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569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44751.X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环保气体配比方法及系统,涉及环保绝缘介质技术领域,包括:采用全局优化算法拟合得到SF6、N2和CO2气体的安托万特性常数;计算不同气体组分下的饱和蒸气压,并测试不同饱和蒸气压与混合比例下混合气体击穿电压随施加电压变化的曲线,获得最佳混合比例;将混合得到的环保气体作为绝缘介质并进行灭弧能力测试。本发明通过将30%SF6、69%N2与1%CO2进行混合得到环保气体,并将此气体作为气体绝缘设备中使用的气体绝缘介质,减少了SF6的用量,既保证了符合绿色环保要求,降低毒性分解产物避免温室效应的产生,又保证了气体的绝缘性能和灭弧效果,在不同工作环境下都能保证稳定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9608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37989.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王邸博 , 陈沛龙 , 杨伟鸿 , 李欣 , 朱石剑 , 许逵 , 邓棋宸 , 钟尧 , 曹俊 , 陈林 , 刘君 , 欧阳泽宇 , 罗颜 , 张英 , 付胜军 , 范强 , 卢兴福 , 王家乐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气体PD及分解特性的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搭建第一放电实验平台,部署第一缺陷模型;对第一缺陷模型进行第一放电实验,统计特征参量;根据所述特征参量进行第一次特性分析,得到第一气体分解特性;对分解气体进行二次特性分析,通过不同缺陷下局部分解的特征量,得到诊断结果。本发明所述方法提供了一个广泛适用的实验平台,能够应对多样化的绝缘问题。能够在长时间内稳定监控绝缘缺陷的PD行为和分解产物变化,能够精准识别不同缺陷类型,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判断绝缘缺陷的严重程度,为早期维护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设备故障扩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52506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94559.1
申请日:2024-11-09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盆式绝缘子喷涂装置及使用方法,涉及喷涂设备领域,盆式绝缘子喷涂装置包括托台、升降杆以及输料组件,托台的内部设置有分别来驱动转轴转动以及升降杆升降的电机,且转轴的转速以及升降杆的高度可以通过程序设定继而实现人工调节,托台包括设置于托台上的转轴,升降杆与托台固定连接,升降杆上设置有喷涂件,输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托台上的恒温罐以及设置于恒温罐内的储料罐,将绝缘子嵌入在定位轴上接着启动电机,控制转盘转动,同时滑车滑动,同时开始进行喷涂,直至对绝缘子完成均匀喷涂,有效对盆式绝缘子进行均匀喷涂,并在喷涂过程中对绝缘子进行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4710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37220.5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2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腔增强技术的里德堡原子电场测量增强装置,属于量子测量技术领域,基于腔增强技术的里德堡原子电场测量增强装置包括带有谐振结构的原子气室,原子气室外部设置有第一分光镜、第二分光镜、第三分光镜、探测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偏振分光棱镜和耦合激光器;谐振结构的设置,增强里德堡原子对极微小微波信号的感知,实现对于极微小微波信号的测量,提升了里德堡原子测量的灵敏度;多个分光镜等部件的设置,使进入原子气室的光强增大,并增强探测激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透射光会在原子气室内循坏反射增强,提升了里德堡原子微波电场测量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4710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37218.8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量子测量EIT‑Stark光谱振荡振荡周期的识别方法及初始振荡时刻标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单次采样周期;根据需求设置循环采样次数m,将m次采样的数据存入数组S;通过求取最大值函数获取数组S中每次采样的数据中的数据最大值,并将该m个数据最大值存入数组M;对数组M调用波峰识别函数记录可识别波峰个数n,判断n是否大于2,若是则记录两个波峰的间距,并计算波峰振荡周期;否则增加单次采样周期长度并重新采样。本方法能准确测量50Hz工频电压的EIT‑Stark光谱振荡周期,并标定初始振荡时刻。
-
公开(公告)号:CN115327309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0918838.3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5G基站天馈电缆连接端口静电放电电压确定方法及系统,属于高压防雷技术领域,构建直流输电线路的静电放电模型,根据静电放电模型确定静电放电电压等于电源的电荷与电容器的电容的比值,电源的电荷为5G天线金属板汇聚的空间电荷和天馈电缆汇聚的电荷之和,电容器的电容为天馈电缆电容与5G基站设备端口电容并联后的电容,进而通过计算5G天线金属板汇聚的空间电荷、天馈电缆汇聚的电荷,获得待测直流输电线路的静电放电电压。本发明在考虑输电线路电压等级、天线面积、电缆长度等因素情况下,结合现有标准,实现了静电放电电压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9560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66419.4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氧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光敏微胶囊复合的电树枝损伤自修复环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出的自修复环氧材料应用以Fe3O4为核心、SiO2为壳体的双层壳结构,提高了环氧材料的机械性能以及拉伸性能,通过使用环氧树脂预聚体作为修复剂,使得环氧树脂预聚体与基体材料的性能接近,提高电树枝修复后的环氧材料的绝缘性能,同时,制备的自修复环氧材料利用磁性纳米颗粒,使自修复只需要少量的微胶囊,提高材料电气性能,并保证在损伤发生时及时完成修复,提高损伤的自愈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88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150573.2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肖勇 , 谈竹奎 , 罗奕 , 高吉普 , 钱斌 , 王冕 , 张帆 , 申彧 , 李富盛 , 张俊玮 , 周密 , 高勇 , 王吉 , 汪明媚 , 唐建林 , 杨迪 , 周晓东 , 张英 , 冯祥勇 , 曾鹏 , 唐赛秋 , 张后谊 , 张博 , 王扬 , 丁超 , 古庭赟 , 牛唯 , 孟令雯 , 陈裕周
IPC: G01R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波形回放型负荷辨识检测装置的输出准确度检测方法和相关装置,包括获取参考波形库中测试波形的高频采样周波数据;采集波形回放型负荷辨识检测装置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高频采样周波数据;对高频采样周波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两个标准的采样序列;将两个采样序列进行对比,得到电压和电流的高频采样周波数据的偏差信息;基于偏差信息评估波形回放型负荷辨识检测装置的输出准确度。本发明通过获取装置内部存储的高频采样周波波形数据,并与其实时输出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了对装置输出的关键参数的准确度量化评估。这种检测方法能够直接反映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输出性能,为电力系统的负荷辨识和电能质量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45937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79862.5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C279/28 , C07C277/08 , C09J163/00 , C08G59/4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环氧树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氰胺衍生物、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及制备方法;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氰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通过酸性反应体系中打开双氰胺分子中的氰基基团,引入苯胺类化合物,从而制备双氰胺衍生物,以降低固化温度,缩短固化时间的优势,并且固化后的环氧树脂表面平整光滑、无气孔、固化均匀且强度达标,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双氰胺衍生物还和环氧树脂相容性好,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中使用的双氰胺固化剂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22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75212.1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微胶囊自修复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性聚氨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在复合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方法;本申请提供的聚氨酯微胶囊通过在其外壳掺杂氧化钛和交联的羧基化纤维素纳米纤维,使得聚氨酯微胶囊之间不容易发生化学团聚,微胶囊之间难以相互接近和团聚;同时在聚氨酯微胶囊表面接枝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有效减小搅拌过程聚氨酯微胶囊在环氧树脂中的黏滞阻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聚氨酯微胶囊容易分散不均、团聚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