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超高强度海工钢屈强比的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441650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788040.1

    申请日:2015-11-17

    Inventor: 胡锋 崔强 秦玉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6/00 C21D1/185

    Abstract: 一种降低超高强度海工钢屈强比的热处理工艺,采用临界温度淬火+高温短时回火,即淬火温度为Ac3±20℃,保温时间为1.4-1.8min/mm;回火温度为Ac1?(80-150)℃,保温时间为0.5-2.0min/mm;得到低屈强比的超高强度海工钢。本发明在保证钢板强韧性匹配的情况下,显著降低超高强度海工钢的屈强比,使其完全满足需要420MPa-690MPa级及690MPa级以上超高强度海工钢的船体结构和海洋平台等。

    一种提高9Ni钢低温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745770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28856.1

    申请日:2015-03-23

    Abstract: 一种提高9Ni钢低温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采用(a)淬火-两相区亚温淬火-回火(QLT)的热处理工艺,其中,830-850℃淬火,635-655℃亚温淬火,560-600℃回火;或(b)淬火-二次淬火-回火(QQT)的热处理工艺,其中,830-850℃淬火,735-755℃二次淬火,560-600℃回火;或(c)正火-二次正火-回火(NNT)的热处理工艺,830-850℃正火,735-755℃二次正火,560-600℃回火;得到优异低温冲击韧性的9Ni钢。本发明在较小程度降低9Ni钢强度的同时,能大幅提高其低温冲击韧性,优化9Ni钢的力学性能,使其完全满足大型LNG储罐的性能需求。

    一种提高特厚超高强度海工钢表面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5864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11007639.8

    申请日:2016-11-1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提高特厚超高强度海工钢表面低温冲击韧性的方法,采用表面超细晶轧制,即再结晶区粗轧,中间坯表面快速冷却至Ar3‑(50~100)℃,待表面返温至Ac3+(10~60)℃,非再结晶区精轧,轧后加速冷却至Ar1‑(50~150)℃;通过调质热处理,即淬火温度为Ac3+(30~80)℃,保温时间为1.4~1.8min/mm,回火温度为Ac1‑(80~150)℃,保温时间为2.0~4.5min/mm,得到表面低温冲击韧性优异的特厚超高强度海工钢。本发明在保证钢板拉伸性能、不降低1/4处和心部低温冲击韧性的情况下,显著提高表面低温冲击韧性。

    一种提高F级超高强海洋平台用钢NDT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506250B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510906555.7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F级超高强海洋平台用钢NDT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在线淬火步骤、高温亚温淬火步骤以及回火热处理步骤,所述在线淬火步骤时温度为Ac3+(50~100)℃,得到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其中Ac3为亚共析钢加热时,铁素体完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本发明在线淬火形成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在高温亚温淬火时在奥氏体晶界处残留少量的未溶铁素体,铁素体的存在可以有效抑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起到细化奥氏体晶粒的作用。淬火后,得到细密的板条马氏体和沿奥氏体晶界分布的少量细小的铁素体组织及微量在马氏体片层间残余的奥氏体组织。回火时,马氏体板条发生软化,过饱和碳原子析出,铁素体基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在回火后,依然可以保证较高的强度。

    一种F级超高强海洋工程用特厚板的淬火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399646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137979.2

    申请日:2016-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1/18 C21D1/667 C21D9/008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F级超高强海洋工程用特厚板的淬火工艺,淬火温度为Ac3+(10-50)℃,淬火速度为0.035-0.050m/s,淬火后温度≤50℃,淬火冷速为20-35℃/s,淬火总水量为15000-18000m3/h,水比为1.10-1.35;淬火冷却水高压段为2组缝隙喷嘴加5组高密喷嘴,冷却水压力为0.7-0.8MPa,淬火冷却水低压段为12组高密喷嘴,冷却水压力为0.3-0.4MPa。本发明可有效提高F级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特厚板的心部淬透性、沿板厚方向的组织均匀性,保证钢板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避免采用传统淬火工艺引起的表面晶粒粗化和瓢曲、扣翘等板形问题。

    一种降低超高强度海工钢屈强比的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441650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510788040.1

    申请日:2015-11-17

    Inventor: 胡锋 崔强 秦玉荣

    Abstract: 一种降低超高强度海工钢屈强比的热处理工艺,采用临界温度淬火+高温短时回火,即淬火温度为Ac3±20℃,保温时间为1.4‑1.8min/mm;回火温度为Ac1−(80‑150)℃,保温时间为0.5‑2.0min/mm;得到低屈强比的超高强度海工钢。本发明在保证钢板强韧性匹配的情况下,显著降低超高强度海工钢的屈强比,使其完全满足需要420MPa‑690MPa级及690MPa级以上超高强度海工钢的船体结构和海洋平台等。

    一种提高F级超高强海洋平台用钢NDT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50625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06555.7

    申请日:2015-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6/00 C21D1/19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F级超高强海洋平台用钢NDT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在线淬火步骤、高温亚温淬火步骤以及回火热处理步骤,所述在线淬火步骤时温度为Ac3+(50~100)℃,得到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其中Ac3为亚共析钢加热时,铁素体完全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本发明在线淬火形成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在高温亚温淬火时在奥氏体晶界处残留少量的未溶铁素体,铁素体的存在可以有效抑制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起到细化奥氏体晶粒的作用。淬火后,得到细密的板条马氏体和沿奥氏体晶界分布的少量细小的铁素体组织及微量在马氏体片层间残余的奥氏体组织。回火时,马氏体板条发生软化,过饱和碳原子析出,铁素体基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在回火后,依然可以保证较高的强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