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326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01112.X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藻类联合处理方法,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选取微藻种子;将所述微藻种子接种于Basal培养基的锥形瓶中;黑暗条件下培养;在所述微藻种子培养到达平台期后,补充植物激素和氮源,培养得到微藻。本发明提供的藻类联合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刺激处于平台期的微藻,进而可有效提高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黄素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4216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00431.3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12N15/82 , C12N15/53 , C12N15/31 , C12N1/13 , C12P23/00 , C12P7/6432 , A23L33/12 , A23L33/10 , A23K20/105 , A23K20/158 , A23K50/80 , A23K50/75 , A61K8/35 , A61K8/36 , A61Q1/00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合成虾青素的表达载体、微拟球藻工程株及应用,该表达载体包含来源于莱茵衣藻的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基因、来源于雨生红球藻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CHYB)基因、微拟球藻内源叶绿体蛋白的转运肽编码序列、作为抗性筛选标记的抗性基因、内源Ribi双向启动子;所述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基因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CHYB)基因通过短肽连接以融合形式表达,所述转运肽编码序列融合在所述β‑胡萝卜素酮化酶(BKT)基因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CHYB)基因的融合基因的上游。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合成虾青素的方式产量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408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00429.6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C12N15/82 , C12N15/53 , C12N15/31 , C12N1/13 , C12P23/00 , C12P7/6432 , A23L33/12 , A23L33/10 , A23K20/105 , A23K20/158 , A23K50/80 , A23K50/75 , A61K8/35 , A61K8/36 , A61Q1/00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程改造微拟球藻联产角黄素和EPA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将来源于微拟球藻的β‑胡萝卜素酮化酶通过筛选、密码子优化、及定位肽的选择后,由叶绿体转运肽介导在微拟球藻叶绿体中表达,以得到同时合成角黄素和EPA的微拟球藻工程改造株,具体的,该微拟球藻工程改造株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微拟球藻中角黄素只在胁迫条件下合成且含量极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060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01106.4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藻育种领域,具体为一种筛选和培育能够快速生长的黄色蛋白核小球藻突变株的方法,主要步骤如下:将野生型蛋白核小球藻在平板上进行划线,挑取单藻落进行活化培养,本发明筛选和培育出了一株能够快速生长的黄色蛋白核小球藻,在25‑30℃异养条件下培养4~6天,颜色表征稳定,可判断其遗传性状相对稳定,且生长速率快,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蛋白核小球藻,在最适碳源5g/L条件下第二天生物量能达到2.1g/L,叶黄素含量、生物量高于野生型蛋白核小球藻,氨基酸组成优异,EAA/TAA值为44.74%,EAA/NEAA比值为0.81,这一发明具有替代传统食用资源的潜力,其优异蛋白质质量使其可作为传统食品的最佳替代品,拓宽了蛋白核小球藻的应用市场。
-
公开(公告)号:CN1193915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701115.3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藻代谢及叶黄素合成的方法,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选取微藻种子;将所述微藻种子接种于Basal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所述锥形瓶在低光条件下培养预计天数;重复低光培养过程,得到种子液;将得到的所述种子液接种于Basal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继续进行培养,得到微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利用选取种子在低光预培养后可以有效地促进异养培养或者流加异养发酵培养等过程中的生长和叶黄素积累,进而加快藻代谢,提高叶黄素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1408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42403.8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A01G33/00 , A01K61/10 , A01K63/00 , A01K63/04 , C12N1/20 , C12N1/12 , C12N1/02 , C12R1/89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减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烟道气中CO2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微藻养殖:建立微藻养殖设施,利用CO2烟道气进行微藻的养殖,同时采用烟气处理废弃物如脱硫脱硝废液替代部分营养盐;(2)微藻浓缩:采用超滤的形式对微藻培养液进行浓缩,浓缩后的上清液重新返回微藻养殖设施,补充营养盐后继续养殖微藻;浓缩后的微藻湿料作为鱼饲料待用;(3)鱼类养殖:建立鱼类养殖设施,并与微藻养殖设施连通,同步养殖鱼类,将CO2转化为易采收的鱼类蛋白。该方法采用藻鱼协同技术进行生物固碳,利用CO2进行微藻养殖,并进一步利用微藻养殖鱼类,进而将CO2转化为易于捕捉的鱼类,最终实现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3720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10248.1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环境变量培养箱、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高通量环境变量培养箱,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呈线性阵列地设置有若干个骨架,骨架上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放置培养管的放置孔,骨架之间、骨架与壳体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垫,每个骨架内部均独立设置有对培养管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壳体底部的底座上设置有灯带,灯带位于放置孔的正下方,灯带与骨架垂直设置。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高通量环境变量培养箱、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培养箱模拟环境变量单一、不能实现交叉环境变量培养的问题,具有移液安全方便、操作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19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730244.9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江西江投能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燃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缸,所述养殖缸底部固定有环形电动滑轨,所述环形电动滑轨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圆筒,圆筒位于所述养殖缸上侧;将经过处理后的煤烟气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作为微藻养殖的碳源,通过外界供气机构通入进气软管内,最终导入到养殖液内供微藻进行利用,利用处理后煤烟气提供微藻养殖所需条件,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118308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30244.9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江西江投能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燃煤烟气再利用的微藻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缸,所述养殖缸底部固定有环形电动滑轨,所述环形电动滑轨安装有滑座,所述滑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圆筒,圆筒位于所述养殖缸上侧;将经过处理后的煤烟气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作为微藻养殖的碳源,通过外界供气机构通入进气软管内,最终导入到养殖液内供微藻进行利用,利用处理后煤烟气提供微藻养殖所需条件,节能减排。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