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44489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152705.5
申请日:2007-09-14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 F04B17/00 , H01M8/0668
Abstract: 在支承框(6)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61),将电渗部件(3)配置并支承在该开口(61)中。在开口(61)的周围,在支承框(6)上形成有衰减室(空间)(62)。通过贯通有衰减室(62),形成将衰减室(62)与开口(61)分隔的弹性片(63),设在弹性片(63)的周向中央部的突起(64)朝向开口(61)的中心突出。在开口(61)的内侧嵌入电渗部件(3),电渗部件(3)的边缘抵接在突起(64)上,电渗部件(3)由突起(64)及弹性片(63)支承。在电渗部件(3)的边缘与开口(61)的壁部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缓冲部件(65)。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支承部件(壳体)上作用有冲击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作用在电渗部件上的冲击负荷,所以即使发生了冲击,也能够抑制电渗部件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01144489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710152705.5
申请日:2007-09-14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 F04B17/00 , H01M8/0668
Abstract: 在支承框(6)的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61),将电渗部件(3)配置并支承在该开口(61)中。在开口(61)的周围,在支承框(6)上形成有衰减室(空间)(62)。通过贯通有衰减室(62),形成将衰减室(62)与开口(61)分隔的弹性片(63),设在弹性片(63)的周向中央部的突起(64)朝向开口(61)的中心突出。在开口(61)的内侧嵌入电渗部件(3),电渗部件(3)的边缘抵接在突起(64)上,电渗部件(3)由突起(64)及弹性片(63)支承。在电渗部件(3)的边缘与开口(61)的壁部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有缓冲部件(65)。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支承部件(壳体)上作用有冲击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作用在电渗部件上的冲击负荷,所以即使发生了冲击,也能够抑制电渗部件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618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710161899.5
申请日:2007-09-27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微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 F04B17/00 , F04B19/006 , H01M8/04208 , H01M8/0618 , Y10T137/85978
Abstract: 本发明的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包括:电渗流泵,电极设置在电渗材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流路构造体,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形成液体的流路,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部设有与流路的内外相通的脱气孔,并且,在该脱气孔中设有使气泡通过的疏水性膜;以及吸液体,设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侧的送液流路中,与设置上述电渗材的上游侧电极的面抵接而吸收液体,形成有从与上述电极的抵接面侧通到上述疏水性膜侧的气泡除去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618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710161899.5
申请日:2007-09-27
Applicant: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微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01 , F04B17/00 , F04B19/006 , H01M8/04208 , H01M8/0618 , Y10T137/85978
Abstract: 本发明的送液装置的连接构造体,包括:电渗流泵,电极设置在电渗材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流路构造体,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形成液体的流路,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部设有与流路的内外相通的脱气孔,并且,在该脱气孔中设有使气泡通过的疏水性膜;以及吸液体,设在上述电渗流泵的上游侧的送液流路中,与设置上述电渗材的上游侧电极的面抵接而吸收液体,形成有从与上述电极的抵接面侧通到上述疏水性膜侧的气泡除去路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