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9350466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811525292.5

    申请日:2018-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包括第一轮子、臂套和坐垫,所述第一轮子的上端固定有底座,且底座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滑套,且第一支杆的右端固定有第一横杆。本发明设置减震弹簧连接底座与第一支杆,使得整个助行器底部受力颠簸时,减震弹簧可以用自身的弹性作用,维持上部的稳定,同时减震弹簧的周围设置有挡板,挡板可以将减震弹簧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减震弹簧单独作为支撑件,固定不稳,挡板可以保证整个助行器的稳定性,由于不同身高患者的手部支撑点不同,因此设置立杆与活动杆之间可以相互伸缩,从而可以调节整个助行器的手部支撑点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

    一种针对医疗垃圾自动毁形并分类的机器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2144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0674027.1

    申请日:2019-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医疗垃圾自动毁形并分类的机器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收集桶、控制组件和切割组件,所述第一收集桶的右侧连接有第二收集桶,且第二收集桶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固定板的左侧下方,且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和微型气泵,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红外线对射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微型气泵,所述切割组件安装于微型气泵的右侧,且切割组件的右侧设置有安全防护组件。本发明分为四个收集桶,有利于合理的将医疗垃圾进行分类,便于后期进行回收处理,实现自动对针头和输液袋进行分离操作,大大释放医护人员双手,减轻其日常工作量。

    一种止血带收纳报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27805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246801.9

    申请日:2019-03-29

    Inventor: 张群 钱红继 王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止血带收纳报警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包括上层的净止血带收纳室和下层的污止血带回收室;净止血带收纳室内设置自动出止血带装置,收纳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接住下落的止血带的槽;所述的槽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槽内止血带是否被取走的第二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污止血带回收室侧壁设置有污止血带回收口;污止血带回收口处设置有第三感应装置;盒体上还设置有报警装置和定时装置;第三感应装置、报警装置和定时装置与所述的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避免将止血带遗忘在患者身上。

    一种止血带收纳报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27805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46801.9

    申请日:2019-03-29

    Inventor: 张群 钱红继 王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止血带收纳报警装置,包括盒体,盒体包括上层的净止血带收纳室和下层的污止血带回收室;净止血带收纳室内设置自动出止血带装置,收纳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接住下落的止血带的槽;所述的槽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槽内止血带是否被取走的第二感应装置,第二感应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污止血带回收室侧壁设置有污止血带回收口;污止血带回收口处设置有第三感应装置;盒体上还设置有报警装置和定时装置;第三感应装置、报警装置和定时装置与所述的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避免将止血带遗忘在患者身上。

    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0935046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525292.5

    申请日:2018-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护理用的助行器,包括第一轮子、臂套和坐垫,所述第一轮子的上端固定有底座,且底座的上端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中间位置连接有滑套,且第一支杆的右端固定有第一横杆。本发明设置减震弹簧连接底座与第一支杆,使得整个助行器底部受力颠簸时,减震弹簧可以用自身的弹性作用,维持上部的稳定,同时减震弹簧的周围设置有挡板,挡板可以将减震弹簧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减震弹簧单独作为支撑件,固定不稳,挡板可以保证整个助行器的稳定性,由于不同身高患者的手部支撑点不同,因此设置立杆与活动杆之间可以相互伸缩,从而可以调节整个助行器的手部支撑点的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

    一种便携超声雾化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71836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028830.5

    申请日:2021-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超声雾化器,涉及雾化器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超声波雾化器效率不高的问题;该设备具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发生筒,发生筒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闸板组件和滑轨组件,由闸板组件执行封闭打开功能,进而对液体进行降压雾化,提供雾化效率,避免超声波直接作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其中曲槽和滑套一的存在,闸板组件内部继续转动,封闭块转动,闸板组件打开,雾化水汽能够从筒盖处溢出,然后,闸板组件下移,由于滑套一和外柱存在,此时滑套二下移时,不会带动换位板运动,从而使得闸板组件保持打开状态下降,然后实现气液分离。

    一种针对医疗垃圾自动毁形并分类的机器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4214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74027.1

    申请日:2019-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医疗垃圾自动毁形并分类的机器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收集桶、控制组件和切割组件,所述第一收集桶的右侧连接有第二收集桶,且第二收集桶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固定板的左侧下方,且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和微型气泵,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红外线对射传感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微型气泵,所述切割组件安装于微型气泵的右侧,且切割组件的右侧设置有安全防护组件。本发明分为四个收集桶,有利于合理的将医疗垃圾进行分类,便于后期进行回收处理,实现自动对针头和输液袋进行分离操作,大大释放医护人员双手,减轻其日常工作量。

    一种便携式补液滴速监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1306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207620.7

    申请日:2018-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补液滴速监控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本体、夹臂机构A、夹臂机构B,在监控装置本体上设有夹臂机构A、夹槽、组件安装槽、夹臂机构B、光线感应器、弹簧安装槽、夹臂捏手、手指槽、弹簧固定穿孔、光线发生器A、光线发生器B、充电孔、蓄电池、防滑橡胶条、信号接收器、电路板、固定槽,监控装置本体由夹臂机构A与夹臂机构B构成,在夹臂机构A与夹臂机构B之间设有弹簧,使监控装置本体成一个夹子的形状,本发明的设计合理,体积小,使用与携带都很方便,采用双重光线发生器进行监控,使监控装置本体的监控精度高。

    一种便携超声雾化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18363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28830.5

    申请日:2021-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超声雾化器,涉及雾化器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超声波雾化器效率不高的问题;该设备具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发生筒,发生筒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料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闸板组件和滑轨组件,由闸板组件执行封闭打开功能,进而对液体进行降压雾化,提供雾化效率,避免超声波直接作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其中曲槽和滑套一的存在,闸板组件内部继续转动,封闭块转动,闸板组件打开,雾化水汽能够从筒盖处溢出,然后,闸板组件下移,由于滑套一和外柱存在,此时滑套二下移时,不会带动换位板运动,从而使得闸板组件保持打开状态下降,然后实现气液分离。

    一种多功能护理支撑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968069U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21051117.4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支撑架,包括弧形杆、小型螺杆、第一直角条板以及直角金属块,所述弧形杆与连接条板分别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弧形杆与三个连接条板组合焊接成支撑架,所述第一直角条板焊接在三个弧形杆下表面左端,三个所述弧形杆下表面右端焊接有第二直角条板,所述直角金属块设置有六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三个弧形杆与三个连接条板,能使得覆盖棉被不与术后病人伤口直接接触,能有效的对病人进行保暖,且手术伤口也不会与覆盖棉被接触,降低感染的风险,设置的多个橡胶固定块、多个连接轴承以及多个小型螺杆,便于人们拧动旋转握把对覆盖棉被两侧进行固定,更加方便病人的保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