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94322C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610135432.9
申请日:2006-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0G49/24
Abstract: 一种氧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工方法,涉及一种催化剂,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炼油工艺中有关氧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提供一种在采用现有的加氢裂化催化剂条件下,无需进行催化剂的预硫化的氧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将氧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装入反应器;通氮气置换反应器中及反应器管线中的空气,反应系统提升压力至加氢裂化反应所需压力;气流稳定后切换氢气,氢气流量稳定后再提升催化剂床层的温度至所需催化剂还原温度,恒温,将床层温度调整至加氢裂化反应所需温度,将氢气调至加氢裂化反应所需流量;切入反应烃原料。无需再外加硫化剂对氧化态的催化剂进行预硫化,避免由预硫化带来的问题,且部分还原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裂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450612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10141757.8
申请日:2006-09-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7/19 , B01J27/188 , B01J23/74 , B01J32/00 , C10G47/12
Abstract: 含杂多酸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长链烷烃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大孔径高活性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为杂多酸、加氢组分和载体,载体为多孔性耐热无机材料,杂多酸为H3PW12O40·nH2O,H3PMo12O40·nH2O,H4SiW12O40·nH2O或H4SiMo12O40·nH2O,加氢组分为过渡金属元素,按质量百分比杂多酸20%~70%,加氢组分1%~20%,余量为载体。制备时按配比选择无机耐热材料颗粒载体作为催化剂载体,配制加氢组分的金属盐水溶液,浸渍载体;将液-固分离后的固体物烘干,焙烧;配制杂多酸水溶液,浸渍制得的固体物,静置,烘干,焙烧。
-
公开(公告)号:CN100435950C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申请号:CN200610141934.2
申请日:2006-09-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7/19 , B01J27/185 , C10G45/08
Abstract: 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开工方法,涉及含硫有机物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开工方法。在配制的Mo-Ni-P-O水溶液中加入有机添加剂,制得无机-有机混合溶液,以混合溶液浸泡γ-Al2O3载体颗粒;干燥后即成最终催化剂。催化剂的开工方法为:导入氢气后直接升温至180℃时,再导入含硫反应原料,随后系统升温进行催化反应。制备的催化剂无需进行预硫化,在开工升温过程中反应物-氢气和含硫有机物可使催化剂自动还原硫化。省去催化剂焙烧步骤,既可节省热能和设备,又可缩短制备周期。且催化剂制备过程无污染环境的排放物。而开工程序则省去催化剂预硫化,既可缩短开工周期,又可避免贮存和使用易燃有毒的有机硫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359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009272.8
申请日:2007-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7/188 , C10G47/12
Abstract: 含杂多酸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长链烷烃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大孔径、高活性的含杂多酸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杂多酸、加氢组分和载体,载体为多孔性耐热无机材料,加氢组分为双金属混合物,以催化剂重量为基准,催化剂各组分的含量中杂多酸为20%~70%,加氢组分镍与钴总含量以单质计为5%~20%,其中钴与镍的含量比为1/10~3/5,余量为载体。选择催化剂载体;配制加氢组分的金属盐水溶液;用金属盐水溶液浸渍载体,将液-固分离后的固体物烘干,焙烧;配制杂多酸水溶液;用杂多酸水溶液浸渍含镍和钴的固体物,静置,烘干,焙烧。
-
公开(公告)号:CN101003749A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610135432.9
申请日:2006-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0G49/24
Abstract: 一种氧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工方法,涉及一种催化剂,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炼油工艺中有关氧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提供一种在采用现有的加氢裂化催化剂条件下,无需进行催化剂的预硫化的氧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工方法。将氧化态加氢裂化催化剂装入反应器;通氮气置换反应器中及反应器管线中的空气,反应系统提升压力至加氢裂化反应所需压力;气流稳定后切换氢气,氢气流量稳定后再提升催化剂床层的温度至所需催化剂还原温度,恒温,将床层温度调整至加氢裂化反应所需温度,将氢气调至加氢裂化反应所需流量;切入反应烃原料。无需再外加硫化剂对氧化态的催化剂进行预硫化,避免由预硫化带来的问题,且部分还原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裂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584458C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710009272.8
申请日:2007-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7/188 , C10G47/12
Abstract: 含杂多酸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长链烷烃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大孔径、高活性的含杂多酸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杂多酸、加氢组分和载体,载体为多孔性耐热无机材料,加氢组分为双金属混合物,以催化剂重量为基准,催化剂各组分的含量中杂多酸为20%~70%,加氢组分镍与钴总含量以单质计为5%~20%,其中钴与镍的含量比为1/10~3/5,余量为载体。选择催化剂载体;配制加氢组分的金属盐水溶液;用金属盐水溶液浸渍载体,将液-固分离后的固体物烘干,焙烧;配制杂多酸水溶液;用杂多酸水溶液浸渍含镍和钴的固体物,静置,烘干,焙烧。
-
公开(公告)号:CN101850253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174296.0
申请日:2010-05-11
Applicant: 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IPC: B01J23/80 , B01J23/72 , C07C31/04 , C07C29/1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气反应合成甲醇的铜基催化剂的成型扩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成型扩孔剂为碱式碳酸铜锌和氢氧化铝的混合物,所述铜基催化剂包含铜、锌、铝的氧化物。所述成型扩孔剂能够提高铜基催化剂的孔径、活性和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50253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74296.0
申请日:2010-05-11
Applicant: 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IPC: B01J23/80 , B01J23/72 , C07C31/04 , C07C29/1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合成气反应合成甲醇的铜基催化剂的成型扩孔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成型扩孔剂为碱式碳酸铜锌和氢氧化铝的混合物,所述铜基催化剂包含铜、锌、铝的氧化物。所述成型扩孔剂能够提高铜基催化剂的孔径、活性和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927462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41934.2
申请日:2006-09-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7/19 , B01J27/185 , C10G45/08
Abstract: 一种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开工方法,涉及含硫有机物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开工方法。在配制的Mo-Ni-P-O水溶液中加入有机添加剂,制得无机-有机混合溶液,以混合溶液浸泡γ-Al2O3载体颗粒;干燥后即成最终催化剂。催化剂的开工方法为:导入氢气后直接升温至 180℃时,再导入含硫反应原料,随后系统升温进行催化反应。制备的催化剂无需进行预硫化,在开工升温过程中反应物-氢气和含硫有机物可使催化剂自动还原硫化。省去催化剂焙烧步骤,既可节省热能和设备,又可缩短制备周期。且催化剂制备过程无污染环境的排放物。而开工程序则省去催化剂预硫化,既可缩短开工周期,又可避免贮存和使用易燃有毒的有机硫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927461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41757.8
申请日:2006-09-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27/19 , B01J27/188 , B01J23/74 , B01J32/00 , C10G47/12
Abstract: 含杂多酸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长链烷烃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大孔径高活性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为杂多酸、加氢组分和载体,载体为多孔性耐热无机材料,杂多酸为H3PW12O40·nH2O,H3PMo12O40·nH2O,H4SiW12O40·nH2O或H4SiMo12O40·nH2O,加氢组分为过渡金属元素,按质量百分比杂多酸20%~70%,加氢组分1%~20%,余量为载体。制备时按配比选择无机耐热材料颗粒载体作为催化剂载体,配制加氢组分的金属盐水溶液,浸渍载体;将液-固分离后的固体物烘干,焙烧;配制杂多酸水溶液,浸渍制得的固体物,静置,烘干,焙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