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1249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72112.7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A61K41/00 , A61K33/00 , A61K31/704 , A61K47/69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NO的超分子聚肽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负载NO的超分子聚肽纳米药物由吡啶‑聚(L‑半胱氨酸)‑S‑亚硝基、柱[5]芳烃、阿霉素和吲哚菁绿制得。本发明通过水溶性柱[5]芳烃与吡啶盐的主客体作用,制备了负载NO的超分子聚肽纳米药物,用于同时输送化疗药物阿霉素与光热转换剂吲哚菁绿。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吲哚菁绿吸收光能转换成热能,同时热能使纳米药物释放出NO,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协同促进阿霉素的化疗效果,形成光热治疗‑NO气体治疗‑化疗的三重协同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367983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799691.6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A61K41/00 , A61K31/704 , A61K47/69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ZIF‑8‑聚多巴胺前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先将多巴胺‑阿霉素、多巴胺和氯化锌溶于乙醇/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再滴加氨水,调节溶液pH值至8.0~8.5;搅拌反应后,滴加2‑甲基咪唑的乙醇/去离子水混合溶液,继续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经透析得到ZIF‑8‑聚多巴胺前药纳米粒子;最后将ZIF‑8‑聚多巴胺前药纳米粒子与聚乙二醇‑叶酸混合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反应后,经透析得到靶向ZIF‑8‑聚多巴胺前药纳米粒子。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纳米药物结构单一、缺乏主动靶向性的问题,以及化疗与光热治疗的联合治疗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9421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0829969.X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荷反转型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肿瘤治疗药品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电荷反转型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由柱[5]芳烃‑聚(L‑赖氨酸)和吡啶‑聚(L‑赖氨酸)负载二氢卟吩制成。本发明的纳米粒子进入肿瘤细胞后,在660 nm近红外光照射下,负载的二氢卟吩能够释放活性氧,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实现光动力治疗;同时改活性氧能够使链接阿霉素的铜缩硫醇链接键断裂,从而释放出游离的化疗药物阿霉素,杀死肿瘤细胞,进行化疗。
-
公开(公告)号:CN114377144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105633.3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活性氧双重响应性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由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二茂铁‑柱芳烃和吡啶‑聚(L‑赖氨酸)负载葡萄糖氧化酶制成。本发明的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通过聚合物‑前药的形式,增加了载药效率,减少了纳米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稳定性,并且通过将化疗和化学动力治疗、饥饿疗法相结合的三重联合疗法,大大提高了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7714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105633.3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活性氧双重响应性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由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二茂铁‑柱芳烃和吡啶‑聚(L‑赖氨酸)负载葡萄糖氧化酶制成。本发明的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通过聚合物‑前药的形式,增加了载药效率,减少了纳米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稳定性,并且通过将化疗和化学动力治疗、饥饿疗法相结合的三重联合疗法,大大提高了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71249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272112.7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南通大学
IPC: A61K41/00 , A61K33/00 , A61K31/704 , A61K47/69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NO的超分子聚肽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所述负载NO的超分子聚肽纳米药物由吡啶‑聚(L‑半胱氨酸)‑S‑亚硝基、柱[5]芳烃、阿霉素和吲哚菁绿制得。本发明通过水溶性柱[5]芳烃与吡啶盐的主客体作用,制备了负载NO的超分子聚肽纳米药物,用于同时输送化疗药物阿霉素与光热转换剂吲哚菁绿。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吲哚菁绿吸收光能转换成热能,同时热能使纳米药物释放出NO,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协同促进阿霉素的化疗效果,形成光热治疗‑NO气体治疗‑化疗的三重协同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3694211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829969.X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南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荷反转型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肿瘤治疗药品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电荷反转型超分子聚肽前药纳米粒子由柱[5]芳烃‑聚(L‑赖氨酸)和吡啶‑聚(L‑赖氨酸)负载二氢卟吩制成。本发明的纳米粒子进入肿瘤细胞后,在660 nm近红外光照射下,负载的二氢卟吩能够释放活性氧,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实现光动力治疗;同时改活性氧能够使链接阿霉素的铜缩硫醇链接键断裂,从而释放出游离的化疗药物阿霉素,杀死肿瘤细胞,进行化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