取得到较高浓度的溶液,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液固分离负担,减少大量的洗涤、过滤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萃取剂经过皂化后可反复使用,综合消耗较低。萃取发生过程速度较快,一般小于10min,萃取效率高。萃取后的矿浆可统一中和处理,减少了尾矿治理成本。工艺简单,回收率较高,镍、钴回收率均大于等于90%,易于推广。

    纳滤—反渗透组合膜处理硫酸钠废水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491452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66259.4

    申请日:201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滤-反渗透组合膜处理硫酸钠废水的工艺。是将预处理后的硫酸钠废水经高压泵送入纳滤膜堆,经纳滤后的浓缩液经多效蒸发结晶,得无水硫酸钠产品和冷凝水,冷凝水回用;经纳滤后的产水经高压泵送入反渗透膜堆,经反渗透膜堆后的浓缩液返回到预处理后的硫酸钠原液进行二次纳滤,反渗透产水回用。本发明与其他污染控制技术相比具有设备紧凑、占地小,对被处理物无形态和化学影响,连续过程,可实现自动化和无间歇运行、低能耗、无相变和温度的变化、易于控制、操作简单。本工艺可直接现场循环,硫酸钠在无化学和物理变化情况下浓缩后蒸发结晶并回收利用,实现硫酸钠废水的零排放,而反渗透产水作为工艺纯水使用,节省大量工艺用水。

    用矿浆萃取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

    公开(公告)号:CN102010993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37463.3

    申请日:2010-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矿浆萃取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工艺。将红土矿破碎,磨细,装入高压釜中高压酸浸除铁,注入带有搅拌槽经过5-12级萃取、反萃和分相,洗涤、分别得到镍钴混合液,萃取分离镍、钴,分别得到纯净的镍、钴溶液,再分别经沉淀、煅烧得氧化镍、氧化钴产品。本发明通过萃取得到较高浓度的溶液,缩短了工艺流程,减少液固分离负担,减少大量的洗涤、过滤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萃取剂经过皂化后可反复使用,综合消耗较低。萃取发生过程速度较快,一般小于10min,萃取效率高。萃取后的矿浆可统一中和处理,减少了尾矿治理成本。工艺简单,回收率较高,镍、钴回收率均大于等于90%,易于推广。

    用矿浆树脂吸附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974685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010532982.0

    申请日:2010-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矿浆树脂吸附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工艺。将红土矿磨细后加入硫酸,进行高压浸出,浸出后的矿浆注入反应釜中和除杂,除杂后的矿浆直接注入吸附槽中进行树脂吸附,采用多级逆流吸附,载荷树脂经过解吸,得到纯净的镍、钴混合溶液。再经过萃取分离得镍、钴产品。树脂经过再生后反复使用,破损的树脂量很少,使用寿命长,负载树脂的解吸和贫树脂的再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承压容器和热再生设备,节省能源,减少设备投资。吸附后的矿浆统一中和处理,减少了尾矿治理成本。缩短工艺流程,减少液固分离负担,减少大量的洗涤、过滤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生产成本,工艺简单,镍、钴回收率均大于90%。

    用矿浆树脂吸附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974685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32982.0

    申请日:2010-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矿浆树脂吸附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工艺。将红土矿磨细后加入硫酸,进行高压浸出,浸出后的矿浆注入反应釜中和除杂,除杂后的矿浆直接注入吸附槽中进行树脂吸附,采用多级逆流吸附,载荷树脂经过解吸,得到纯净的镍、钴混合溶液。再经过萃取分离得镍、钴产品。树脂经过再生后反复使用,破损的树脂量很少,使用寿命长,负载树脂的解吸和贫树脂的再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承压容器和热再生设备,节省能源,减少设备投资。吸附后的矿浆统一中和处理,减少了尾矿治理成本。缩短工艺流程,减少液固分离负担,减少大量的洗涤、过滤工序,从而降低了生产能耗,减少了生产成本,工艺简单,镍、钴回收率均大于90%。

    外置式燃烧预热窑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811572U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20537873.3

    申请日:2010-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置式燃烧预热窑。是由燃烧室安装在末端回转窑的尾部,末端回转窑嵌入燃烧室内,冲渣室设在回转窑尾端熔渣出口下端,燃烧机安装在燃烧室前部,出渣溜槽火焰引导管设在燃烧室外除渣溜槽出口处,熔渣溜槽设在燃烧室内与熔渣料坡连接,熔渣料坡上口与末端回转窑尾部连接构成。使燃料得以充分利用,部分高温火焰沿熔渣溜槽流向引出,保证了熔渣在高温状态下顺畅放出,有效地解决了原工艺中存在的生产不畅问题。使放料溜槽温度达1500℃以上,并将高温火焰通过出渣口引至中间固定段,为一段回转窑补充热源。使高温回转窑直接生产镍铁工艺流畅且稳定,提高了金属回收率,具有易操作,控制简便,生产灵活,故障率低。

    多段式高温还原回转窑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811564U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20528840.2

    申请日:2010-09-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色金属冶炼装置,尤其是用于红土矿镍、钴、铁的多段式高温还原回转窑。是由加料排烟段、干燥脱水段、保温预还原段、高温熔融还原段窑体和熔融放渣段窑体构成,窑体尾端设有燃烧室、出料口、凝结火焰喷嘴,出料口也是出渣口。采用多段变径窑体以满足物料的干燥脱水、预还原和高温熔融还原的需要;各段回转窑分别设有独立的驱动装置,可根据物料变化自行调整窑体转速,以控制物料行进速度;克服了现有原料易结圈结球等缺陷,保证了工艺的顺畅运行。与传统回转窑焙烧比较,具有能耗低,比电炉融炼降耗30%以上、效率高、易操作、不结圈、流程短、控制简便、生产灵活、故障率低、产量调节余地大、有利于控制产出物料状态等优点。

    高温回转窑密封装置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284897U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20339373.3

    申请日:2011-09-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回转窑密封装置。是由窑头护铁固定在回转窑筒体窑头端,风冷套支撑板焊接在回转窑筒体上,风冷套焊接在风冷套支撑板上,耐热板固定在窑头罩护板上,耐热密封环焊接在窑头筒体上,密封片支撑椎体用焊接在耐热板上,密封片用螺栓固定在密封片支撑椎体上,密封片紧固器锚固在密封片支撑椎体上,紧固滑轮通过支架装在窑头罩护板支撑梁上构成。克服了传统设备所存在的密封装置易变形,易漏风,漏气,漏灰、易散热等缺陷。通过改变窑头护铁外浇注料与燃烧室窑头砖几何形状,增加耐高温的密封环、耐热板、增加对窑内高温和风、气的阻力,使密封装置在1300~1450℃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机械密封性能,从而保证密封效果及使用寿命。

    多段式高温还原回转窑固定调温窑

    公开(公告)号:CN201819540U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20537883.7

    申请日:2010-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段式高温还原回转窑固定调温窑。是由固定窑体嵌入式安装在一段窑体与二段窑体之间,增温燃烧器装在固定窑体的侧面,雾化粉煤管和助燃空气管装在增温燃烧器上端,调温风管装在回转窑窑头远端,料坡用高温耐火砖砌筑在固定窑体内,构成一段窑体连接二段窑体的物料溜槽,检修孔设在固定窑体的顶部。克服了现有设备易结圈、结球等缺陷。经试验,调温风机将400℃回转窑尾气引入固定调温窑,3分钟后窑温升至1100℃;5分钟后窑温升至1250℃。增温燃烧器将尾端回转窑原有窑温950℃,5分钟后升温到1100℃。与传统回转窑焙烧比较,具有易操作、不结圈、可操控性强、控温灵活、故障率低、产量调节余地大、有利于控制产出物料状态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