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3502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02407.4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27 , C12Q1/6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RISPR‑Cas12a协同Exo III辅助双循环信号放大的CIP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应用,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CRISPR‑Cas12a协同Exo III催化的级联信号放大,建立了一种灵敏的CIP检测方法。CRISPR‑Cas12a系统以其高动力学催化效率为优势,靶向精确、反式切割活性高、设计简单,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建立双酶协同传感体系,可以有效提高CIP检测平台的稳定性和特异性。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在检测食品样品中的CIP时也表现出优异的分析性能,显示出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有用工具的巨大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04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072140.6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06 , C12Q1/68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NA修饰二氧化硅材料的方法及其产物和产物的应用,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公开方法是使用金属离子辅助DNA简单、快速、稳定地将短链DNA固定在二氧化硅材料表面,通过对金属离子的全面筛选,发现一些金属离子可有效介导短链DNA分子修饰于二氧化硅材料表面,且DNA修饰密度可通过改变DNA或金属离子的浓度进行调节。本发明方法制备的DNA修饰二氧化硅材料的方法及制得的产物可以应用于DNA微阵列及生物传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26828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06968.2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 B01D53/84 , B01D53/44 , C12N1/3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对纤维干燥尾气中醛酮类挥发性有机物有效去除的基于生物滴滤法净化纤维干燥尾气中醛酮类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将填料装入滴滤塔内,进行填料挂膜与驯化,使填料表面附着微生物后将尾气通过滴滤塔。填料挂膜时:将科利尔微生物活菌菌粉加入水中制成营养液,将营养液从滴滤塔顶部泵入滴滤塔,从滴滤塔底板收集的营养液再泵入滴滤塔,进行营养液循环供给5-7天,使填料表面覆盖淡黄色生物膜;每天向营养液中添加碳源、氮源、磷源等营养元素;填料驯化时:从滴滤塔底部通入含有甲醛、乙醛和丙酮的混合气体和少量空气,并从滴滤塔顶部排出,连续进行33-35天;并同时进行营养液的循环供给;每天向营养液中添加氮源、磷源等营养元素。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04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072140.6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Q1/6806 , C12Q1/68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NA修饰二氧化硅材料的方法及其产物和产物的应用,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公开方法是使用金属离子辅助DNA简单、快速、稳定地将短链DNA固定在二氧化硅材料表面,通过对金属离子的全面筛选,发现一些金属离子可有效介导短链DNA分子修饰于二氧化硅材料表面,且DNA修饰密度可通过改变DNA或金属离子的浓度进行调节。本发明方法制备的DNA修饰二氧化硅材料的方法及制得的产物可以应用于DNA微阵列及生物传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268288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610806968.2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对纤维干燥尾气中醛酮类挥发性有机物有效去除的基于生物滴滤法净化纤维干燥尾气中醛酮类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将填料装入滴滤塔内,进行填料挂膜与驯化,使填料表面附着微生物后将尾气通过滴滤塔。填料挂膜时:将科利尔微生物活菌菌粉加入水中制成营养液,将营养液从滴滤塔顶部泵入滴滤塔,从滴滤塔底板收集的营养液再泵入滴滤塔,进行营养液循环供给5‑7天,使填料表面覆盖淡黄色生物膜;每天向营养液中添加碳源、氮源、磷源等营养元素;填料驯化时:从滴滤塔底部通入含有甲醛、乙醛和丙酮的混合气体和少量空气,并从滴滤塔顶部排出,连续进行33‑35天;并同时进行营养液的循环供给;每天向营养液中添加氮源、磷源等营养元素。
-
公开(公告)号:CN107902842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711196054.X
申请日:2017-11-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3/32 , C02F1/28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段功能的原位生态净化带,主要应用于截留与净化坡地径流,它的各处理单元串联,形成一个整体的处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处理效果。它包括植草生态沟,卵石消能缓冲带,蓄水槽,初期径流净化湿地,稳定塘;所述植草生态沟,蓄水槽,初期径流净化湿地,稳定塘前后相串联;所述植草生态沟内种植有草本植物;所述卵石消能缓冲带由卵石块砌成,在植草生态沟内每隔3~5m设置一缓冲带;所述初期径流净化湿地包括卵石层、从卵石层中穿过的管壁上开有渗水孔的穿孔管、位于卵石层下部的填料层、位于卵石层上部和填料层下部的泥土层、种植在卵石层上部泥土层的水生植物;穿孔管前后两端分别与蓄水槽、稳定塘相通。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65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18369.5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2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恩诺沙星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电化学检测方法,所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包括电极,以及包覆在电极上的G‑四链体核酶纳米线;所述G‑四链体核酶纳米线为单链R‑DNA探针与预先修饰于电极表面的S‑DNA探针互补杂交后扩增延伸所得;所述单链R‑DNA探针由DNA双链探针释放所得,所述DNA双链探针由带有游离3’‑OH末端的R‑DNA探针与恩诺沙星适体序列部分互补杂交所得。本发明基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协同G‑四链体核酶设计信号放大策略,建立了一种恩诺沙星电化学检测方法。本方法对恩诺沙星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5~50ng/mL,检测限低至0.043ng/mL。此外,该无标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单快速,成本低,并成功应用于对实际食品样本的分析检测,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902842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96054.X
申请日:2017-11-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283 , C02F3/32 , C02F2001/007 , C02F2101/105 , C02F2101/16 , C02F2101/30 , C02F2103/007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段功能的原位生态净化带,主要应用于截留与净化坡地径流,它的各处理单元串联,形成一个整体的处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处理效果。它包括植草生态沟,卵石消能缓冲带,蓄水槽,初期径流净化湿地,稳定塘;所述植草生态沟,蓄水槽,初期径流净化湿地,稳定塘前后相串联;所述植草生态沟内种植有草本植物;所述卵石消能缓冲带由卵石块砌成,在植草生态沟内每隔3~5m设置一缓冲带;所述初期径流净化湿地包括卵石层、从卵石层中穿过的管壁上开有渗水孔的穿孔管、位于卵石层下部的填料层、位于卵石层上部和填料层下部的泥土层、种植在卵石层上部泥土层的水生植物;穿孔管前后两端分别与蓄水槽、稳定塘相通。
-
公开(公告)号:CN107686537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892747.6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8F251/02 , C08F220/56 , C08F226/02 , C08F2/46 , C02F1/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51/02 , C02F1/56 , C08F2/46 , C08F22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型絮凝剂,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其中m为10000-1000000之间,n为10000-1000000之间。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得的絮凝剂阳离子度高,易与阴离子污泥产生絮凝反应,提高絮凝效果。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制备过程环保无污染。制得的絮凝剂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阳离子度高,易与阴离子污泥产生絮凝反应,提高絮凝效果。制得的絮凝剂易生物降解,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低。制得的絮凝剂采用的是纤维素作为主链接枝,纤维素可以采用工厂边角料,达到废物再利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03234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72833.4
申请日:2017-05-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1B32/318 , C01B32/3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P2006/10 , C01P20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湿密度颗粒竹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竹材切片以300~500℃碳化3~5 h;b)将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片状竹炭切割成边长为4~7 mm的正方形颗粒竹炭,于15~35%浓度的KOH溶液中浸渍24~48 h,其中KOH与竹炭的比例为2~4:1;c)用管式炉以10℃/min的升温速率将浸渍好的竹炭在氮气保护下进行活化,活化分为350~450℃低温活化和700~900℃高温活化,低温活化时间为30~60 min,高温活化时间为30~90 min;d)将制得的竹活性炭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并在105~125℃烘干至衡重置于干燥处储藏。本发明方法制备出来的颗粒竹活性炭孔隙发达,比表面积高,平衡时颗粒湿密度较低,气液交换比较大,气液交换速率加快,在适当的曝气条件下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悬浮填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