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053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083456.4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61K47/69 , A61K31/12 , A61K31/155 , A61K47/55 , A61P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ROS响应性零载体纳米制剂,该制剂包括:主体化合物和客体化合物,所述主体化合物与所述客体化合物通过超分子自组装结合;所述主体化合物为姜黄素二聚体,所述客体化合物为二甲双胍。该该ROS响应性零载体纳米制剂具有良好分散性、规整形貌均一、载药率高、脑部靶向效果佳、神经保护效果显著的零载体纳米制剂,特别适用于脑部疾病的高效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0934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324334.3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61K31/519 , A61K47/55 , A61K9/107 , A61K9/19 , A61K47/10 , A61K47/26 , A61P35/00 , A61K31/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双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由5-氟尿嘧啶和甲氨蝶呤通过氢键作用而形成的纳米胶束。本发明的粒径分布为在100-200nm之间,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和靶向特性,细胞毒性试验证明其对比于甲氨蝶呤和5-氟尿嘧啶的单纯双药使用,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具有靶向性强、低毒性、协同作用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862546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0970581.4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氨蝶呤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结构式为:其中,R为功能金属离子。本发明通过在MTX的结构中引入可MRI成像的GdIII和FeIII得到MTX-GdIII和MTX-FeIII配位聚合物,此类聚合物在主动靶向(MTX与叶酸受体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介导下可被高效递送至叶酸受体过表达的肿瘤细胞,进而降低给药剂量,实现对肿瘤病灶的精准高效诊疗;通过在MTX的结构中引入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ZnII得到MTX-ZnII配位聚合物,此类聚合物有望高效治疗肿瘤及免疫疾病。
-
公开(公告)号:CN110862546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0970581.4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氨蝶呤金属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结构式为:其中,R为功能金属离子。本发明通过在MTX的结构中引入可MRI成像的GdIII和FeIII得到MTX‑GdIII和MTX‑FeIII配位聚合物,此类聚合物在主动靶向(MTX与叶酸受体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介导下可被高效递送至叶酸受体过表达的肿瘤细胞,进而降低给药剂量,实现对肿瘤病灶的精准高效诊疗;通过在MTX的结构中引入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ZnII得到MTX‑ZnII配位聚合物,此类聚合物有望高效治疗肿瘤及免疫疾病。
-
公开(公告)号:CN11208969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895734.6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质酸化青蒿琥酯、其纳米胶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有效成分透明质酸化青蒿琥酯由青蒿琥酯与透明质酸构成,其中青蒿琥酯为主要有效成分,透明质酸作为载体兼靶向分子并通过化学键与青蒿琥酯连接形成透明质酸化青蒿琥酯,然后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并冻干而成。本发明的透明质酸化青蒿琥酯纳米胶束的粒径为100~200nm,其冻干后制剂稳定性好,通过注射进入体内后具有较好的酸度响应性释放特性,细胞毒性试验证明其对比于青蒿琥酯纯药,具有更强的肿瘤细胞毒性作用,该纳米胶束制剂具有靶向性强、长循环、低毒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00698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789685.8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61K9/107 , A61K47/22 , A61K31/355 , A61P35/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生素E琥珀酸酯聚乙二醇纳米胶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薄膜水化法并结合自组装技术将维生素E琥珀酸酯聚乙二醇(TPGS)制备成工艺极简单的纳米胶束,其粒径约为100nm,所述TPGS纳米胶束对人宫颈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同时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较小,通过静脉注射途径亦可延长在体循环时间,对宫颈癌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