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工程用的柔性防护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6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40148.7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工程用的柔性防护支撑装置,包括若干个均匀阵列的缓冲单元;相邻的两个缓冲单元通过若干个铰接件转动配合;每个缓冲单元包括支撑框;支撑框纵向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杆,每个限位杆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件;相邻的两个支撑框通过若干个柔性件连接;每个柔性件均包括一端开口的滑槽和在滑槽滑动设置的滑块;滑槽设置在一个支撑框的顶部,滑块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滑槽的槽底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方槽;另一个支撑框顶部固定架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末端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末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方槽转动连接。该装置采用柔性支撑防护结构,通过若干个阵列的缓冲单元对落石进行缓冲支撑,保护隧道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结构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93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89826.0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结构监测装置,包括隧道本体和地面,所述隧道本体的内顶壁对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对称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相对的一侧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弧形杆一,四个所述移移动块相对的一侧均共同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本发明通过激光器发射的光线传递至标靶给接收器,接收器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舱内的PLC控制器,从而判断激光器发射的光线是否发生偏移,如果发生偏移则反应隧道本体结构发生变动,可有效的进行预警,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及移动块在导向槽内往复的移动,使激光器和标靶在隧道本体的不同位置进行监测,从而提高装置监测的准确性。

    一种地下工程防渗堵漏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340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186268.5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防渗堵漏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具有渗漏缝隙的工程框架,所述工程框架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渗漏缝隙相配合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卡合放置有一个防渗堵漏板,所述工程框架与放置槽之间安装有稳固结构;包括以下步骤:S1,先在工程框架上渗漏缝隙的附近处开设用于放置防渗堵漏板的放置槽,接着再开设有凹槽一、凹槽二;S2,先打开疏水管上的阀门,再将防渗堵漏板放置到放置槽内,放置时先使得防渗堵漏板的顶壁与放置槽的顶壁接触,此时固定块位于凹槽一内,然后对防渗堵漏板施加一个下移的作用力。优点在于:该装置在安装后可更好的承受缝隙处的压力,稳定性更强,降低缝隙处出现复漏的概率。

    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状态监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837745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210492375.9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状态监测机器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上端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上安装有检测器,所述车体内设有设备腔,所述车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均过散热槽与设备腔相连通,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有滤网板,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安装管组件,所述车体的上端设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储存槽。该装置通过设置机械臂和检测器等结构,能够多角度进行检测操作,使用起来灵活性较高,同时还设有清洁机构和震动机构等结构,能够自动对滤网板进行清洁,减少了后期人工维护的频率,并且还设有联动机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一种浅埋小间距岩士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浆用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0478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426242.7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小间距岩士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浆用连接结构,包括棚体,所述棚体位于地面的上方,所述棚体与山体之间设有浇筑空间,所述棚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底座,多个所述底座远离棚体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圆环,多个所述圆环内放置有管道,所述棚体内设有多个矩形腔,所述棚体的下端对称设有两个矩形槽,地面上设有外接电源;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腔内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矩形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靠近棚体的一侧空间与矩形腔的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该大管棚无需人为的进行焊接即可将棚体与管道之间进行固定,同时能够产生热量加速泥浆的凝固,且在泥浆注入后能够自动实现封孔,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力。

    一种岩土隧道施工的注浆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8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24006.1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隧道施工的注浆结构,包括方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收存框,所述收存框四个内角上且在靠近上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下端与底座上端之间均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四个所述第一滑杆上共同滑动套设有安装板块,所述底座上端且在安装板块下方位置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安装板块下端固定连接有位置与活动槽对应的驱动框,所述驱动框左右两侧内壁中心位置共同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优点在于:驱动电机在驱动搅拌轴进行搅拌工作的同时,可利用驱动装置和推拉块使之控制安装板块进行升降工作,以进行不同高度的注浆管的注浆工作,具有方便收存、移动和实用性高的特点。

    一种隧道地质雷达快速监测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946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89819.0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地质雷达快速监测辅助装置,包括移动车,所述移动车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上端可拆卸背板,所述背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摆动倾斜机构,所述摆动倾斜机构上安装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安装有旋转机构,所述背板的正面设有便携机构,所述背板的背面设有支撑机构,所述背板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操控机构。本发明能够灵活调节地质雷达横向、竖向及倾斜角度,并可实现地质雷达的水平旋转,使用灵活便捷,同时具备便携使用的能力,使用方便。

    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状态监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83774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92375.9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状态监测机器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上端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上安装有检测器,所述车体内设有设备腔,所述车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均过散热槽与设备腔相连通,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有滤网板,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安装管组件,所述车体的上端设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储存槽。该装置通过设置机械臂和检测器等结构,能够多角度进行检测操作,使用起来灵活性较高,同时还设有清洁机构和震动机构等结构,能够自动对滤网板进行清洁,减少了后期人工维护的频率,并且还设有联动机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一种地下工程防渗堵漏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3402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86268.5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防渗堵漏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具有渗漏缝隙的工程框架,所述工程框架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渗漏缝隙相配合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卡合放置有一个防渗堵漏板,所述工程框架与放置槽之间安装有稳固结构;包括以下步骤:S1,先在工程框架上渗漏缝隙的附近处开设用于放置防渗堵漏板的放置槽,接着再开设有凹槽一、凹槽二;S2,先打开疏水管上的阀门,再将防渗堵漏板放置到放置槽内,放置时先使得防渗堵漏板的顶壁与放置槽的顶壁接触,此时固定块位于凹槽一内,然后对防渗堵漏板施加一个下移的作用力。优点在于:该装置在安装后可更好的承受缝隙处的压力,稳定性更强,降低缝隙处出现复漏的概率。

    一种隧道养护平台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898999U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22893905.X

    申请日:2020-12-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养护平台,属于隧道养护技术领域,包括底板、万向轮、水箱、水回流装置、潜水水泵、出水管、支撑杆、弧形管和喷头,底板的底部表面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万向轮,底板的上表面中央焊接设置有水箱,水箱的上表面焊接设置有水回流装置。本实用新型需要对隧道进行养护时,通过进水孔往水箱内加入水,通过开启潜水水泵,潜水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出至出水管,出水管内的水进入到弧形管内,再有由喷头喷出,喷洒于隧道内,而喷头喷出水对隧道进行养护,而多余的水往下掉落,进入到水回流装置上的弧形嵌入槽内,通过挡尘网阻挡住杂物,回流至水箱内,使得更加节约水资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