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肠营养管置入系统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6676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082553.6

    申请日:2024-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肠营养管置入系统,包括集成操控平台(1)、空肠置入工作设备(2)、空肠营养管(3)和空肠机器人(4);所述集成操控平台(1)包括操作控制台(5)、图像显示设备(6);所述空肠置入工作设备(2)包括歧管(7)、充气泵(8)和通排气阀(9)和手持式无线通信端(10);所述歧管(7)、充气泵(8)和通排气阀(9)布置于所述空肠置入工作设备(2)内;所述手持式无线通信端(10)通信连接于所述空肠置入工作设备(2),从而实现所述手持式无线通信端(10)和所述集成操控平台(1)数据通信。本发明的本申请采用气囊膜式材料,替换传统的硬质管,在使用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充气,这样,使空肠营养管在置入时基本不会和肠道有比较大的摩擦,并且保持一定的气体使得不会形成绳子割肠道的危险。

    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抢救床

    公开(公告)号:CN11875031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05285.8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抢救床,包括用于支撑患者的床板以及用于支撑床板的床架,床板上设有用于防止患者胸外按压过程中断的体位限制结构,体位限制结构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自由摆动的摆杆,摆杆朝向床板中部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医护人员腿部的定位组件,横移拐杆上设有用于调整患者头部位置的气道调整组件,本发明通过体位限制结构,能够固定进行胸外按压抢救过程的医护人员的腿部,允许医护人员在转移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操作,进而提高抢救过程中的操作效率,并能够保证患者的气道畅通,从而确保氧气能够顺畅地进入肺部,同时气道畅通可增加胸外按压时的血液循环效率,提高复苏成功率。

    一种医疗垃圾处理方法及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990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71192.5

    申请日:2024-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疗垃圾处理方法及系统,涉及医疗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医疗垃圾处理方法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包括步骤S1:分别获取医疗垃圾残留物传染系数、医疗垃圾传染科室使用时长以及医疗设备接触患者频率数值,得到医疗垃圾基础数据,步骤S2:根据医疗垃圾基础数据计算得到医疗垃圾危害性参考系数,通过对医疗垃圾危害性参考系数进行阈值划分,得到医疗垃圾分级数据,步骤S3:根据医疗垃圾分级数据对医疗垃圾分类进行处理,本发明针对不同分类区间的医疗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有效提高了医疗垃圾处理方式的针对性。

    一种环保型医疗垃圾处理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165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235397.8

    申请日:2023-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型医疗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中部内壁设有装载箱,装载箱上端设有废液挤压装置,废液挤压装置包括可升降的L形支撑板,L形支撑板下端安装有多个夹座,废液挤压装置还包括驱动器,驱动器工作时可构成多个夹座边间歇性向内侧移动边间歇性圆周转动的结构;装载箱下端设有集中压缩装置;本发明在L形接料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能够容纳双层黄色垃圾包装袋的容纳箱,用于装载压缩后的垃圾,通过集中装载到集装箱内运到垃圾中转站,在容纳箱内部位于黄色垃圾包装袋下端分别放置有称重器,在容纳箱的侧面设置有显示屏能够显示垃圾重量,便于记录和统计。

    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抢救床

    公开(公告)号:CN11875031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005285.8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抢救床,包括用于支撑患者的床板以及用于支撑床板的床架,床板上设有用于防止患者胸外按压过程中断的体位限制结构,体位限制结构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自由摆动的摆杆,摆杆朝向床板中部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医护人员腿部的定位组件,横移拐杆上设有用于调整患者头部位置的气道调整组件,本发明通过体位限制结构,能够固定进行胸外按压抢救过程的医护人员的腿部,允许医护人员在转移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操作,进而提高抢救过程中的操作效率,并能够保证患者的气道畅通,从而确保氧气能够顺畅地进入肺部,同时气道畅通可增加胸外按压时的血液循环效率,提高复苏成功率。

    一种多功能抢救床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40291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1107913.9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抢救床,包括有支撑体和床体,所述支撑体的上端设置有和床体相连接的称重组件,所述床体包括有一对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设置有与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相连接的调温结构,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支撑锁定结构,所述支撑体上还设置有和支撑锁定结构相配合的抬起结构,抬起结构驱动连接有收纳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功能单一,且比较笨重,不方便对病人进行搬运的问题。

    一种多功能抢救床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02912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311107913.9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抢救床,包括有支撑体和床体,所述支撑体的上端设置有和床体相连接的称重组件,所述床体包括有一对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垫板和下垫板,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设置有与第一粗管和第二粗管相连接的调温结构,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支撑锁定结构,所述支撑体上还设置有和支撑锁定结构相配合的抬起结构,抬起结构驱动连接有收纳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功能单一,且比较笨重,不方便对病人进行搬运的问题。

    一种急救护理用呼吸道负压吸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8733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73260.8

    申请日:2019-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救护理用呼吸道负压吸引装置,包括万向轮、装置外壳、盖板、第一弹簧、压力筒、活塞、活塞杆、按压头、通气阀等;通过设置的加长呼吸管上呼吸插管插入患者呼吸道,使用者通过按压压力筒上的按压头,通过活塞下移后产生气体,通过气压打开盖板,将气体释放出去,通过弹簧复位闭合,将按压头带动活塞向上提产生负压,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接收室,接收室上端通过第二管道从加长呼吸管中吸取呼吸插管内从患者呼吸道吸出的堵塞物进入接收室,再按压按压头和提拔按压头以此循环进行吸取,设置的单向阀内通过气压带动滑动杆左右滑动,提拔按压头时产生吸力将滑动杆上活动块与阀体内部处于打开状态,其余则闭合,防止堵塞物回流。

    一种偏瘫患者体位固定器

    公开(公告)号:CN211535327U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20042523.3

    申请日:2020-0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偏瘫患者体位固定器,包括头枕、侧枕和上肢固定器,所述头枕的正面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连接有按摩垫,所述头枕的右侧固定有滑块,且滑块的右侧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右侧固定有调节板,所述侧枕连接于调节板的下方,所述上肢固定器安装于侧枕的正面,且上肢固定器的下方安置有下肢固定器,所述上肢固定器包括固定板和软垫,且固定板的内表面包裹有软垫,所述固定板的下方固定有转杆,且转杆的外侧套接有套管。该偏瘫患者体位固定器设置头枕和侧枕对患侧躯干进行支撑,设置上肢固定器和下肢固定器对患侧上下肢进行限位固定,可以帮助患者的患侧肢体保持摆正的体位,从而避免压迫患侧肢体,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一种手外科用预防骨质疏松的手部锻炼器

    公开(公告)号:CN219271465U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20746996.5

    申请日:2023-04-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外科用预防骨质疏松的手部锻炼器,包括锻炼器本体、安装筒和阻挡筒,所述锻炼器本体的底部内壁对称安装有工作箱,且工作箱位于安装筒的一侧,所述工作箱的底部内壁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工作箱的内壁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电机,通过弹性带可以对患者手指进行紧固限位,旋转轴通过电机提供的动能进行旋转转动,旋转轴可以带动连接板在锻炼器本体的内部进行上下移动,通过圆筒与一号阻挡环进行接触,圆筒可以带动滑动杆向下运动,从而达到辅助患者手指锻炼活动的效果,便于辅助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手部锻炼,辅助提高患者手部活动量,增加患者手部血液循环速度,预防骨质疏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