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和抛光技术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7726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86628.9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和抛光技术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制备方法,其于透明衬底表面形成具有凹槽阵列的遮蔽层,通过微流控技术构建不同的微通道,将不同颜色的可固化量子点溶液通入不同微通道中,使量子点溶液充满微通道和对应的凹槽,量子点溶液固化形成量子点层,再通过抛光技术去除凹槽之外的量子点层,得到位于凹槽阵列内的量子点阵列。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在Micro‑LED全彩化显示器件的应用。本发明可以一次性制备足够厚度的多色量子点色转换层,且量子点的厚度可以通过抛光除去的量子点膜厚度来进行精确调控,无需多次沉积量子点,极大地简化了工艺流程。

    一种基于立体微腔阵列的量子点Micro-LED色转换层的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1317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99605.2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立体微腔阵列的量子点Micro‑LED色转换层的制作方法,在透明衬底上形成凹槽阵列,并在其上键合微流控盖板时,使得微流控通道和凹槽阵列错开一定比例对准键合实现了立体微腔阵列的构筑,通过微流体行为调控实现可控的量子点微液滴阵列,进一步制造不同量子点的独立阵列化沉积形成量子点色转换层,最终制备Micro‑LED全彩显示器件。本发明利用微通道内的立体微腔来捕获量子点溶液,使其在用非互溶流体吹出时较开口的微结构能够更稳定地保留更大体积的微液滴,待量子点溶剂挥发即可在立体微腔阵列结构内形成的量子点色转换层的阵列图案。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量子点的沉积,具有低成本、高通量、普适性的特点。

    一种厚度可控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64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32573.3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度可控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及Micro‑LED全彩化显示器件与制备方法,通过微流控芯片与带有阵列形貌结构的基底相结合,在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内引入量子点溶液并沉积在微结构中后,去除沉积在阵列结构外部的多余量子点从而实现RGB量子点色转换层的制备,进而与Micro‑LED芯片键合后实现Micro‑LED全彩化显示器件的制备。本发明解决了当前微流控工艺制备量子点色转换层中易出现的气体油相等吹出量子点不可控现象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改善了目前关于微流控制备量子点色转换层方法中相同浓度下沉积厚度有限的问题,在相同条件下有效增加了量子点沉积厚度,可以提高对光源的吸收,增加了色纯度,增强了转化效率,提升了Micro‑LED全彩显示器件的性能。

    感应式LED排插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589539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567727.3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应式LED排插,包括上塑料板及下塑料板;所述上塑料板上设置有插座孔、指示灯孔、感应器孔及开关孔分别用于镶嵌有插座、指示灯、感应器及开关;所述下塑料板上相对应地设置有插座位、指示灯位、感应器位及开关位;所述插座、指示灯、感应器以及开关镶嵌于插座孔、指示灯孔、感应器孔及开关孔内并分别到达所述下塑料板上的插座位、指示灯位、感应器位及开关位;所述上塑料板与下塑料板之间还设置有控制器和电线;所述控制器通过电线分别连接所述插座、指示灯、感应器及开关;每个所述的插座的插孔均对应地设置有指示灯。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更具体地显示插孔的位置,使得避免夜间使用排插时发生危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