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单极型柔性直流换流站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71128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92780.X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称单极型柔性直流换流站,包括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变压器和接地模块,变压器的输入端用于与交流电网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的阀侧绕组的中性点通过接地模块接地,变压器的网侧绕组的中性点根据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交流母线电压选择相应的接地方式;接地模块包括串联的大电阻单元和大电感单元。本发明的对称单极型柔性直流换流站能够采用零序注入等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法,以降低设备投资;而且使用的设备数量相对较少,结构更为简单化,从而降低了成本。此外,本发明的对称单极型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接地效果良好,为全站设备提供了有效的地电位参考。

    一种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71114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91947.0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第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和第一接地模块,第一变压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变压器的阀侧绕组的中性点通过第一接地模块接地,第一接地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一大电阻单元和第一大电感单元。本发明的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能够采用零序注入等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法,以降低设备投资;而且,接地效果良好,能够为全站设备提供有效的地电位参考。

    一种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183135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20348054.8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第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和第一接地模块,第一变压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变压器的阀侧绕组的中性点通过第一接地模块接地,第一接地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一大电阻单元和第一大电感单元。本实用新型的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能够采用零序注入等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法,以降低设备投资;而且,接地效果良好,能够为全站设备提供有效的地电位参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对称单极型柔性直流换流站

    公开(公告)号:CN212183139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20347430.1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称单极型柔性直流换流站,包括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变压器和接地模块,变压器的输入端用于与交流电网连接,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的阀侧绕组的中性点通过接地模块接地,变压器的网侧绕组的中性点接地或不接地;接地模块包括串联的大电阻单元和大电感单元。本实用新型的对称单极型柔性直流换流站能够采用零序注入等优化的系统设计方法,以降低设备投资;而且,使用的设备数量相对较少,使得对称单极型柔性直流换流站的结构更为简单化,从而降低了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对称单极型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接地效果良好,能够为全站设备提供有效的地电位参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能量自平衡柔直阀泄能支路动态性能试验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1037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12971.4

    申请日:2024-10-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能量自平衡柔直阀泄能支路动态性能试验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当试品阀接入试验系统后,预设试品阀的试验参数,并通过调整运行参数使得试品阀运行于最大电流连续的运行工况;接着启动泄能支路动态特性试验,通过调整陪试阀所在桥臂调制波幅值,抬升试品阀子模块电压;根据试品阀子模块平均电压投、切泄能支路,同时调节相角和陪试阀所在桥臂调制波幅值;根据子模块泄能电阻平均吸收能量和最大吸收能量的大小,重复上述两个步骤;最后根据子模块电压不均衡度和电阻吸收能量不均衡度评判试验结果。从而解决了现有运行试验系统容易在泄能支路整体动作期间发生振荡进而系统保护跳闸,最终导致试验失败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