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26088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278552.4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 Y02P10/236 , Y02W30/84
Abstract: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综合回收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经过防爆磁力破碎和雾化喷淋破碎,分离外壳与电池材料;在恒温焙烧炉中,高温负压、炭化焙烧去除隔膜及负极;采用离心粉碎机,将外壳与正极材料进行分级回收,分离外壳与含钴镍正极材料;利用正极材料本身特点采用常压H2SO4加亚硫酸钠浸出;浸出液加入碳酸盐调节pH值,加入氟化盐进行初步除去Ca和Mg;采用P204萃取除杂,除去Fe、Cu、Zn、Ca、Mg等杂质,并用P507选择性萃取进行钴镍分离,制备得到Fe、Cu、Zn、Ca、Mg杂质均≤2.0mg/L高纯硫酸镍和高纯硫酸钴溶液。高效、简便、生产成本低、适用性广、附加值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30398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78565.1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G51/04
Abstract: 高压实钴酸锂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将钴盐加水配制成钴溶液;将碳酸氢铵加入到反应釜中配制成碳酸氢铵溶液,钴溶液通过计量泵通入反应釜中进行沉淀,得晶种溶液,再加入去离子水,然后加入碳酸氢铵,配制得到混合溶液,钴溶液通过计量泵通入反应釜中进行沉淀;沉淀完成后将反应釜中的物料转至陈化槽,打至板框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用去离子水加压洗涤碳酸钴pH值小于8为止,干燥得到松比≥1.0g/cm3碳酸钴,煅烧后得到高压实钴酸锂前驱体,即为高振实类球形四氧化三钴。采用控制结晶技术,合成高致密、类球形、粒度分布窄四氧化三钴,可以控制前驱体的形貌、粒度分布、振实密度,达到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267727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10191242.X
申请日:2011-07-08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1391 , C01G45/12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振实球形锰酸锂前驱体制备方法,将锰盐溶液与碱性水溶液、沉淀剂在反应釜中,采用控制结晶法,稳定控制合成工艺参数,合成球形或类球形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化学式为MnCO3,加去离子水过滤,洗涤干燥制得锰酸锂正极材料前驱体,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度分布狭窄,D50为5~50µm,振实密度≥2.10g/cm3,Mn含量≥47.0%。本发明提高了锰酸锂正极材料加工性能、振实密度、克服材料容量和稳定性缺陷,通过控制前驱体形貌和粒径,达到控制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物化性能,提高材料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42395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278462.5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G53/00
Abstract: 一种低硫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正极材料。提供高效、简便,可通过控制沉淀阶段和后处理方法,降低三元前驱体中的硫含量,硫含量降低至2000ppm,满足锂离子电池对三元材料要求的一种低硫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1)将三元料液、氢氧化钠、氨水三种溶液同时通入反应釜中搅拌,进行化学结晶,得三元前驱体;2)将步骤1)所得的三元前驱体过滤脱除母液后转至涡轮搅拌碱洗槽中,水浴加热,搅拌后过滤;3)用板框过滤洗涤碱洗后产品,至洗涤水电导率≤20us/cm;4)洗涤合格物料经过回转窑快速干燥筛分后,得低硫三元前驱体,所得低硫三元前驱体的S杂质含量≤2000ppm。
-
公开(公告)号:CN103303982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278565.1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G51/04
Abstract: 高压实钴酸锂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将钴盐加水配制成钴溶液;将碳酸氢铵加入到反应釜中配制成碳酸氢铵溶液,钴溶液通过计量泵通入反应釜中进行沉淀,得晶种溶液,再加入去离子水,然后加入碳酸氢铵,配制得到混合溶液,钴溶液通过计量泵通入反应釜中进行沉淀;沉淀完成后将反应釜中的物料转至陈化槽,打至板框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用去离子水加压洗涤碳酸钴pH值小于8为止,干燥得到松比≥1.0g/cm3碳酸钴,煅烧后得到高压实钴酸锂前驱体,即为高振实类球形四氧化三钴。采用控制结晶技术,合成高致密、类球形、粒度分布窄四氧化三钴,可以控制前驱体的形貌、粒度分布、振实密度,达到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342395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78462.5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1G53/00
Abstract: 一种低硫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正极材料。提供高效、简便,可通过控制沉淀阶段和后处理方法,降低三元前驱体中的硫含量,硫含量降低至2000ppm,满足锂离子电池对三元材料要求的一种低硫三元前驱体的制备方法。1)将三元料液、氢氧化钠、氨水三种溶液同时通入反应釜中搅拌,进行化学结晶,得三元前驱体;2)将步骤1)所得的三元前驱体过滤脱除母液后转至涡轮搅拌碱洗槽中,水浴加热,搅拌后过滤;3)用板框过滤洗涤碱洗后产品,至洗涤水电导率≤20us/cm;4)洗涤合格物料经过回转窑快速干燥筛分后,得低硫三元前驱体,所得低硫三元前驱体的S杂质含量≤2000ppm。
-
公开(公告)号:CN102280619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91234.5
申请日:2011-07-08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1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振实球形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方法,将镍盐、钴盐、锰盐与碱性水溶液、络合剂放在反应釜中,采用控制结晶法,稳定控制合成工艺参数,合成球形或类球形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化学式为NixCoyMnz(OH)2,0.5≤X≤1,0≤Y≤0.5, 0≤Z≤0.5,X+Y+Z=1,加碱调pH进行表面处理,洗涤干燥制得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本发明提高了三元正极材料加工性能、振实密度、克服材料容量和稳定性缺陷,通过控制前驱体形貌和粒径,达到控制三元正极材料的物化性能,提高材料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608258A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810072200.2
申请日:2008-11-20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钴铜合金作原料工业提取钴、铜、铁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氧化浸出工序:将水、浓硫酸、浓硝酸、催化剂按体积比10∶0.5~6∶0.5~6∶0.1~10的比例制成混合酸溶液;然后加入钴铜合金块,使钴铜合金的钴铜铁浸出进入到溶液中;(2)固液分离工序:待反应至溶液酸度达到10~50g/L时,通过虹吸方式将上清液吸出,与未完全溶解的钴铜合金分离,未完全溶解的钴铜合金继续按工序(1)的方法进行浸出。此方法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有利于钴铜合金金属元素综合回收,适用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088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78552.4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 Y02P10/236 , Y02W30/84
Abstract: 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综合回收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经过防爆磁力破碎和雾化喷淋破碎,分离外壳与电池材料;在恒温焙烧炉中,高温负压、炭化焙烧去除隔膜及负极;采用离心粉碎机,将外壳与正极材料进行分级回收,分离外壳与含钴镍正极材料;利用正极材料本身特点采用常压H2SO4加亚硫酸钠浸出;浸出液加入碳酸盐调节pH值,加入氟化盐进行初步除去Ca和Mg;采用P204萃取除杂,除去Fe、Cu、Zn、Ca、Mg等杂质,并用P507选择性萃取进行钴镍分离,制备得到Fe、Cu、Zn、Ca、Mg杂质均≤2.0mg/L高纯硫酸镍和高纯硫酸钴溶液。高效、简便、生产成本低、适用性广、附加值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478044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10110833.2
申请日:2009-01-07
Applicant: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多元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化学式为LiNixCoyMnzO2,0.5≤x≤1,0≤y≤0.2,0≤z≤0.3,x+y+z=1,呈球形,粒度分布狭窄,一致性≤0.3、振实密度≥2.2g/cm3。先以镍、钴、锰的盐溶液为原料,控制结晶沉淀出形状、粒度分布狭窄一致性和振实密度符合要求的Ni-Mn-Co沉淀物,经洗涤、干燥得前驱体;再将前驱体和锂化合物加去离子水混合,干燥得混合物料;然后将干燥好的物料进行一次烧结,再经破碎分级得初级物料;最后将上一步获得的产物再进行二次烧结,完成后经过筛、分级获得成品。本发明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控制了材料的形貌和粒径,从而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