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6794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775658.5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线路识别方法。在三端直流直流线路发生故障后,当作为汇流站的换流站B的线路保护系统中具有选线功能的线路保护未动作时,由换流站B不具有选线功能的线路保护、或者换流站A的线路保护系统中的任一线路保护、或者换流站C的线路保护系统中的任一线路保护动作来触发换流站B的电流选线逻辑。电流选线逻辑根据站B直流线路1或直流线路2电流测点的电流变化量来判断。若直流线路1的电流变化量满足第一预设阈值条件,则判定直流线路1故障;若直流线路2的电流变化量满足第二预设阈值条件,则判定直流线路2故障。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识别装置,实施本发明,能有效提高故障线路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83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772525.2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高频谐振抑制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正常工况下虚拟电网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在物理上完全隔离,实际电气量的谐波不会反映到虚拟电气量上,起到抑制谐波的效果。当实际输入的实际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由正常值降低至满足预设条件时,令虚拟电气量完全等于实际电气量,实现对实际电气量的完全实时跟踪,提高电力系统故障瞬间的动态特性;完全跟踪一段时间后,若实际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小于预设阈值,则进入自适应跟踪,直至实际电气量恢复到稳定值。本发明能够降低柔性直流出现高频谐振的风险,同时避免恶化柔性直流在故障工况下的动态特性,避免产生过应力对器件或设备造成损坏,提高柔性直流故障穿越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94259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911063591.6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交直流碰线故障选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计算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每一汇流母线的电压分量、第一电流分量和第二电流分量;电压分量为汇流母线的电压的50Hz分量,第一电流分量为流入汇流母线的直流线路电流的50Hz分量,第二电流分量为从汇流母线流出的直流线路电流的50Hz分量;当电压分量、第一电流分量和第二电流分量符合预设的安全条件时,根据电压分量、第一电流分量和第二电流分量计算汇流母线的第一功率方向和第二功率方向;根据汇流母线的第一功率方向和第二功率方向确定发生交直流碰线故障的直流线路。本发明能够实现精准地故障选线,减少了功率损失,缩小了故障影响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985305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10206.0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12 , H02J3/38 , G06Q50/06 , G06Q10/06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场站系统强度评估方法、系统、设备、介质和产品,本方法通过在新能源场站网侧的电压安全运行范围内调整送端MMC网侧的电压调节指令,并获取电压调节指令调整并进入稳态后的新能源场站的公共连接点的电力参数,从而能够精确的识别系统短路比,利用系统短路比来评估新能源场站的系统强度,解决了送端MMC定电压控制方式下新能源场站系统强度评估难的问题,能够在线应用,实施简单,也避免了系统受扰失稳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20215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011126098.7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闭锁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故障受端换流站可能会在整流站降功率前闭锁的现象,提出在该无故障换流站在接收到紧急停运所有在运站信号后增加预设延时的停运闭锁策略,解决了各站停运时序配合不恰当而产生过压现象,进而对器件或设备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多端直流工程中故障后紧急停运所有在运换流站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65094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265548.9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低压线路重启的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对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正常换流站通讯时间进行延时启动故障换流站的直流线路重启操作,避免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各个换流站在进行低压线路重启时时序配合不恰当而产生过压过流,对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电子器件或设备造成损坏,提高了多端直流输电系统中低压线路重启过程的安全性,对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正常换流站根据与故障换流站是否正常连接采用不同的方式执行直线线路重启,避免直流线路重启时序不恰当造成直流输电系统出现过压、过流;解决现有技术中故障换流站在整流站降功率前执行直流线路重启逻辑,从而导致引起过压等危害直流输电系统及设备安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5224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946402.6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规直流二次链路的阻尼特性评估方法,计算常规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电气量在二次链路的采样、滤波、控制和触发环节中针对特定频率的滞后相位,并叠加计算得到所述核心电气量在二次链路的总滞后相位;根据所述核心电气量在二次链路的总滞后相位,评估常规直流二次链路在所述特定频率下的阻尼特性。本发明公开了相应的评估装置和介质。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地考虑常规直流二次链路带来的滞后相位,以正确评估二次链路的阻尼特性,从而全面排查常规直流输电系统在运行中的谐振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4365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443164.3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特高压柔性直流系统及在线投阀组优化控制方法,方法包括:依次闭合待投入柔性直流阀组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BPS开关,将BPI开关分闸,电流转移至BPS开关上;将柔性直流换流阀进行直流侧短接充电;阀组解锁后将柔性直流阀组切换到定子模块电压平均值控制,将直流侧的电压控制为预置第一电压值,将直流电流指令设为实测值,使得流过BPS开关的直流电流转移到柔性直流换流阀;当BPS开关的电流为0时,注入交流谐波,使得BPS开关出现过零点;当流入BPS开关的电流出现过零点后断开BPS开关;当所有BPS开关断开后,提升直流电压,使到直流系统进入全压运行状态。解决了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柔性直流阀组的在线投入困难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83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772525.2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高频谐振抑制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正常工况下虚拟电网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在物理上完全隔离,实际电气量的谐波不会反映到虚拟电气量上,起到抑制谐波的效果。当实际输入的实际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由正常值降低至满足预设条件时,令虚拟电气量完全等于实际电气量,实现对实际电气量的完全实时跟踪,提高电力系统故障瞬间的动态特性;完全跟踪一段时间后,若实际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小于预设阈值,则进入自适应跟踪,直至实际电气量恢复到稳定值。本发明能够降低柔性直流出现高频谐振的风险,同时避免恶化柔性直流在故障工况下的动态特性,避免产生过应力对器件或设备造成损坏,提高柔性直流故障穿越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71122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711908.9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控制电路中的前馈选择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电网背景谐波电压和根据采集的电网电压计算得到的电压模值变化量;判断电压模值变化量是否超过了变化阈值,若是,则将预置实际电网电压作为前馈量反馈至电流内环控制器,若否,则判断电网背景谐波电压是否超过谐波阈值,若是,则将预置混合电网电压作为前馈量反馈至电流内环控制器,若否,则将预置虚拟电网电压作为前馈量反馈至电流内环控制器,预置混合电网电压包括预置虚拟电网电压和预置实际背景谐波电压。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柔性直流控制策略中抑制交流谐振和抵御交流电网电压跌落互为矛盾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