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细胞分类识别电路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64452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215636.3

    申请日:2013-06-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血细胞分类识别电路及方法,由细胞信号脉冲产生模块、模拟滤波器模块、前置放大器模块、A/D转换器模块、ARM处理器及信号识别模块组成。细胞信号脉冲产生模块将被测血细胞在经过库尔特微孔后产生的阻值变化,转换成幅值为35μV-2mV的微小脉冲信号,并输入到模拟滤波器模块;模拟滤波器模块对微信号进行高通滤波,滤除低频信号,然后输出到前置放大器模块;微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放大后,传递给A/D转换器模块;A/D转换器模块在ARM处理器SPI通讯的控制下完成信号采集;ARM处理器通过对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幅值、频率和通过时间的分析,完成血细胞的立体化识别。本发明具有简洁,速度快,准确性高的优点。

    血液分析仪的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两级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24117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310195970.7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血液分析仪的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两级控制系统,主要由ARM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组成。系统充分利用ARM与FPGA各自的优势,实现了仪器的管控分离,即第一级控制系统以ARM为核心,对整个仪器进行统筹管理,完成人机交互、分析结果显示、图像处理、报告打印、数据存储等管理工作;第二级控制系统以FPGA为核心,充分发挥FPGA实时性好、资源丰富、处理速度快、可并行工作以及可编程的优点,完成分析动作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故障监测等控制功能,并实现了电子系统的柔性设计;两级控制系统之间通过SPI通讯模块连接。两级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灵活性与可靠性。

    血液分析仪的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两级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24117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195970.7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血液分析仪的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两级控制系统,主要由ARM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组成。系统充分利用ARM与FPGA各自的优势,实现了仪器的管控分离,即第一级控制系统以ARM为核心,对整个仪器进行统筹管理,完成人机交互、分析结果显示、图像处理、报告打印、数据存储等管理工作;第二级控制系统以FPGA为核心,充分发挥FPGA实时性好、资源丰富、处理速度快、可并行工作以及可编程的优点,完成分析动作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故障监测等控制功能,并实现了电子系统的柔性设计;两级控制系统之间通过SPI通讯模块连接。两级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灵活性与可靠性。

    一种血细胞分类识别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03324217U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20314007.1

    申请日:2013-06-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血细胞分类识别电路,由细胞信号脉冲产生模块、模拟滤波器模块、前置放大器模块、A/D转换器模块、ARM处理器及信号识别模块组成。细胞信号脉冲产生模块将被测血细胞在经过库尔特微孔后产生的阻值变化,转换成幅值为35μV-2mV的微小脉冲信号,并输入到模拟滤波器模块;模拟滤波器模块对微信号进行高通滤波,滤除低频信号,然后输出到前置放大器模块;微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放大后,传递给A/D转换器模块;A/D转换器模块在ARM处理器SPI通讯的控制下完成信号采集;ARM处理器通过对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幅值、频率和通过时间的分析,完成血细胞的立体化识别。本实用新型具有简洁,速度快,准确性高的优点。

    血液分析仪的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两级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324721U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20287758.9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血液分析仪的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两级控制系统,主要由ARM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组成。系统充分利用ARM与FPGA各自的优势,实现了仪器的管控分离,即第一级控制系统以ARM为核心,对整个仪器进行统筹管理,完成人机交互、分析结果显示、图像处理、报告打印、数据存储等管理工作;第二级控制系统以FPGA为核心,充分发挥FPGA实时性好、资源丰富、处理速度快、可并行工作以及可编程的优点,完成分析动作和数据采集、处理、存储、故障监测等控制功能,并实现了电子系统的柔性设计;两级控制系统之间通过SPI通讯模块连接。两级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灵活性与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