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0933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61442.3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连续分子注入的方法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本发明通过MISD这一工艺,实现了更高效率的分子掺杂,进而大大提高了薄膜的电导率和空穴迁移率,也优化了薄膜的表面电势,薄膜的HOMO能级也实现了降低。这些提升大大减少了器件的非辐射复合,降低了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最终大幅提升了器件效率(>22.3%)。由于没有LiTFSI、tBP等掺杂剂的影响,MISD的器件也展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在环境中存放5200h后仍可以保持90%以上的初始效率。由此体现本发明可以同时提升电池效率及稳定性,为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9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61552.X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F9/6561 , H10K85/60 , H10K85/50 , H10K30/10
Abstract: 一种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设计开发出具有三个磷酸咔唑结构的有机功能分子,通过与空穴传输材料溶液相共混,实现了有机分子在薄膜中的动态自组装,制备的复合空穴传输层对钙钛矿上界面与空穴传输层下界面同时进行了钝化,不仅改善了钙钛矿层的上表面微观形貌,有机自组装小分子在空穴传输层上界面与金属电极材料也产生了化学键合作用,减缓了电极向器件内部扩散。此外,有机自组装小分子促进了空穴传输材料的化学掺杂,提高了薄膜的导电率。有机自组装分子的多功能界面修饰不仅增强了空穴传输,抑制了非辐射复合,也大幅提升了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992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06692.4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G17/00 , H01L31/032 , H01L31/072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Cu2GeS3单粒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单粒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先采用熔盐法合成Cu2GeS3单粒粉体,后通过对其进行化学侵蚀和退火处理,使得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多个组分溶解,形成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实现了吸收层材料的组分优化,也优化了吸收层和缓冲层材料之间的带隙匹配,这些提升大大减少了器件的内部复合,降低了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最终取得的了基于Cu2GeS3单粒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最优效率3.04%。
-
公开(公告)号:CN1161992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0206692.4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G17/00 , H01L31/032 , H01L31/072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Cu2GeS3单粒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单粒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先采用熔盐法合成Cu2GeS3单粒粉体,后通过对其进行化学侵蚀和退火处理,使得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多个组分溶解,形成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实现了吸收层材料的组分优化,也优化了吸收层和缓冲层材料之间的带隙匹配,这些提升大大减少了器件的内部复合,降低了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最终取得的了基于Cu2GeS3单粒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最优效率3.04%。
-
公开(公告)号:CN11633299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0161552.X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F9/6561 , H10K85/60 , H10K85/50 , H10K30/10
Abstract: 一种空穴传输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设计开发出具有三个磷酸咔唑结构的有机功能分子,通过与空穴传输材料溶液相共混,实现了有机分子在薄膜中的动态自组装,制备的复合空穴传输层对钙钛矿上界面与空穴传输层下界面同时进行了钝化,不仅改善了钙钛矿层的上表面微观形貌,有机自组装小分子在空穴传输层上界面与金属电极材料也产生了化学键合作用,减缓了电极向器件内部扩散。此外,有机自组装小分子促进了空穴传输材料的化学掺杂,提高了薄膜的导电率。有机自组装分子的多功能界面修饰不仅增强了空穴传输,抑制了非辐射复合,也大幅提升了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