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缆护套的聚合物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6882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180048114.1

    申请日:2021-05-19

    Abstract: 一种多峰聚乙烯组合物,具有低分子量(LMW)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成分(A)和高分子量乙烯共聚物成分(B);其中,LMW成分包括两个组分(ai)和(aii);其中,该聚合物组合物的密度为930kg/m3或更大(ISO1183),例如938‑955kg/m3,MFR2(ISO1133,190℃,2.16kg负载)在0.05‑10g/10min之间,弯曲模量高达800MPa(ISO178:2010),例如300‑800MPa(ISO178:2010)和塔伯耐磨性为8.0至13.0mg/1000循环(ASTM D4060:2014)。

    具有高刚度和低雾度的无规丙烯共聚物

    公开(公告)号:CN103534442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80023440.8

    申请日:2012-05-15

    Abstract: 用于制备丙烯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包括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反应器的序列聚合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第一反应器中聚合丙烯和任选地乙烯和/或C4到C12的α-烯烃,获得聚丙烯成分(A),(B)将所述聚丙烯成分(A)和未反应的共聚单体从所述第一反应器转移到第二反应器中,(C)将丙烯和乙烯和/或C4到C12的α-烯烃进料到所述第二反应器,(D)在所述第二反应器中并在所述聚丙烯成分(A)的存在下聚合丙烯和乙烯和/或C4到C12的α-烯烃,获得丙烯共聚物成分(B),所述聚丙烯成分(A)和所述丙烯共聚物成分(B)形成所述丙烯共聚物,其中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应器(R-1)中的温度高于70℃到等于或低于90℃,所述第二反应器(R-2)中的温度等于或高于80℃到等于或低于95℃,在所述第一反应器(R-1)和所述第二反应器(R-2)中,所述聚合在固体催化剂体系(SCS)的存在下进行,所述固体催化剂体系具有根据ASTM D3662测量小于30m2/g的表面积和/或根据ASTM4641测量小于1.0ml/g的孔体积,其中进一步所述固体催化剂体系包含选自周期表(IUPAC)的第4族到第6族中之一的过渡金属、选自周期表(IUPAC)的第1族到第3族中之一的金属和内给电子体(ID),且所述丙烯共聚物具有等于或大于65g/10分钟到等于或小于200g/10分钟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和在等于或大于1.5wt%到等于或小于8.0wt%的范围内的共聚单体含量。

    制备具有超高熔体流动速率的丙烯聚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0130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80052484.9

    申请日:2011-11-08

    Abstract: 一种用于制备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方法,所述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的MFR2(230°C,2.16kg,ISO1133)为800到3000g/10分钟,所述方法包括步骤:a)在聚合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在浆料反应器中聚合丙烯和任选的乙烯和/或C4-C12α-烯烃共聚单体,获得作为浆料反应器产物的MFR2(230°C,2.16kg,ISO1133)为1000到4000g/10分钟的第一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组分,b)将所述浆料反应器产物转移到气相反应器中,c)在所述浆料反应器产物和聚合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进一步聚合丙烯和任选的乙烯和/或C4-C12α-烯烃共聚单体,d)任选地回收如此制备的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用于进一步的加工,所述聚合催化剂体系包含:(i)齐格勒-纳塔主催化剂,(ii)有机金属助催化剂和(iii)由式(I)Si(OCH2CH3)3(NR1R2)(I)表示的外部供体,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表示具有1到12个碳原子的烃基;以及如此制备的聚合物用于吹塑应用的用途。

    用于制备聚丙烯的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7502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5245.7

    申请日:2015-12-21

    Abstract: 丙烯在聚合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聚合,所述聚合催化剂包含固体催化剂组分、有机铝化合物和外部电子供体,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聚合反应器中,在聚合条件下使丙烯和氢气与所述聚合催化剂接触以制备丙烯的聚合物;(ii)从所述聚合反应器回收所述丙烯的聚合物;其中所述丙烯的聚合物具有大于100至10000g/10min的MFR。所述固体催化剂组分包括钛、镁、卤素和内部电子供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电子供体是式(I)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并且为直链或支链C1‑C12烷基,并且R是H或直链、支链或环状C1‑C12烷基,其中优选R不是H。所述外部电子供体是具有式Si(OR11)nR104‑n的硅烷化合物,其中每个R10独立地为直链或支链C1‑C4烷基,优选甲基或乙基;并且每个R10独立地为具有1至24个碳原子并且任选地含有元素周期表的第15族的一个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包含具有6至12个碳原子的环状基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