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01702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011078437.9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L31/0216 , H01L31/18 , H01L31/04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形成方法、薄膜太阳电池及制备方法。该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底电极上依次形成第一前驱膜、Al2O3层和第二前驱膜,构成前驱膜叠层;对所述前驱膜叠层进行高温硒化或硫化处理形成吸收层,所述吸收层表面具有与其体内相反的半导体类型的特性,其中,所述第一前驱膜和所述第二前驱膜为I‑II‑IV‑VI族化合物半导体,且所述第一前驱膜至少包含Cu元素,所述第二前驱膜至少包含Ag元素。由此,增加了开路电压(VOC),使得相应的开路电压赤字(VOC,def)低至0.327V,并且优化了载流子传输,改善了载流子收集效率,使得吸收层/缓冲层的界面复合减小,显著提高了薄膜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0170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78437.9
申请日:2020-10-1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L31/0216 , H01L31/18 , H01L31/04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形成方法、薄膜太阳电池及制备方法。该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底电极上依次形成第一前驱膜、Al2O3层和第二前驱膜,构成前驱膜叠层;对所述前驱膜叠层进行高温硒化或硫化处理形成吸收层,所述吸收层表面具有与其体内相反的半导体类型的特性,其中,所述第一前驱膜和所述第二前驱膜为I‑II‑IV‑VI族化合物半导体,且所述第一前驱膜至少包含Cu元素,所述第二前驱膜至少包含Ag元素。由此,增加了开路电压(VOC),使得相应的开路电压赤字(VOC,def)低至0.327V,并且优化了载流子传输,改善了载流子收集效率,使得吸收层/缓冲层的界面复合减小,显著提高了薄膜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