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0292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497477.X
申请日:2018-1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K51/04 , A61P35/00 , A61K1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内照射及光动力双重治疗和双模态显像作用的长余辉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步骤制成:一,ZGO-ZnPc(COOH)4的制备:1,Ⅰ,配制NaOH溶液;Ⅱ,ZGO粉末与NaOH溶液反应;Ⅲ,离心,沉淀物烘箱干燥,收集ZGO-OH粉末待用;Ⅵ,复溶得复溶液;2,Ⅰ,活化ZnPc(COOH)4活化液;3,Ⅰ,将复溶液加入ZnPc(COOH)4活化液;Ⅱ,加入甲氧基PEG5000及羟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安酯,避光搅拌;4,离心,随后加入DMF复溶再离心,重复后干燥,收集ZGO-ZnPc(COOH)4粉末于LEP管,避光待用;二,1,制idogen涂覆管;2,制取的ZGO-ZnPc(COOH)4粉末和相应mGi/uGi的131I,一起加入idogen涂覆管内,振荡反应,此时得131I-ZGO-ZnPc(COOH)4。具有内照射及光动力双重治疗,兼具SPECT、IVIS双模态显像作用,和化学稳定性及生物分布性好,比活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609363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26535.0
申请日:2015-01-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81C1/00
Abstract: 一种大面积强疏水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涉及强疏水柔性薄膜。采用微加工方法在硅片上制备出微通道阵列;将带有微沟道阵列的硅片装配到模具底板中;在硅片表面喷上脱模剂和PVDF乳液,然后倒入PDMS胶液,抽真空并预固化;在设定温度的氧气环境中进行化学接枝处理;化学接枝处理完毕,从模具中抽取得到所述大面积强疏水柔性薄膜。通过微成型,把硅片上微沟道阵列转移到PVDF低表面能的聚合物上,获得普遍接触角为145°的强疏水薄膜,通过化学接枝处理,PVDF和PDMS复合层结合牢固,薄膜具有较佳机械强度。获得的薄膜可形成任意弯曲的柔性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09602922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1497477.X
申请日:2018-1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A61K51/04 , A61P35/00 , A61K1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内照射及光动力双重治疗和双模态显像作用的长余辉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步骤制成:一,ZnGa2O4:Cr‑ZnPc(COOH)4的制备:1,Ⅰ,配制NaOH溶液;Ⅱ,ZnGa2O4:Cr粉末与NaOH溶液反应;Ⅲ,离心,沉淀物烘箱干燥,收集ZnGa2O4:Cr‑OH粉末待用;Ⅵ,复溶得复溶液;2,Ⅰ,活化ZnPc(COOH)4活化液;3,Ⅰ,将复溶液加入ZnPc(COOH)4活化液;Ⅱ,加入甲氧基PEG5000及羟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安酯,避光搅拌;4,离心,随后加入DMF复溶再离心,重复后干燥,收集ZnGa2O4:Cr‑ZnPc(COOH)4粉末于LEP管,避光待用;二,1,制iodogen涂覆管;2,制取的ZnGa2O4:Cr‑ZnPc(COOH)4粉末和相应mGi/uGi的131I,一起加入iodogen涂覆管内,振荡反应,此时得131I‑ZnGa2O4:Cr‑ZnPc(COOH)4。具有内照射及光动力双重治疗,兼具SPECT、IVIS双模态显像作用,和化学稳定性及生物分布性好,比活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57716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26708.9
申请日:2015-01-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 H01M8/02 , B81C1/00349 , H01M4/8875
Abstract: 基于MEMS技术的微小型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涉及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采用微加工技术在硅片上制作出蛇形凸起微流道和正方形凸台阵列;将加工后的硅片装配在模具中,注入PDMS胶液,将铜箔嵌入未固化的PDMS材料中,固化后铜箔与PDMS材料一体化,得到PDMS材料的电池阴极流场板,然后将Cr溅射到流场区域和铜箔上,再将Au溅射覆盖Cr,得到带电极电池阴极流场板;采用相同制备方法得到带电极阳极流场板;将喷涂上阳极催化剂和阴极催化剂的PEM与碳纸热压制成膜电极;将切割好的金属板在浓硫酸中钝化并溅射PTFE进行防腐蚀处理,得到金属阳极压板;采用相同制备方法得到金属阴极压板;封装后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0850506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423905.8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催化还原氧气产生双氧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单层厚度的电催化薄膜,制作单层厚度的电催化薄膜,该电催化薄膜由第一有机桥连配体和与该第一有机桥连配体相连的金属簇构成的金属有机单层,或由含有羟基的第二有机桥连配体和与该第二有机桥连配体相连的第一金属离子构成的金属有机单层;(2)用上述电催化薄膜催化氧气还原为双氧水。本发明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超薄的二维金属有机单层材料的电催化薄膜,具有比表面积大、扩散速率快等特点,进而利于电催化的氧气还原过程,可高效、高选择性地产生双氧水,在氧还原过程中最高可产生80%选择性的双氧水。
-
公开(公告)号:CN10254232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58339.2
申请日:2011-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K19/077 , G06K17/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源识别标签的物品洗涤监测方法,涉及一种物品洗涤监督方法。将无源电子标签写入编号信息,并放置在洗涤物品中,再放入洗涤设备,洗涤设备带动洗涤物品运动,由无源电子标签记录相关参数;将洗涤好的洗涤物品取出后,由读写器通过无源电子标签记录的信息判断洗涤是否达到标准。通过振动能量收集器收集的能量用来给电子标签供电,节省了能量,减少了安装电子标签供电器的麻烦;通过RFID系统的识别相对用肉眼分辨,更为客观、可信,提高了工作效率;消费者可通过读写器进行现场验证,有效提高了对洗涤公司的监督力度,并保障了消费者的卫生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4577160B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510026708.9
申请日:2015-01-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8/026 , H01M4/88 , H01M8/1011 , B81C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基于MEMS技术的微小型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涉及直接甲酸燃料电池。采用微加工技术在硅片上制作出蛇形凸起微流道和正方形凸台阵列;将加工后的硅片装配在模具中,注入PDMS胶液,将铜箔嵌入未固化的PDMS材料中,固化后铜箔与PDMS材料一体化,得到PDMS材料的电池阴极流场板,然后将Cr溅射到流场区域和铜箔上,再将Au溅射覆盖Cr,得到带电极电池阴极流场板;采用相同制备方法得到带电极阳极流场板;将喷涂上阳极催化剂和阴极催化剂的PEM与碳纸热压制成膜电极;将切割好的金属板在浓硫酸中钝化并溅射PTFE进行防腐蚀处理,得到金属阳极压板;采用相同制备方法得到金属阴极压板;封装后即得。
-
公开(公告)号:CN104609363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026535.0
申请日:2015-01-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81C1/00
Abstract: 一种大面积强疏水柔性薄膜的制备方法,涉及强疏水柔性薄膜。采用微加工方法在硅片上制备出微通道阵列;将带有微沟道阵列的硅片装配到模具底板中;在硅片表面喷上脱模剂和PVDF乳液,然后倒入PDMS胶液,抽真空并预固化;在设定温度的氧气环境中进行化学接枝处理;化学接枝处理完毕,从模具中抽取得到所述大面积强疏水柔性薄膜。通过微成型,把硅片上微沟道阵列转移到PVDF低表面能的聚合物上,获得普遍接触角为145°的强疏水薄膜,通过化学接枝处理,PVDF和PDMS复合层结合牢固,薄膜具有较佳机械强度。获得的薄膜可形成任意弯曲的柔性薄膜。
-
公开(公告)号:CN108505062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10423905.8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催化还原氧气产生双氧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单层厚度的电催化薄膜,制作单层厚度的电催化薄膜,该电催化薄膜由第一有机桥连配体和与该第一有机桥连配体相连的金属簇构成的金属有机单层,或由含有羟基的第二有机桥连配体和与该第二有机桥连配体相连的第一金属离子构成的金属有机单层;(2)用上述电催化薄膜催化氧气还原为双氧水。本发明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超薄的二维金属有机单层材料的电催化薄膜,具有比表面积大、扩散速率快等特点,进而利于电催化的氧气还原过程,可高效、高选择性地产生双氧水,在氧还原过程中最高可产生80%选择性的双氧水。
-
公开(公告)号:CN214912049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0132348.1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氧气管套,包括氧气管本体,所述氧气管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框架,所述氧气管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框架并延伸至两个框架相互远离的一侧,每个所述框架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弧型加固板,每个所述弧型加固板的内壁均与氧气管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该氧气管套,通过设置有正反螺纹杆,使医护人员转动转把带动正反螺纹杆转动,紧接着使螺纹筒利用正反螺纹杆的旋转,带动固定块移动,并且通过销轴、连接杆、销钉和连接块的配合推动紧固板移动,同时使紧固板推动防滑垫对氧气管本体进行加紧,从而能够对氧气管本体固定,防止患者吸氧使用时氧气管本体出现脱落的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