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8073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510641786.X

    申请日:2009-03-27

    Abstract: 需要一种人工膝关节(1),其包括分别附接到患者(4)的股骨(2)和胫骨(3)的股骨部件(10)和胫骨部件(30)。股骨部件(10)包括从股骨部件(10)的后部(13)延伸至前部(14)的外侧髁(11)和内侧髁(12)。股骨间隙(15)设置在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之间,从股骨部件(10)的后部(13)向前部(14)延伸。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在股骨部件(10)的前部(13)连接而形成髌骨跟踪路径或者支承表面(16),支承表面位于间隙(17)的前端并且形成间隙的前部端部。股骨凸轮(18)将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的后部端部进行桥连,并且形成间隙(19)的后部端部,其中股骨凸轮(18)构造成具有环(20)的部分的形状。在胫骨部件(30)中在中心柱(33)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大致对称的关节支承表面(31、32),其中关节支承表面(31、32)是用于接收股骨部件(10)的外侧髁(11)和内侧髁(12),将柱(33)的形状设计成使得柱(33)可适合股骨间隙(15)。

    人工膝关节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80733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641786.X

    申请日:2009-03-27

    Abstract: 需要一种人工膝关节(1),其包括分别附接到患者(4)的股骨(2)和胫骨(3)的股骨部件(10)和胫骨部件(30)。股骨部件(10)包括从股骨部件(10)的后部(13)延伸至前部(14)的外侧髁(11)和内侧髁(12)。股骨间隙(15)设置在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之间,从股骨部件(10)的后部(13)向前部(14)延伸。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在股骨部件(10)的前部(13)连接而形成髌骨跟踪路径或者支承表面(16),支承表面位于间隙(17)的前端并且形成间隙的前部端部。股骨凸轮(18)将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的后部端部进行桥连,并且形成间隙(19)的后部端部,其中股骨凸轮(18)构造成具有环(20)的部分的形状。在胫骨部件(30)中在中心柱(33)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大致对称的关节支承表面(31、32),其中关节支承表面(31、32)是用于接收股骨部件(10)的外侧髁(11)和内侧髁(12),将柱(33)的形状设计成使得柱(33)可适合股骨间隙(15)。

    人工膝关节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48405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0980159511.5

    申请日:2009-03-27

    Abstract: 需要一种人工膝关节(1),其包括分别附接到患者(4)的股骨(2)和胫骨(3)的股骨部件(10)和胫骨部件(30)。股骨部件(10)包括从股骨部件(10)的后部(13)延伸至前部(14)的外侧髁(11)和内侧髁(12)。股骨间隙(15)设置在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之间,从股骨部件(10)的后部(13)向前部(14)延伸。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在股骨部件(10)的前部(13)连接而形成髌骨跟踪路径或者支承表面(16),支承表面位于间隙(17)的前端并且形成间隙的前部端部。股骨凸轮(18)将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的后部端部进行桥连,并且形成间隙(19)的后部端部,其中股骨凸轮(18)构造成具有环(20)的部分的形状。在胫骨部件(30)中在中心柱(33)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大致对称的关节支承表面(31、32),其中关节支承表面(31、32)是用于接收股骨部件(10)的外侧髁(11)和内侧髁(12),将柱(33)的形状设计成使得柱(33)可适合股骨间隙(15)。

    人工膝关节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48405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0980159511.5

    申请日:2009-03-27

    Abstract: 需要一种人工膝关节(1),其包括分别附接到患者(4)的股骨(2)和胫骨(3)的股骨部件(10)和胫骨部件(30)。股骨部件(10)包括从股骨部件(10)的后部(13)延伸至前部(14)的外侧髁(11)和内侧髁(12)。股骨间隙(15)设置在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之间,从股骨部件(10)的后部(13)向前部(14)延伸。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在股骨部件(10)的前部(13)连接而形成髌骨跟踪路径或者支承表面(16),支承表面位于间隙(17)的前端并且形成间隙的前部端部。股骨凸轮(18)将外侧髁(11)与内侧髁(12)的后部端部进行桥连,并且形成间隙(19)的后部端部,其中股骨凸轮(18)构造成具有环(20)的部分的形状。在胫骨部件(30)中在中心柱(33)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大致对称的关节支承表面(31、32),其中关节支承表面(31、32)是用于接收股骨部件(10)的外侧髁(11)和内侧髁(12),将柱(33)的形状设计成使得柱(33)可适合股骨间隙(1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