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3814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788217.8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判别锂电池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循环寿命的方法,先将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制成正极,并匹配负极组装成电池,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然后分析循环前、后材料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得到循环前、后锂镍混排的变化率;同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材料循环前、后表面类岩盐相的厚度变化;最后根据锂镍混排的变化率结合类岩盐相的厚度变化判别锂电池材料循环寿命,锂镍混排的变化率数值越大,类岩盐相的厚度变化越小,容量衰减速度越慢,材料循环寿命越长。本发明能够快速评判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可以解决因材料初始状态差异而导致无法比较的问题,并减少因对其做长时检测试验而耗费的时间成本,有效加快研发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381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788217.8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判别锂电池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循环寿命的方法,先将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制成正极,并匹配负极组装成电池,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然后分析循环前、后材料的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得到循环前、后锂镍混排的变化率;同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材料循环前、后表面类岩盐相的厚度变化;最后根据锂镍混排的变化率结合类岩盐相的厚度变化判别锂电池材料循环寿命,锂镍混排的变化率数值越大,类岩盐相的厚度变化越小,容量衰减速度越慢,材料循环寿命越长。本发明能够快速评判三元层状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可以解决因材料初始状态差异而导致无法比较的问题,并减少因对其做长时检测试验而耗费的时间成本,有效加快研发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1405303.7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B1/12 , H01M10/0565 , H01M4/13 , H01M4/36 , H01M10/05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混合型导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合物混合型导体包括导电聚合物、砜类小分子添加剂和电解质盐;所述砜类小分子添加剂和电解质盐的质量比为(1‑3):(1‑3)。本发明将结合电解质盐的固态砜类小分子导离子组分引入导电聚合物中得到一种兼具离子和电子输运能力的聚合物混合型导体,并应用于固态电池正极中,以此提高固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3483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92734.1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IPC: C08G73/02 , H01M4/60 , H01M10/0525 , C08G7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有机正极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至少含有两个氨基的共轭化合物和对苯二酚类化合物;上述至少含有两个氨基的共轭化合物可以和对苯二酚类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从而使聚合后得到的产物,即有机正极材料,具有较长的分子链,进而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较低,使得采用所述有机正极材料制成的电池能够兼具高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同时,上述聚合反应还可以在产物中引入极性基团,进而使所述有机正极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分散性,使其能够匹配现有常规的匀浆工艺,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35273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91097.9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4/04 , H01M10/0525 , C01G53/00 , C01B32/921 , C01G33/00 , C01B32/914 , C01F7/043 , C01G3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复合包覆层的钴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包括钴基正极材料基体,以及包覆在所述钴基正极材料基体表面的复合包覆层,所述复合包覆层由MXene材料和快离子导体材料复合得到。本发明采用MXene材料和快离子导体材料对钴基正极材料进行复合包覆,在提升材料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稳定了材料界面,使得改性的界面能够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更稳定的CEI膜,从而降低界面阻抗,提供高容量,降低金属溶出含量,使得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17489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20403.5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4/58 , C01B25/45 ,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电的球形磷酸锰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球形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球形磷酸锰铁前驱体和锂源,所述球形磷酸锰铁前驱体为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的核心为五氧化二铌,所述核壳结构的壳层为依次包覆在所述五氧化二铌外的磷酸锰铁材料和导电剂;通过限定所述球形磷酸锰铁前驱体为核壳结构,以及所述核壳结构的核心为五氧化二铌,壳层为依次包覆在所述五氧化二铌外的磷酸锰铁材料和导电剂,使得到的球形磷酸锰铁锂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加工性能,搭配颗粒状磷酸锰铁锂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助于提高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1540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56887.6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包覆磷酸铁钠‑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双层包覆磷酸铁钠‑磷酸钒钠正极材料包括磷酸铁钠‑磷酸钒钠复合材料,所述磷酸铁钠‑磷酸钒钠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包覆有碳材料和石墨烯;通过采用碳材料和石墨烯对磷酸铁钠‑磷酸钒钠复合材料进行双层包覆,可以保证形成的包覆层致密且完整,使得到的双层包覆磷酸铁钠‑磷酸钒钠正极材料能够兼具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导电性和较高的克容量,使得采用上述双层包覆磷酸铁钠‑磷酸钒钠正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能够兼具优异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较高的放电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1540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53510.5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4/525 , H01M4/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改性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石墨烯、有机酸、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得到石墨烯导电浆料;将所述石墨烯导电浆料和正极材料混合并干燥,得到石墨烯改性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在石墨烯导电浆料中引入粘结剂和有机酸能够改善包覆效果,减少材料内部锂的脱出,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的结构完整性好,包覆层的均匀性好,颗粒粒度均一,有效提升了正极材料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09632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294440.8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孔球形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孔球形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包括球形磷酸锰铁锂材料,所述球形磷酸锰铁锂材料内部掺杂有铌元素、钒元素和多孔碳;通过在所述球形磷酸锰铁锂材料内部掺杂铌元素、钒元素和多孔碳,三者协调配合,有效提高了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使得最终得到的多孔球形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兼具优异的导电性能和加工性能,进一步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克放电克容量、优异的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05977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25482.9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4/583 , H01M4/58 , H01M10/054 , C01G53/00 , C01B25/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包覆无钴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双层包覆无钴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包括O3型无钴层状氧化物,所述O3型无钴层状氧化物的表面依次设置有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的材料为固态电解质,所述第二包覆层的材料为氮掺杂碳材料;以O3型无钴层状氧化物为核心,不仅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容量,且降低了成本;搭配在其表面依次包覆固态电解质和氮掺杂碳材料作为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有助于提升核心材料的晶体结构稳定性,同时还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能,使最终得到的双层包覆无钴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能够兼具优异的导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还具有较高的容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