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63808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580025606.X

    申请日:2005-07-22

    Abstract: 一种用于催化反应的径向化学反应器(10,110,210,310),包括:基本为圆柱形的壳体(12);第一催化床(18),所述第一催化床具有基本为环形的截面,其共轴地支撑在所述壳体(12)中,并具有反应物气体入口侧(20)和反应混合物出口侧(21);多个换热器(22),所述多个换热器支撑并分布在所述第一催化床(18)的基本为环形的相应部分内;至少一个第二催化床(28),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催化床具有基本为环形的截面,其与所述第一催化床(18)共轴地支撑在所述壳体(12)中、并距所述第一催化床预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催化床(28)具有反应混合物入口侧(30)和反应气体产物出口侧(31);多个换热器(32),所述多个换热器支撑并分布在所述第二催化床(28)的基本为环形的相应部分内。

    板型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相关的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10156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680042454.9

    申请日:2006-10-31

    Abstract: 一种所谓的板型热交换器(10,110,21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并列放置一对大致相同的金属板(12,14);通过在相应的周边侧(13a,13b,13c,13d)执行焊接,把所述并列放置的金属板(12,14)彼此固定在一起;通过多个焊接区域(22)使所述并列放置的金属板(12,14)彼此进一步地固定在一起,所述多个焊接区域(22)以至少两个直线排列布置,所述至少两个直线排列与金属板(12,14)的一对相对的周边侧(13a,13c)平行且相邻,并且与所述周边侧相距预定的间隔关系;在所述并列放置的金属板(12,14)之间导入压力流体,以便形成中空的、大致盒形的主体(17),在所述主体(17)中限定内室(16)和两个大致管状通道(16a,16b),所述内室(16)和两个大致管状通道(16a,16b)形成在所述一对相对的周边侧(13a,13c)与焊接区域(22)的相应的相邻直线排列之间,所述大致管状通道(16a,16b)具有平行于所述相对的周边侧(13a,13c)的轴线并且与所述内室(16)流体连通;沿所述大致管状通道(16a,16b)且在所述大致管状通道(16a,16b)的轴线的方向上切割所述中空主体(17),因此,获得在相对两侧上配备有大致半管状通道(16c,16d)的中空主体(17),所述半管状通道(16c,16d)朝主体(17)的外部开放;相应的分配器导管(18)和收集器导管(20)与所述大致半管状通道(16c,16d)结合。

    板型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和相关的热交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10156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80042454.9

    申请日:2006-10-31

    Abstract: 一种所谓的板型热交换器(10,110,21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并列放置一对大致相同的金属板(12,14);通过在相应的周边侧(13a,13b,13c,13d)执行焊接,把所述并列放置的金属板(12,14)彼此固定在一起;通过多个焊接区域(22)使所述并列放置的金属板(12,14)彼此进一步地固定在一起,所述多个焊接区域(22)以至少两个直线排列布置,所述至少两个直线排列与金属板(12,14)的一对相对的周边侧(13a,13c)平行且相邻,并且与所述周边侧相距预定的间隔关系;在所述并列放置的金属板(12,14)之间导入压力流体,以便形成中空的、大致盒形的主体(17),在所述主体(17)中限定内室(16)和两个大致管状通道(16a,16b),所述内室(16)和两个大致管状通道(16a,16b)形成在所述一对相对的周边侧(13a,13c)与焊接区域(22)的相应的相邻直线排列之间,所述大致管状通道(16a,16b)具有平行于所述相对的周边侧(13a,13c)的轴线并且与所述内室(16)流体连通;沿所述大致管状通道(16a,16b)且在所述大致管状通道(16a,16b)的轴线的方向上切割所述中空主体(17),因此,获得在相对两侧上配备有大致半管状通道(16c,16d)的中空主体(17),所述半管状通道(16c,16d)朝主体(17)的外部开放;相应的分配器导管(18)和收集器导管(20)与所述大致半管状通道(16c,16d)结合。

    板式热交换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3160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580001612.1

    申请日:2005-04-01

    Abstract: 用于化学反应器(60)的热交换单元(40)的板式热交换器(20,120)有利地具有以异常简单并可靠的方式获得的热绝缘,并且具有大体为盒状的扁平结构(22),所述扁平结构具有限定内室(24)的大体为平行六面体矩形构造,并且所述板式热交换器包括用于使热交换工作流体进入和离开所述室(24)的入口连接件(28)和出口连接件(29)、以及在所述结构(22)中的长侧(22a)延伸的所述室(24)中的所述工作流体的分配器管(10,110),所述分配器管(10,110)包括第一管(30,130)和第二管(32,132),在所述管之间一个在另一内分别设置外管(30,130)和内管(32,132),限定在一侧上通过设置在所述分配器管(10,110)的外管(30,130)中的多个开口(26)与所述室(24)流体连通和在另一侧上与相同分配器管(10,110)的内管(32,132)流体连通的间隙(30a),所述内管(32,132)液压地连接至用于所述热交换工作流体的所述入口连接件(28)。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01691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580025606.X

    申请日:2005-07-22

    Abstract: 一种用于催化反应的径向化学反应器(10,110,210,310),包括:基本为圆柱形的壳体(12);第一催化床(18),所述第一催化床具有基本为环形的截面,其共轴地支撑在所述壳体(12)中,并具有反应物气体入口侧(20)和反应混合物出口侧(21);多个换热器(22),所述多个换热器支撑并分布在所述第一催化床(18)的基本为环形的相应部分内;至少一个第二催化床(28),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催化床具有基本为环形的截面,其与所述第一催化床(18)共轴地支撑在所述壳体(12)中、并距所述第一催化床预定的距离,所述第二催化床(28)具有反应混合物入口侧(30)和反应气体产物出口侧(31);多个换热器(32),所述多个换热器支撑并分布在所述第二催化床(28)的基本为环形的相应部分内。

    用于等温化学反应器的热交换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571697A

    公开(公告)日:2005-01-26

    申请号:CN02820795.5

    申请日:2002-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等温径向或轴向-径向等温化学反应器(1)的热交换单元,其结构为近似环形和圆柱形,带有轴向穿过其的预定直径的通道(11),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近似矩形的扁平盒状热交换器(13),热交换器(13)以同轴和同心排列分布,在单元(12)中限定了多个具有大致径向排列的径向队列,其中交换器(13)具有平行于所述单元(12)的轴的长边(13a)和径向延伸的短边(13b),交换器(13)的每个都包括意在使工作的换热流体通过的内室(17)、工作流体的至少一个分配器管(19)和至少一个收集器管(20),分配器管(19)和收集器管(20)与交换器(13)的两个各自的相对侧(13a)连接并沿其延伸,导管(19,20)在一侧上通过在其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开口(19a,20a)与室(17)流体连通,在另一侧上通过各个用于工作流体的入口配件和出口配件(21,22)与所述交换器(13)的外部流体连通。

    用于等温化学反应器的热交换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00577275C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02820795.5

    申请日:2002-10-02

    Abstract: 一种用于等温径向或轴向-径向化学反应器(1)的热交换单元,其整体结构为具有环形截面的圆柱形,具有轴向穿过其的具有预定直径的通道,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矩形的扁平盒状热交换器(13),所述热交换器(13)以许多同轴和同心排列分布,在所述热交换单元(12)中限定了多个具有径向排列的径向队列,其中所述热交换器(13)具有平行于所述单元(12)的轴的长边(13a)和径向延伸的短边(13b),所述热交换器(13)中的每个都包括用来使工作的换热流体通过的内室(17)、所述工作的换热流体的至少一个分配器管(19)和至少一个收集器管(20),所述分配器管(19)和收集器管(20)与所述交换器的两个各自的相对侧(13a)相关联并沿其延伸,所述管(19,20)在所述一侧上通过在其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开口(19a,20a)与所述室(17)流体连通,在所述另一侧上通过各个用于所述工作流体的各自的入口配件和出口配件(21,22)与所述热交换器(13)的外部流体连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