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9977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730039.4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聚烯烃材料加入溶剂中浸泡超声处理,对处理后的聚烯烃材料洗涤后干燥得到预处理的聚烯烃材料;步骤2:将步骤1所述预处理的聚烯烃材料加入辐照接枝溶液中,采用辐照剂量为5‑50kGy的中子束射线进行辐照接枝处理得到接枝聚烯烃材料;步骤3:将步骤2所述的接枝聚烯烃材料洗涤;步骤4:将步骤3经过洗涤的接枝聚烯烃材料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得到硬碳材料。利用废旧聚烯烃材料制备硬碳材料,实现废旧聚烯烃材料的回收利用,并且提高了利用废旧聚烯烃材料制备硬碳的碳产率,方法简便,造价低廉。
-
-
公开(公告)号:CN11295212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0231483.6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6/36 , H01M50/474 , H01M50/48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激活电池结构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激活电池结构,解决了热电池热激活温度过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电池正极和电解质、负极和电解质或电解质中间增加一层物理阻隔层,使电池处于无法放电的未激活状态,升高温度阻隔层熔化,电池内部离子通路导通,电池被激活可实现正常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17712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80568.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4/136 , H01M10/05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硼酸/碳共包覆的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钠源、过渡金属源、阴离子源和固体碳源混合均匀,干燥后得到前驱体粉末;(2)将前驱体粉末与硼酸混合均匀,在非氧化气氛中烧结,得到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上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此外,本申请在聚阴离子材料表面构筑一层致密的硼酸/碳共包覆层,硼酸作为一种低熔点的烧结助剂具有良好的助融性,能够使共包覆层更加均匀地分布于基体材料表面,从而显著改善材料的导电性,并有效的防止正极材料基体和电解液的界面反应,进而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67365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042078.0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50/417 , H01M10/0525 , H01M50/403 , H01M50/4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浸润性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改性隔膜通过辐照接枝将具有亲液性官能团的亲液性单体接枝到隔膜基材的表面和/或孔洞中而制得。本发明采用辐照原位接枝技术,利用辐射源所产生的射线的高比能量,在尽可能保证多孔隔膜原有基本特性与形貌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接枝将具有亲液性官能团的单体均匀地接枝到多孔隔膜的表面及孔洞内部,一方面改善隔膜与电解液之间的亲和性,从而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利用辐照接枝技术改性隔膜,为大规模改性隔膜提供了商业化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23829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010536078.0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25 , H01M10/44 , H01M10/0566 , H01M10/0568 , H01M10/0569 , H01M50/411 , H01M50/434 , H01M50/417 , H01M50/449 , H01M4/38 ,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锂离子电池体系及其充放电方法。该耐高温的锂离子电池体系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各元件均采用耐120℃及以上高温的材料,所述电解液的组分中包括LiDFOB/PC和LiBOB/PC中的至少一种,且电解液满足其分解温度高于130℃。该锂离子电池体系的充放电方法为将其置于60~120℃的温度下,以1~20C倍率进行充电,再以0.01~10C倍率进行放电,实现高倍率充电,一般倍率放电,贴近实际应用的使用场景。通过提高电解液离子电导率及锂离子脱嵌反应速度,实现锂离子电池以更高的倍率充放电,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快充问题,同时保证了锂离子电池的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24466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010061672.9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50/449 , H01M50/414 , H01M50/417 , H01M50/434 , H01M50/40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敏高分子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压敏高分子复合隔膜的基材的表面通过涂覆、喷淋或电纺压敏高分子材料的溶液形成压敏高分子层;该压敏高分子层的厚度为0.5nm~1μm;该压敏高分子材料包括弹性体型压敏高分子和树脂型压敏高分子;该弹性体型压敏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该树脂型压敏高分子材料包括聚氨酯、聚卤代烯烃及其衍生物、有机硅树脂、氟树脂、聚丙烯酸酯。本发明解决了电池的隔膜与正负极贴合性差,存在残留气体影响电池循环的问题,进而改善电池循环性能,提高电池循环寿命。本发明的压敏高分子适用于现有隔膜的复合,非常适合需要高安全特性,高储能性能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29248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461516.2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8L39/04 , C08L71/00 , C08F126/06 , C08F2/48 , H01M10/056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穿网络结构层和原位制备的方法及其应用。该层可以作为无机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负极之间的界面缓冲层,或聚合物电解质。通过紫外光照聚合得到聚离子液体(PIL)聚合物分子链网络,随后将环氧烷类单体与该网络混合,使其均匀分散在该网络中,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生成具有高分子量的聚醚分子链网络,原位得到互穿网络结构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其作为界面层可以有效避免无机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接触而发生副反应,改善了全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原位形成电解质也可以显著提升了电解质与电极的相容性,降低其界面阻抗,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8107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86229.8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9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电解液及其应用,该低温电解液包括锂盐、溶剂和添加剂,所述溶剂采用混合溶剂。所述混合溶剂按体积分数由40~90%的环状醚类溶剂和10~35%的碳酸酯类溶剂组成,所述锂盐的浓度为0.5~5.0mol/L,所述添加剂占电解液的1~3wt%。本发明与传统电解液相比,具有良好的低温导电性和低温性能,可在‑70℃的极端低温下稳定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01340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1318857.7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40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锂金属负极、制备方法及其电池。该改性锂金属负极包括导电基底及其表面包覆的一层锂锌合金层;所述导电基底包括锂金属或集流体,所述锂锌合金层由锂金属与含有锌盐的溶液原位反应生成,锂锌合金层的厚度为1nm~100μm。本发明通过表面原位构筑一层锂锌合金层,实现了锂金属负极界面电荷快速迁移,改善了界面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有效避免锂金属与电解液之间接触,减少锂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在较高容量和电流密度的充放电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