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2411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51790.2
申请日:2023-12-19
Abstract: 一种基于柱矢量光束抗水湍流的旋转多普勒信号测量方法,涉及旋转多普勒信号测量。测量装置包括激光器、半波片、准直扩束透镜系统、涡旋波片、反射镜、水湍流产生装置、分束立方、聚焦透镜、CCD相机、数字微镜装置、偏振片和光电探测器;半波片、准直扩束透镜系统、涡旋波片共轴且顺次放置在激光器所发出光束的出射光路上;CCD相机位于聚焦透镜后方,分束立方、偏振片、聚焦透镜、光电探测器共轴放置。装置简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基于柱矢量光束偏振度和空间自由度的耦合,进行偏振编码双通道的信号测量,精度高,实用性强,可有效减弱因光束传输中湍流扰动引起的背景噪声,精准识别旋转多普勒信号。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58422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06597.X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4B10/50 , H04B10/516 , H04B10/532 , H04B10/11 , H04B10/60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一种基于光斑识别的非正交偏振编码方法,涉及光通信领域。将生成的矢量光束作为系统的激光光源输入,在激光光源的光路上依次设置四分之一波片、可旋转的线性偏振片作为编码器件,使输入的激光先经过一角度为+45°的四分之一波片使其具有更多的线偏振成分;再经过一个可旋转的线性偏振片,通过计算机控制电机旋转偏振片对信息进行编码;编码后的信息经过一透镜成像,在其傅里叶面上用CCD相机采集以分析其远场信息,对采集到的信息使用已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实现非正交信息的编解码。利用密集的非正交偏振信息提高编码方法的信息量的通讯场景,对于将偏振编码技术扩展到非正交的维度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780681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567639.3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矢量非线性光学空间滤波器,涉及非线性光学中光场边缘增强技术。设有激光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半波片和第一非偏振分束器后分为两束光,一束光入射到物体或者样本上产生物光波,另一束光经过Q板产生结构光场;利用4f系统和单个透镜将物光波的频谱面和Q板的像面入射到一组正交放置的二类相位匹配的非线性晶体上;两束光束在晶体上的夹角满足晶体发生倍频效应所需的相位匹配条件;倍频光束经过透镜将物光波的频谱进行傅里叶变换成像到CCD相机上;CCD相机前设有带通滤波器用于滤除红外光,保留倍频的可见光。实现对不可见光照射样本或物体后,在可见光波段样本或物体轮廓的选择性边缘增强,且具有高对比度和弱信号放大提取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8422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206597.X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4B10/50 , H04B10/516 , H04B10/532 , H04B10/11 , H04B10/60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一种基于光斑识别的非正交偏振编码方法,涉及光通信领域。将生成的矢量光束作为系统的激光光源输入,在激光光源的光路上依次设置四分之一波片、可旋转的线性偏振片作为编码器件,使输入的激光先经过一角度为+45°的四分之一波片使其具有更多的线偏振成分;再经过一个可旋转的线性偏振片,通过计算机控制电机旋转偏振片对信息进行编码;编码后的信息经过一透镜成像,在其傅里叶面上用CCD相机采集以分析其远场信息,对采集到的信息使用已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实现非正交信息的编解码。利用密集的非正交偏振信息提高编码方法的信息量的通讯场景,对于将偏振编码技术扩展到非正交的维度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58928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82740.6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非线性光学及角透镜的红外轨道角动量模式识别方法,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将角透镜成像到磷酸钛氧钾(KTP)晶体,携带待识别轨道角动量的红外涡旋光射入该KTP晶体;在二次谐波产生的同时,角透镜将不同轨道角动量模式聚焦到不同角位置,即用非线性光学和角透镜实现将携带不同轨道角动量的红外涡旋转化为聚焦在不同方位坐标上的可见光。实验证明,该红外轨道角动量模式识别方法的可行性,技术新颖,装置简洁、结构紧凑。通过非线性频率上转换将待探测红外光转化为可见光后用CCD探测,避免红外光探测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有望用于特殊分子光谱学、生物成像和红外监测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780681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567639.3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矢量非线性光学空间滤波器,涉及非线性光学中光场边缘增强技术。设有激光器,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半波片和第一非偏振分束器后分为两束光,一束光入射到物体或者样本上产生物光波,另一束光经过Q板产生结构光场;利用4f系统和单个透镜将物光波的频谱面和Q板的像面入射到一组正交放置的二类相位匹配的非线性晶体上;两束光束在晶体上的夹角满足晶体发生倍频效应所需的相位匹配条件;倍频光束经过透镜将物光波的频谱进行傅里叶变换成像到CCD相机上;CCD相机前设有带通滤波器用于滤除红外光,保留倍频的可见光。实现对不可见光照射样本或物体后,在可见光波段样本或物体轮廓的选择性边缘增强,且具有高对比度和弱信号放大提取的特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