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9458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0929204.9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IPC: G02F1/163 , G02F1/1516 , E06B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色智能窗及其应用,所述自动变色智能窗包括串联在一起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凝胶电致变色器件。其具有优异的电致变色特性,具有高透光率差值和超高稳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有非常好的光电转换效率。两者结合后的自动感光变色性能良好,可用于室内光线的自动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0642853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982948.4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IPC: C07D409/14 , C09K9/02 , G02F1/1503 , G02F1/153 , E06B3/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应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中含有式I所示的电致变色材料,式I化合物是对紫精化合物的发色团的共轭长度进行调制,在两个吡啶基团间引入噻吩,以延长发色团的共轭长度,调控发色团的氧化还原电势,从而丰富发色团在不同电压作用下的颜色变化,同时引入C1~C7的烷基以及碘离子,调控化合物的变色性能,该化合物用于电致变色器件时,器件能对红外光区的光线有吸收,得到一种对可见和近红外双光区敏感的电致变色器件,并拥有高透过率差值,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该器件可应用于智能窗,可以既遮光又隔热。
-
公开(公告)号:CN11362093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37433.X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IPC: C07D409/14 , C09K9/02 , G02F1/1516 , G02F1/153 , G02F1/155 , G02F1/1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色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化合物具有式(I)所述的结构。本发明的化合物本身具有可见和近红外双光区吸收,制备得到的电致变色器件,当从正电压一直施加到负电压的过程中,经历高透明度的淡黄色、淡紫色、紫色、蓝黑色的颜色转变;化合物可与普鲁士蓝形成光谱上的互补,使得器件在整个可见光与近红外区域内均有较高的吸收值,从而得到可见‑近红外全吸收电致变色器件,其具有快速调节光线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75985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911182314.7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IPC: C07D213/22 , C09K9/02 , G02F1/1516 , B60R1/08 , B60J3/04 , E06B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电致变色化合物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结构,为含有端炔基的紫精类化合物,通过取代基的特殊设计显著提升了其电致变色性能。所述电致变色化合物应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致变色层材料,能够有效改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差值、变色响应速度、变色效率以及稳定性。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为凝胶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层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两层导电层之间的复合凝胶电致变色层,所述复合凝胶电致变色层包括所述电致变色化合物、电解质和凝胶材料,具有高透过率差值、快速响应时间和高循环稳定性,能够充分满足高性能、高稳定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75985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182314.7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南方科技大学
IPC: C07D213/22 , C09K9/02 , G02F1/1516 , B60R1/08 , B60J3/04 , E06B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电致变色化合物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结构,为含有端炔基的紫精类化合物,通过取代基的特殊设计显著提升了其电致变色性能。所述电致变色化合物应用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致变色层材料,能够有效改善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差值、变色响应速度、变色效率以及稳定性。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为凝胶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两层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两层导电层之间的复合凝胶电致变色层,所述复合凝胶电致变色层包括所述电致变色化合物、电解质和凝胶材料,具有高透过率差值、快速响应时间和高循环稳定性,能够充分满足高性能、高稳定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应用需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