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腊梅挥发油在制备缓解IEC-6细胞氧化损伤及提高肠道抵抗力保健产品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1396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76863.4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山腊梅挥发油在制备缓解IEC‑6细胞氧化损伤及提高肠道抵抗力保健产品中的应用,考察了山腊梅挥发油对肠道的体外抗氧化保护作用。实验表明山腊梅挥发油拥有良好的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细胞实验表明山腊梅挥发油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毒性较低,对过氧化诱导的肠道氧化损伤有很好的屏障保护作用。实验进一步确认其肠道屏障保护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活性氧(ROS)的产生、降低钙离子的转运和恢复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实现的。基于山腊梅挥发油上述新性质,本发明确定了运用山腊梅挥发油在制备缓解IEC‑6细胞氧化损伤及提高肠道抵抗力保健产品中的应用,其毒性低,抗氧化保护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水滑石生态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66689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611242412.1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nventor: 胡明玉 付超 吴琼

    Abstract: 一种水滑石生态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天然水滑石磨细至170‑220目;(2)将92%~95%的钒铁矿渣和5%~8%无机添加剂混匀为无机改性掺合料;(3)将步骤(1)中的天然水滑石与步骤(2)中的无机改性掺合料按质量比为3:1~6:1的比例混匀,并加水将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在22%~32%,混匀后用挤出机挤出成制品或以抹压方式成型;(4)在常温、相对湿度为40%~75%,养护8~14天,即可制得最大吸、放湿平衡含湿量分别为20%和19%、抗压强度≥10MPa,软化系数≥0.65的生态调湿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生态调湿材料具有节能、降耗、生产成本低、调湿性能好强度高、耐水性好等优点。

    一种谷壳灰基复合调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3382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43111.7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谷壳灰基复合调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调湿材料由谷壳灰、无机多孔矿物原料和无机改性掺合料按体积之比为(6~8):(3~5):1组成,所述无机改性掺合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94%~96%钢铁厂矿渣、2%~3%陶瓷厂抛光渣和2%~3%无机添加剂。本发明提供的谷壳灰基复合调湿材料具有节能、生产成本低、调湿性能好、强度高、耐水性好等优点。

    一种硅藻土生态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45461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85150.8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0/00 C04B2201/50 C04B14/08 C04B18/141

    Abstract: 一种硅藻土生态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天然硅藻土磨细至180‑220目;(2)将93%~95%的钢铁厂矿渣和5%~7%无机添加剂混合均匀,即为无机改性掺合料;(3)将步骤(1)中的天然硅藻土与步骤(2)中的无机改性掺合料按质量比为3:1~5.6:1的比例混合均匀,并加水将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在18%~30%,混合均匀后用挤出机挤出成制品或按抹压方式在内墙表面抹压成5mm~10mm厚度的抹面层;(4)在常温、相对湿度为40%~75%,养护10~15天。本发明制备的新型生态调湿材料具有节能、降耗、生产成本低、调湿性能好强度高、耐水性好等优点。

    红曲菌固态发酵在提高柳叶蜡梅挥发油抗氧化活性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7921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09975.2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红曲菌固态发酵在提高柳叶蜡梅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中的应用。通过使用红曲霉(AS3.4384)固态发酵柳叶蜡梅干叶,再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本发明通过实验首次发现通过红曲霉固态发酵显著性提升了柳叶蜡梅挥发油抗氧化活性以及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细胞凋亡、降低活性氧以及线粒体活性氧的含量、缓解线粒体钙超载和恢复线粒体膜电位的正常来发挥对IEC‑6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基于红曲霉固态发酵柳叶蜡梅后挥发油以上新性质,本发明确定了利用固态发酵提升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的新用途,其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前景价值。

    一种氢键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及光催化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7400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83816.5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键有机框架的制备方法及光催化应用,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合成交错滑移堆叠的簇状多孔氢键有机框架HOF‑C和垂直柱状堆叠的块状无孔氢键有机框架HOF‑K,再将客体分子插入HOF‑C中形成主客体体系,而HOF‑K则因孔径不匹配无法插入客体分子。HOF框架与客体分子之间可发生高速内部电荷载流子分离,对U(VI)的光催化还原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及循环性好的特点。本发明通过温度控制实现了对HOF孔径的调控,通过分子插入构建主客体体系放大孔径的影响,揭示孔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为HOF光催化剂的设计及性能调控提供了思路。

    一种泥炭藓基复合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1799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848954.7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nventor: 胡明玉 付超 吴琼

    Abstract: 一种泥炭藓基复合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天然泥炭藓切细至1mm-5mm长;(2)将天然硅藻土、海泡石或沸石磨细至180-220目;(3)按质量百分比将93%~97%的钢铁厂矿渣与3%~7%超细硅粉混合均匀,即为无机添加剂;藻土、海泡石或沸石与步骤(3)中的无机添加剂按质量比1:13:2-1:6:2均匀混合,并加水将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在28%~50%,混合均匀后装入模具摸压成制品;(5)在常温、相对湿度为40%~75%的条件下养护14~21天。本发明制备的泥炭藓基复合调湿材料具有节能、生产成本低、调湿性能好、强度高、耐水性好等优点。(4)将步骤(1)中的泥炭藓、步骤(2)中的天然硅

    一种泥炭藓基复合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17992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610848954.7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nventor: 胡明玉 付超 吴琼

    Abstract: 一种泥炭藓基复合调湿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天然泥炭藓切细至1mm‑5mm长;(2)将天然硅藻土、海泡石或沸石磨细至180‑220目;(3)按质量百分比将93%~97%的钢铁厂矿渣与3%~7%超细硅粉混合均匀,即为无机添加剂;(4)将步骤(1)中的泥炭藓、步骤(2)中的天然硅藻土、海泡石或沸石与步骤(3)中的无机添加剂按质量比1:13:2‑1:6:2均匀混合,并加水将混合料的含水率控制在28%~50%,混合均匀后装入模具摸压成制品;(5)在常温、相对湿度为40%~75%的条件下养护14~21天。本发明制备的泥炭藓基复合调湿材料具有节能、生产成本低、调湿性能好、强度高、耐水性好等优点。

    一种复合生态透水蓄水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3820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06352.3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nventor: 胡明玉 郑江 吴琼

    Abstract: 一种复合生态透水蓄水材料的制备方法,(1)将建筑垃圾废弃烧结砖或混凝土破碎作骨料,用农业废弃物谷壳灰作填充料;(2)按水泥:谷壳灰:水=1:0.5~0.95:0.95~1.35配比,拌均,倒入模具内,0.3MPa~1.2MPa成型;按水泥:谷壳灰:建筑垃圾:水=1:0.1~0.4:3.0~4.0:0.9~1.2配比,拌均,倒入上述已成型模具内,0.5MPa~1.5MPa成型;(3)常温常湿养护24h脱模,表面撒草种,覆盖土壤,常温洒水养护28d。本发明材料,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减轻排水和防洪压力,缓解热岛效应,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地面植被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缓解资源压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