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5448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1910056615.9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纤维素基复合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以精细淀粉颗粒作为分散相,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的方法制备DSTF,并以絮状细菌纤维素和TEOS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BC/SiO2粗糙纤维,最后将BC/SiO2粗糙纤维均匀分散在DSTF中制得BC‑DSTF复合防护材料。本发明的BC‑DSTF复合防护材料通过粗糙纤维的加入,降低了DSTF体系的临界剪切速率,增强了力链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剪切增稠性能和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个体防护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075348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19275.3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C08J9/40 , H01M8/1039 , H01M8/1072 , C08L2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聚四氟乙烯微孔膜上聚合丙烯酸单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用溶液聚合的方式对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上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包括加入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丙烯酸的量,搅拌时间,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改善PTFE微孔膜的亲水性,得到膜上聚合了丙烯酸的PTFE微孔膜产物,将原疏水性很强的PTFE微孔膜改成亲水性较强的PTFE微孔膜,接触角由原来的130°左右降至40°左右,并且保持PTFE微孔膜的机械强度。本方法操作安全,成本低廉,改性效果好,通过较小的能耗实现了丙烯酸在PTFE微孔膜上很好的聚合。
-
公开(公告)号:CN105063126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510475365.4
申请日:2015-08-0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C12P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壳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方法,包括配制发酵培养基、接种菌株和静态发酵步骤。具体步骤如下:将花生壳干燥粉碎后,加入稀硫酸酸解,过滤后加入氢氧化钙进行脱毒,再次过滤,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过滤即得花生壳酸解液,将花生壳酸解液配制成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过滤得发酵培养基,再次高温灭菌,接入木醋杆菌种子液,动态培养得到细菌纤维素。本发明利用廉价的农作物的副产物花生壳做原料,用生物发酵的方法制备出了高附加值的细菌纤维素,制备过程简单,后处理过程相对简单,不仅扩大了花生壳再利用的范围,而且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515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610339117.1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8/1016 , H01M8/1069 , C23C14/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控溅射法制备CeO2/PTFE/Nafion复合膜,本发明采用磁控溅射法并通过控制溅射时间、溅射功率、压力等条件在PTFE膜的表面溅射CeO2,制得CeO2/PTFE复合膜,再在CeO2/PTFE复合膜上浇铸Nafion树脂,制备出CeO2/PTFE/Nafion复合膜,测量制得的CeO2/PTFE/Nafion复合膜的含水率达到30%,质子电导率达到0.071s/cm。本发明制备的CeO2/PTFE/Nafion复合膜成本低廉,改性以后的复合膜接触角从130°减小到60°且机械强度不变,但使用寿命明显增加,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4874427B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510159637.X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用碱性阴离子交换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膜由以下步骤制得:取经NaOH/硫脲/水体系溶解的细菌纤维素溶液,加入季胺碱共混,进行接枝反应。然后采用静电纺丝法纺丝成膜。最后水热法在该膜上负载TiO2,成功制备出阴离子交换复合膜。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膜材料,比表面积大、长径比大、质量高、孔隙率大、膜厚度易于控制,导通OH‑的阻力小,更适于做电池阴离子交换膜材料;利用细菌纤维素中含有的大量羟基,在聚合物中引入季胺型阳离子,经离子交换后可有效进行OH‑的传导,增加离子传导性;通过在碱性膜中负载TiO2,提高了膜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柔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36532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629800.4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晶纤维素/γ‑聚谷氨酸‑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通过将微晶纤维素进行预处理后,加入银盐浸渍,再向此混合体系中加入还原剂还原,经离心分离后,洗涤至中性、干燥,再置于γ‑聚谷氨酸溶液中浸渍,最后在碳化二亚胺作用下纤维素分子与γ‑聚谷氨酸进行交联反应后获得。本发明在微晶纤维素‑纳米银复合材料中交联一定量的γ‑聚谷氨酸,可发挥银离子的杀菌作用,以及γ‑聚谷氨酸的絮凝作用。制备出的微晶纤维素/γ‑聚谷氨酸‑纳米银复合材料可用于水处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7761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52314.X
申请日:2016-04-21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P2004/04 , C01P2004/32 , C01P2004/52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多孔碳微球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制得:以细菌纤维素为碳源,溶于LiCl/DMAC溶液中,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得微米级的细菌纤维素微球,再经过水热碳化和冷冻干燥后制得纳米级的多孔碳微球。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得的微米级的细菌纤维素微球,粒径尺寸单一,形貌可控,调控流动相与连续相的流速比可控制微球的粒径;同时通过改变微通道的形状还可制备不同形貌的微球;水热碳化后得到的纳米级的多孔碳微球,其尺寸较小,分布均匀。纳米级多孔碳微球表面多孔,其比表面积大,与传统的微流控制备的微米级的微球相比更有利于药物的负载。
-
公开(公告)号:CN10380354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61260.X
申请日:2014-02-24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混合细菌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首先配制电池阳极液和阴极液,在阳极接入混合细菌后组装成微生物燃料电池,使微生物燃料电池混合细菌适量增殖。用改进Hummer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在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得氧化石墨烯悬液,将其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液中,在厌氧条件下混合培养,微生物燃料电池混合细菌在破坏含氧官能团同时在石墨烯中引入氮元素。培养完毕,用盐酸、乙醇、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氮掺杂石墨烯。
-
公开(公告)号:CN105237925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47381.4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菌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多孔复合水凝胶,由纳米细菌纤维素、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多孔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干净的细菌纤维素经硫酸水解后得到纳米纤维素溶液,中性处理后混于聚乙烯醇溶液中,并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少量聚乙二醇溶液,超声搅拌混合,再将混合溶液滴入玻璃微珠模板中,通过反复冻融使各混合物交联,干燥后得到多孔复合水凝胶。本发明制备的多孔复合水凝胶成本低、反应温和、速度快、生物相容性好、机械强度高,呈均匀的多孔结构,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895052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410112148.4
申请日:2014-03-25
Applicant: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切割的细菌纤维素切片机。包括机架、物料传送装置、刀具夹持装置、电机和主控制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本发明所述的切片机能切割柔性的基材,本发明用来切割的细菌纤维素膜;(2)能连续自动的切削材料,所得膜片厚度均匀,厚度可控,成品率高;(3)全自动连续循环操作,节省人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