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豆杉枝叶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5065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266567.5

    申请日:2020-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豆杉枝叶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属于苯丙素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从红豆杉枝叶中提取分离制备了一种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Pu1,该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产率高。以MTT法检测提取分离的苯丙素类化合物Pu1的抗肿瘤活性,抗肿瘤活性选用人乳腺癌、人宫颈癌和人肝癌三种癌细胞。结果显5为4示.47μ.8Pμmumo1lo抑·l·制LL三‑1‑和1种、73癌3.5.μ8细μmm胞ool·活l.LL性‑‑1的1,和对I5C照.590μ样值m依分ol·托别泊L为‑苷17,5表的.7μ明ImC苯o50l丙·值分素L‑类别1、类化合物Pu1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一种红豆杉枝叶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5065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011266567.5

    申请日:2020-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豆杉枝叶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属于苯丙素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从红豆杉枝叶中提取分离制备了一种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Pu1,该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产率高。以MTT法检测提取分离的苯丙素类化合物Pu1的抗肿瘤活性,抗肿瘤活性选用人乳腺癌、人宫颈癌和人肝癌三种癌细胞。结果显示Pu1抑制三种癌细胞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75.7μmol·L‑1、54.7μmol·L‑1和33.8μmol.L‑1,对照样依托泊苷的IC50值分别为4.8μmol·L‑1、7.5μmol·L‑1和5.9μmol·L‑1,表明苯丙素类类化合物Pu1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一种人工林枝叶黄酮类化合物耦合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04003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645058.X

    申请日:2018-06-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工林枝叶黄酮类化合物耦合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人工林枝叶粉碎原料与果胶酶水溶液按照料液比1:8~16混合,在40~70℃水浴条件下浸泡处理30~60min,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将得到的滤渣按照料液比1:6~14与体积百分含量为50%~80%的乙醇混合,在40~60℃下超声提取30~80min,过滤后取滤液;合并前两次得到的滤液。本发明的果胶酶处理与超声辅助耦合提取,提取的活性成分得率最高,比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得率高于20%以上,比超声波辅助提取高6%以上,是一种低温、绿色、高效提取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