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76591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172194.1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在15~30℃条件下,将纤维素原料在水中浸泡,然后干燥,得到润胀后的纤维素;再将纤维素与极性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纤维素分散液;最后将纤维素分散液与四烷基季铵碱在15~30℃条件下混合,得到纤维素溶液,所述混合在搅拌下进行,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00~400r/min,所述搅拌的时间为2~6h。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是将纤维素在15~30℃条件下直接溶解,能够有效抑制高温条件导致的纤维素降解;且本发明所述纤维素溶液的再生纤维素得率≥80%,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对纤维素进行高效溶解。
-
公开(公告)号:CN109574873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811542793.4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51/24 , C07C249/02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脱氢枞酸基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脱氢枞酸基荧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为脱氢枞酸基‑水杨醛希夫碱或为脱氢枞酸基‑3,5‑二叔丁基水杨醛希夫碱或为脱氢枞酸基‑5‑硝基水杨醛希夫碱;本发明将水杨醛和脱氢枞酸结合得到了脱氢枞酸基希夫碱衍生物,拓展了脱氢枞酸基希夫碱化合物的种类,可一步进行配位组装得到新颖的配合物;该类脱氢枞酸基希夫碱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荧光性能,具有应用到细胞成像中的可能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7487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542793.4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51/24 , C07C249/02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脱氢枞酸基化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脱氢枞酸基荧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为脱氢枞酸基-水杨醛希夫碱或为脱氢枞酸基-3,5-二叔丁基水杨醛希夫碱或为脱氢枞酸基-5-硝基水杨醛希夫碱;本发明将水杨醛和脱氢枞酸结合得到了脱氢枞酸基希夫碱衍生物,拓展了脱氢枞酸基希夫碱化合物的种类,可一步进行配位组装得到新颖的配合物;该类脱氢枞酸基希夫碱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荧光性能,具有应用到细胞成像中的可能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276591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172194.1
申请日:2018-03-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在15~30℃条件下,将纤维素原料在水中浸泡,然后干燥,得到润胀后的纤维素;再将纤维素与极性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纤维素分散液;最后将纤维素分散液与四烷基季铵碱在15~30℃条件下混合,得到纤维素溶液,所述混合在搅拌下进行,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00~400r/min,所述搅拌的时间为2~6h。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是将纤维素在15~30℃条件下直接溶解,能够有效抑制高温条件导致的纤维素降解;且本发明所述纤维素溶液的再生纤维素得率≥80%,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对纤维素进行高效溶解。
-
公开(公告)号:CN108420845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601719.9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61K36/48 , A61P3/10 , A61K12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的黑荆树皮提取物及其在制备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属于植物提取物技术领域。所述黑荆树皮提取物采用如下步骤制备得到:将脱脂黑荆树皮与溶剂混合,超声浸提;所述溶剂包括乙醇水溶液、丙酮水溶液或水。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黑荆树皮提取物能够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同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较为温和,进而能够在有效地达到降血糖效果的同时减少因对α-淀粉酶过量抑制而产生的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以往药物副作用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222235477U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21046252.3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层式土壤调控装置,包括钻头部;该钻头部的上端部安装有内层实心筒和外层镂空筒;该内层实心筒和外层镂空筒为同圆心设置,内层实心筒的内部区域设置为储水区域,而内层实心筒与外层镂空筒之间的区域设置为储料区域,外层镂空筒的筒壁设置有均匀排布的筒孔,内层实心筒的筒壁上则连接设置有横向的注水管,注水管与内层实心筒的内部连通,且注水管一直横向延伸至外层镂空筒的筒壁外部,内层实心筒的储水区域储存的水分可相应从注水管向外排出。本装置中内层实心筒和外层镂空筒为同圆心设置,两者设置在一起后,内部的内层实心筒通过横向的注水管延伸到外层镂空筒的筒壁处,可实现注水和水盐吸附两种功能,结构设计巧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