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光谱感知的超柔性人工突触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6498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67501.3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宽光谱感知的超柔性人工突触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器件的组成从下到上包括:衬底、半导体层和电极层;所述的半导体层为聚并二噻吩吡咯并吡咯二酮‑噻吩和聚(2,7‑双(2‑辛基十二烷基)苯并[LMN][3,8]邻二氮杂菲‑1,3,6,8(2H,7H)‑四酮‑4,9‑二基)([2,2']二噻吩基‑5,5'‑二基)生成的体相异质结。本发明与相同宽光谱感知类型的器件相比,工艺上的简化和提升,同样这样的材料形成的薄膜,微观结构上也保证了超柔性的特点,为增强视觉感知和神经形态计算领域的器件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了坚实的器件支撑。

    一种具有感觉的人造角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75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90659.6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感觉的人造角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人造角膜的组成包括:传感器振荡电路、人造突触器件、放大电路和电致变色器件通过导线依次连接;所述的传感器振荡电路具体为振动‑传感器振荡电路或光‑传感器振荡电路;所述的人造突触器件具体为突触晶体管;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具体是以PET为衬底,以PEDOT:PSS为电致变色层,以含Li离子的离子胶为导电层的两端器件。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赋予了人造角膜感觉,提高了传统人造角膜的智能化程度,为神经形态电子学和人造视觉义肢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一种本征突触可塑性可调控的ZTO半导体纤维基突触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539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83251.4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nventor: 徐文涛 屈尚达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本征突触可塑性可调控的ZTO半导体纤维基突触晶体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配制不同Zn/Sn摩尔比的前驱体溶液;其次利用电流体打印机制备不同Zn/Sn摩尔比的ZTO半导体纤维作为突触晶体管的沟道;然后在经高温退火的ZTO半导体纤维上蒸镀金属电极作为源极和漏极;最后将离子胶转移覆盖在ZTO半导体纤维上作为栅极,制得本征突触可塑性可调控的ZTO半导体纤维基突触晶体管。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实现了ZTO半导体纤维有序排列,首次制备出本征突触可塑性可调控的ZTO半导体纤维基突触晶体管,为神经形态电子学和类脑计算领域的器件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一种电学性能可调控的ZTO纤维基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138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83261.8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nventor: 徐文涛 屈尚达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电学性能可调控的ZTO纤维基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电流体打印机制备可有序排列的ZTO半导体纤维,在制备过程中,根据电学性能的需求,通过设置打印参数,精确控制相邻ZTO纤维的间距,实现在相同面积内精确控制ZTO纤维的数量,进一步制备成突触器件,精确调控突触器件的电学性能。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实现了ZTO纤维基突触器件纤维沟道的有序排列,以及纤维间距和数量的精确调控,得到的器件具备根据需求可精确定制的电学性能,为神经形态电子学和类脑计算领域的器件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一种基于数码可控打印ITO纳米线的三端人工突触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411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0417751.8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数码可控打印ITO纳米线的三端人工突触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器件的组成是在衬底上分布有纳米线阵列,阵列两端分别分布有源极和漏极,源极、漏极之间有离子胶为栅极;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电流体打印机制备ITO纳米线,将其作为突触器件的沟道材料;然后在经过高温退火的ITO纳米线上蒸镀金属电极作为源极和漏极,最后利用离子胶作为栅极制得三端人工突触器件。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节能环保、适宜大规模生产,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的材料选择和器件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一种基于数码可控打印ITO纳米线的三端人工突触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411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17751.8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数码可控打印ITO纳米线的三端人工突触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器件的组成是在衬底上分布有纳米线阵列,阵列两端分别分布有源极和漏极,源极、漏极之间有离子胶为栅极;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电流体打印机制备ITO纳米线,将其作为突触器件的沟道材料;然后在经过高温退火的ITO纳米线上蒸镀金属电极作为源极和漏极,最后利用离子胶作为栅极制得三端人工突触器件。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节能环保、适宜大规模生产,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的材料选择和器件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一种数码可控打印ITO纳米导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3594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18781.0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数码可控打印ITO纳米导线的方法。该方法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无水乙醇为混合溶剂,溶解聚乙烯吡咯烷酮、硝酸铟水合物及氯化亚锡二水合物制得前驱体溶液,然后利用电流体打印设备打印出ITO纳米导线阵列,最后经过一步高温退火,直接得到ITO纳米导线。本发明制备的ITO纳米导线,不仅具有低成本、高产率、节能环保、工艺简单、操作简便、适宜大规模制备等优点,而且所制备的ITO纳米导线化学稳定性好、尺寸可调、可以有序排列,适用于传感、光伏、电子和信息等多个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