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体感测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5805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351270.7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一种微流体感测元件,用以承载并感测液体的光电特性,包括:基材、图案化导电层、疏水层、光电二极管层、透明电极层以及控制电路。图案化导电层位于基材上,具有相互隔离,且依序相邻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三电极。疏水层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以承载液体。光电二极管层位于第三电极上,并与第三电极接触。透明电极层,位于光电二极管层上,并与光电二极管层接触。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三电极耦接,并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至少二者之间提供至少一个电压差,以驱动液体在疏水层和透明电极层上运动。

    显示装置及偏光结构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689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210105736.X

    申请日:2019-06-27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模块、盖板以及偏光结构。液晶显示模块具有显示区以及连接该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液晶显示模块包括背框、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下偏光片、第二基板、液晶层以及滤光元件。偏光结构位于盖板以及第二基板之间。偏光结构包括多条栅线以及反射层。所述多条栅线覆盖显示区。反射层环绕栅线,且于垂直盖板的方向上覆盖显示面板的侧壁以及背框的侧壁。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偏光结构的造方法。

    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097631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210835847.6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影像产生单元以及第一波导玻璃。第一影像产生单元配置以发射第一光线。第一波导玻璃面对第一影像产生单元。第一波导玻璃包括第一微结构、两第二微结构以及第三微结构。第一微结构位于两第二微结构的两同侧端之间。第三微结构位于两第二微结构之间。第三微结构具有第一光栅与第二光栅。第一光栅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光栅的延伸方向。第二微结构配置以接收经由第一微结构传递的第一影像产生单元的第一光线并将第一光线传递至第三微结构。

    微流体感测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580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711351270.7

    申请日:2017-12-15

    Abstract: 一种微流体感测元件,用以承载并感测液体的光电特性,包括:基材、图案化导电层、疏水层、光电二极管层、透明电极层以及控制电路。图案化导电层位于基材上,具有相互隔离,且依序相邻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三电极。疏水层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以承载液体。光电二极管层位于第三电极上,并与第三电极接触。透明电极层,位于光电二极管层上,并与光电二极管层接触。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三电极耦接,并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至少二者之间提供至少一个电压差,以驱动液体在疏水层和透明电极层上运动。

    微流体传感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7564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0133318.5

    申请日:2018-02-09

    Abstract: 一种微流体传感元件,包括位于基材上的第一图案化导电层,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第三电极。疏水层位于第一图案化导电层上,用以承载流体。半导体沟道层具有沟道区与第三电极重叠,与第三电极隔离。第二图案化导电层具有源极和漏极,位于沟道区两侧,与半导体沟道层接触,与第三电极隔离。传感层与第三电极和半导体沟道层之一者接触,具有传感区与第三电极重叠,经由疏水层的开口暴露于外。控制电路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耦接,在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至少二者间提供电压差,以驱动流体在疏水层和传感层上运动。

    发光单元
    7.
    发明公开
    发光单元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6653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803784.0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光单元,包含基板、发光元件及微透镜。发光元件位于基板上。微透镜包围发光元件。微透镜包含彼此邻接的多个复眼结构。在一俯视角中,每一个复眼结构具有长度与宽度,且发光元件具有长度与宽度。每一个复眼结构在俯视角中的长度与宽度及发光元件在俯视角中的长度与宽度实质上满足:1≦(L1/W1)/(L2/W2)≦1.5,其中W1为发光元件在俯视角中的宽度,L1为发光元件在俯视角中的长度,W2为每一个复眼结构在俯视角中的宽度,L2为每一个复眼结构在俯视角中的长度。

    近眼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4637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98744.7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近眼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该近眼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发光元件、主动元件、光学层以及光波导结构。发光元件位于基板上,且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图案。主动元件位于发光元件的一侧。主动元件的沟道层与发光元件的第一型半导体图案属于相同膜层。光学层覆盖发光元件及主动元件。光波导结构位于光学层上,且包括入耦部及出耦部,其中入耦部于基板的正投影重叠发光元件于基板的正投影。

    显示面板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1523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0874025.7

    申请日:2019-0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以及周边区,周边区位于显示区外侧,其中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显示介质层。第二基板位于第一基板上,并包含第一偏光层、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反射层以及像素阵列。第一偏光层位于显示区及周边区,并包含金属线栅结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周边区。反射层位于周边区,其中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第一偏光层与反射层之间。像素阵列至少位于显示区。显示介质层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