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985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49053.1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F16M11/04 , F16M11/42 , B08B1/12 , B08B1/20 , B08B1/34 , F16F15/023 , G01N33/00 , G01B11/08 , G01S17/08 , G01S15/08 , G01C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周期监控的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评估装置及系统,属于林木碳储量评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胸径数据采集机构和树高数据采集机构及中央处理器,胸径数据采集机构包括围绕样木设置的防护槽,位于防护槽上方的顶盖,固设于顶盖底部的轨道,与轨道滑动连接的行走组件,固设于行走组件上的数据采集部件,设于防护槽与顶盖之间的升降组件。本发明的胸径数据采集机构在工作状态下,通过升降组件上移数据采集部件,行走组件配合数据采集部件环绕采集样木胸径数据,非工作状态下,数据采集部件隐藏于防护槽内部,减少数据采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可任意时刻进行数据采集,并降低装置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470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49442.5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V20/10 , G06V20/17 , G06V10/14 , G06V10/94 , G06V10/48 , G16B40/00 , G01B11/06 , G01B11/08 , G01B11/28 , B64U10/14 , B64U20/87 , B64U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量转换的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评估装置及方法,属于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评估技术领域。该杨树人工林碳储量评估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杨树人工林的样本数据计算生物量和碳储量,所述样本数据分为图像数据和样品数据,所述取样模块用于采集所述杨树人工林的图像数据,并配合载样模块采集林分样品,还包括用于获取样品数据的样品处理模块。本发明通过取样模块配合载样模块以及中央处理模块,获取样品数据及杨树相关参数,从而在碳储量评估过程中,无需将林木伐倒,并减少人工采样操作,降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干扰,从而提高评估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537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08438.4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64U70/92 , G06V20/10 , G06V20/17 , G06V10/762 , B64U80/70 , B64U10/14 , B64U20/87 , G01N21/17 , G01N33/00 , B64U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阔叶林资源快速分类与碳储量评估装置及方法,属于森林资源分类评估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中央处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阔叶林遥感数据,中央处理模块用于对阔叶林进行资源分类,并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生物量及碳储量,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无人机和图像采集部件,且无人机底部可拆卸连接有遮雨舱。本发明在遥感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降雨事件时,无人机就地吊放遮雨舱,并进入遮雨舱中躲避雨水,减少无人机在雨中停留的时间,避免无人机及图像采集部件故障,缩短避雨过程中,无人机躲雨及返回原数据采集点位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6943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30661.4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K31/12 , A01K39/014 , A01K45/00 , G06V4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观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安装支柱,用于安装在湿地区域;诱鸟机构,设于安装支柱上;采集机构,设于诱鸟机构上并与外界监测终端无线连接,用于采集湿地区域以及诱鸟机构上的鸟类图像数据和鸟类声音数据,并将鸟类图像数据和鸟类声音数据发送给外界监测终端进行处理分析。本发明通过采集机构可采集湿地区域上的鸟类图像数据和鸟类声音数据,同时可通过诱鸟机构引诱湿地区域的鸟类,提高采集机构采集的鸟类图像数据和鸟类声音数据质量,降低后续数据分析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448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43508.5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陆城市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承载柱,其顶部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转动设有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的外壁均开设有通口一,所述外壳和承载柱通过导向管路连通,所述外壳内且位于内壳底部设有昆虫收集部;昆虫诱捕机构,设于内壳内,所述昆虫诱捕机构包括:诱虫灯;气体供入部;驱动部,用于驱使内壳转动预设角度;所述诱虫灯的底部还设有图像采集设备。本发明昆虫诱捕机构可引诱飞行类昆虫以及爬行类昆虫进入内壳中,通过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内壳中昆虫的图像数据并发送给外界监控终端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昆虫群落及多样性数据,监测效率高,采集昆虫的数据更广泛,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75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16819.7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联网的城市野生动物监测与保护装置及方法,该该装置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柱,两组所述支撑柱相对一侧均设有外壳,两组所述外壳之间设有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口,两组所述外壳之间设有自修复式拦网组件,所述自修复式拦网组件位于框体内且其两端分别从通口两端伸出并延伸至对应的外壳内。本发明通过自修复式拦网组件中的一拦网单元部位于框体内,使得城市野生动物不会穿过框体,在位于框体内的拦网单元部受到城市野生动物破坏时,收卷件自动收卷自修复式拦网,直至另一拦网单元部位于框体内,防止位于框体处的拦网单元部出现破洞导致城市野生动物逃离,以便本装置更好的对城市野生动物进行监测以及提供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30318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80323.6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C11/00 , A01G25/09 , A01C5/04 , B64U20/80 , B64U20/87 , B64U10/16 , B64D1/18 , B64U101/40 , B64U1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生物多样性恢复用植被种植系统及方法,包括:无人机监控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种植单元;所述无人机监控单元包括无人机以及设置在无人机上的第一采集端、固定组件;所述种植单元包括移动装置以及设置在移动装置上的种植组件,所述种植组件上设有喷淋组件、挖坑填土组件以及第二采集端,所述种植组件可拆卸安装在固定组件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安装在种植组件上的处理设备;本申请中通过将种植组件安装在固定组件上,使无人机监控单元与种植单元连接,从而使无人机监控单元可以带着种植单元一起飞行,提高种植单元的移动速度,使植被种植的效率提高,从而促使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7902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79428.2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多样性研究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藻类多样性指数的水体营养化评估装置,包括:安装架,转动设置在安装架上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有若干组采样机构以及储样筒,所述采样机构通过连管与储样筒连通,所述连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储样筒内设有若干组隔板,所述储样筒的端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组开口,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检测仪本体以及通过线缆与检测仪本体连接的检测端头,所述安装架上设有与检测端头连接的驱动件,本申请中通过转动转盘,将不同位置的采样机构转动到使用区域,并使与该采样机构连通的空腔与检测端头对应,将不同区域的采样样本隔开,避免样本之间相互干扰,从而提高后续评估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882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22357.2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渔业资源研究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大水面生态渔业资源多样性评估用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底座以及设在固定底座上的支柱,滑动套设在支柱外壁顶部的滑套平台;所述滑套平台上设有检测器主体,所述支柱上设有检测端头;所述滑套平台的四周侧壁均设有弹性伸缩件,所述弹性伸缩件的移动端上设有支板,所述支板上滑动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外侧端上设有安装板,所述支板上设有气囊,所述弹性伸缩件上设有安装箱;本申请中当船要与监测装置发生碰撞时,船会先撞到安装板上,对气囊进行挤压,会将气囊内部的气体通过连管导入到安装箱内部,从而使气囊的浮力减小,滑套平台与检测器主体下降到水中,保证船不会碰撞到滑套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654840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03038.7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群落多样性调查采集装置。该采集装置包括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设有若干框架,所述框架处设有用于捕捉鱼的捕网,所述框架上设有若干鱼线,鱼线上设有鱼饵,所述框架在向上移动时利用捕网将鱼捕获,所述框架上设有可转动的挡板,所述挡板和捕网分布于框架的两端;本发明通过在水中设置自动捕捞装置对水中不同区域的鱼进行自动捕捞,能够有效且均匀的对鱼类进行抓取,使得调查采集工作真实有效,同时,不需要人工下手捕捉或者采用垂钓的方式,减少人工捕捞的危险性,节省了大量时间,且捕捞过程中对鱼进行有效的保护,不对鱼造成伤害,调查后鱼可重新放回水中,保护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